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波碉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直波碉樓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松崗鎮直波村,1991年4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碉樓建於清乾隆年間,有南北兩座,相距約50米,均為石質,其平面外呈八角形,內呈形。南碉高29米,北碉高24.7米。其牆上設有嘹望孔。

內容簡介

直波碉樓,位於四川馬爾康縣松崗鄉直波村,藏語意為「峽谷口上的官寨」,分南北兩座,依山勢而建,南碉在村內,北碉在村北山脊上。兩碉相距50米左右。直波碉樓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高43米,樓外呈八角形,內呈圓形,向上收分,用石砌築。兩座碉稜角分明,牆體平整如削。八角碉樓距今已300多年,主要是戰時用來通信和防禦。

直波碉樓已經傾斜2.3米,先後經歷了1933年的疊溪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大地震,還有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稱為中國版的「比薩斜塔」[1]。直波碉樓形態完美,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融入了建造者的審美觀念和精湛的技藝,具有很高的歷史、民族學建築技術與科學價值。被確定為縣、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7月,直波碉樓被國務院認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群

「直波碉樓」群建築時代為明代至清代,分布於四川省馬爾康縣理縣茂縣、汶川等縣,共500多座碉樓,以馬爾康縣松崗鄉直波村的碉樓而得名。

歷史背景

直波碉樓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300多年,主要是戰時用來通信和防禦。這是官方認定的最早修建年限。直波碉樓修建的時間有可能更早。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承擔了災後文物搶救保護恢復工作,包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直波碉樓」群的修繕設計任務。北京市香山還保留着仿製的碉樓。數百年後,仍巍然屹立。

建築特點

直波碉樓群位於松崗鄉直波村境內,共2座,依山勢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內、北碉在村北山脊上,兩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內呈圓形,整體由下往上漸內收成錐體形。由石塊和泥砌牆,內用木質樓梯上下,南碉內徑8米,外部每角兩側邊長2.05米,牆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層。第一層底部西牆中部開一門,高1.80米,寬0.90米;第四層東牆中部及第五層南牆上各開一道小門,高1.40米,寬0.80米。

東南牆上每層均開有1~2個豎長方形燎望孔。西北牆上每層開一個燎望孔,高0.30米,寬0.10米。其於各層無燎望孔。

北碉內部直徑8.50米,外部每角兩側邊長2.15米,牆厚0.90米,通高24.70米,碉共6層,第2~4層東南西牆上各開一門,大小分別與南碉東牆上的底門,第4層門基本相同。碉的東西南牆上第3~5層各開有1個豎方形瞭望孔,在碉的東北、西北牆的1~2層各開有1個邊長0.20米的方形燎望孔,第一層北牆及第三層北牆亦各開有1個方形燎望孔。該調集嘉絨藏族建築高超藝術,碉群高大雄偉,稜角分明,牆體平整如削,技術精湛,極為牢固,系八角碉中的傑作。

傾斜原因

經歷地質沉降,八角形結構保持穩固[2]。對於碉樓傾斜的原因,可能是水流侵蝕基石。解放前碉樓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傾斜,後來當地修了一個引水溝,流經過碉樓,長時間下來,基石變得鬆軟,出現了較大的傾斜。水流沖刷可能是碉樓傾斜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碉樓建成已有數百年,自身地基發生了沉降。直波碉樓下方曾有地道通往梭磨河,後來因為地質坍塌而消失。

視頻

直波碉樓 相關視頻

川西行(二)馬爾康 卓克基鎮西索村 松崗直波碉樓
滇川青藏行-直波碉樓與卓克基土司官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