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盛裝的時候(鄭愁予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盛裝的時候》是詩人鄭愁予寫得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我如果是你,我將在黑夜的小巷巡行

常停於哭泣的門前,尋找那死亡

接近死亡,而將我的襟花插上那

才才冷僵的頭顱

我是從舞會出來,正疑惑

空了的敞廳遺給誰,我便在有哭聲的門前

那門前的階上靜候,新出殼的靈魂

會被我的花香買動,會說給我

死亡和空了的敞廳留給誰


我願我恰在盛裝的時侯

在有哭泣的地方尋到

尚未*化的靈魂

我多麽願望,即使死亡是 向地獄

我如果確能知道這一點

我便再去明日的拜會,去忍受女子和空了的敞廳

哎,此際我便是你,美少年而耽於逸樂

作者簡介

鄭愁予,1933年出生於山東濟南,原名鄭文韜,筆名「愁予」,台灣現代詩詩人。詩集《鄭愁予詩集Ⅰ》被列為「影響台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之一,已有八種歐、亞文字譯介。[1]

曾任教於美國艾奧瓦大學及耶魯大學東亞語文學系、香港大學等。現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

鄭愁予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地,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2]

1949年隨父至台灣。畢業於新竹中學。1956年參與創立現代派詩社作秀。1958年畢業於台灣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務局任職。

1968年應邀參加愛荷華大學的「國際寫作計劃」,1970年入愛荷華大學英文系創作班進修,獲藝術碩士學位。

詩人在80年代曾多次選為台灣各文類「最受歡迎作家」,名列榜首。曾獲青年文藝獎(1966)、中山文藝獎(1967)、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1968)及「國家文藝獎」(1995)。[3]

1986年,台北《文訊月刊》(第22期)舉行問卷調查,被讀者送到「最受歡迎作家」詩類之首,也是所有文類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問卷說,讀者遍及各地區、階層、行業以及生活形態迥異的「族群」。之後,《文學家》雜誌與台灣大學生問卷,結果幾乎相同。《文訊》的問卷並列出小說票數最多的人是張愛玲。另一由洪範書店出版的《隨身讀》系列,以銷數論,台北《中國時報》與花旗銀行合選的「影響台灣三十年的三十本書」,《鄭愁予詩集》是唯一被選入的詩集。台北《聯合報》選出50年代的30部文學經典,《鄭愁予詩集》列為詩類「前茅」。電腦選舉,得票第一。

重要詩作包括《夢土上》《衣缽》《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蒔花剎那》《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着看花》《雨說》等13首,及詩集《鄭愁予詩選集》《鄭愁予詩集Ⅰ》等2部。[4]

詩人思維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體悟,汲取國內外經驗,創作力充沛。他的詩作以優美、瀟灑、富有抒情韻味著稱,意象多變,溫柔華美,自成風格。他的成名作《錯誤》(1954)在台灣首次發表時,因為該詩的最後一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一時間整個台灣島都在傳誦「達達的馬蹄」之聲。[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