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盤龍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盤龍七
居中|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盤龍七

別稱:石白菜、地白菜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薔薇目、虎耳草科

屬種:岩白菜屬、秦嶺岩白菜

分布區域: 陝西

盤龍七,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秦嶺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 P. Wang的根莖。分布於陝西等地。具有補益脾胃,收斂固腸,利水活血之功效。常用於急慢性腸胃炎,痢疾,浮腫,淋症,白帶,崩漏,黃水瘡,禿瘡,疥癬。[1]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澀、微苦,性平。

歸經

歸胃、脾、肺、腎、大腸經。

功效

補益脾胃,收斂固腸,利水活血。

主治

用於急慢性腸胃炎,痢疾,浮腫,淋症,白帶,崩漏,黃水瘡,禿瘡,疥癬。[2]

相關配伍

  1. 治瀉痢後腸胃虛弱:盤龍七、紅石耳各15g,硃砂七9g,黃精6g。水煎服。
  2. 治浮腫:盤龍七、竹根七各3g,老龍皮紅石耳鹿街草金絲帶各6g,羌活9g,木通2.4g。水煎服。(1-2方出自《陝西中草藥》)
  3. 治白帶、崩漏:盤龍七、椿根皮各3錢,水煎服。
  4. 治黃水瘡、禿瘡、疥癬:盤龍七、黃柏各5錢,椿根皮1兩,共研細末,用清油或蛋清調和外敷。
  5. 治癆傷咳血:盤龍七配瞿麥根燉豬肉內服。(3-5方出自《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炮製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除去雜質,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

  1. 去雜,悶潤,切片,曬乾。
  2. 飲片加5%的麩皮同炒,炒至略有香味,取出,篩去麩皮,放涼。

形態特徵

秦嶺岩白菜多年生草本,高5-50cm。全體平滑無毛,根莖粗壯,延伸,直徑2.5-4cm,沿石壁縫隙匐生,半暴露;密被粟褐色鱗片和葉柄鞘的殘餘。葉基生,葉柄長1.5-13cm,托葉鞘無毛;葉片近肉質,有光澤,圓形或寬卵狀圓形,長5-25cm,寬3-22cm,先端鈍圓,基部近圓形或略作楔形,邊緣具鋸齒或不明顯齒,有時近全緣,兩面具腺窩;葉脈[註 1]明顯。花莖長10-20cm,光滑,中部以上具1披針形苞葉;圓錐聚傘花序頂生,具多數花,分枝,幾造先葉開放;花萼鍾狀,5深裂,紫紅色,多脈;花瓣5,有深紫色脈紋,先端鈍,基部有爪;雄蕊10;子房卵球形,無毛,基部2室,先端1室,花柱2,柱頭大,盾狀。蒴果2瓣裂。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500-3600m的濕潤的峭壁石崖縫隙中。分布於陝西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

根莖近圓柱形,一端稍細,直徑2.5-4cm。表面褐色,密被褐色鱗片及殘存葉鞘,並可見棕紅色細根痕。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棕紅色,顯粉性。氣微,味澀、微苦。

飲片性狀

根莖呈類圓柱形,稍扁,略彎曲,長5-25cm,直徑1-2.5cm,表面皺縮不平,棕褐色或深棕褐色,上有密集的環節,節間長2-3mm,節上有棕黑色鱗片狀葉基殘存,愈向上端愈多,下端較光,露出棕褐色皺縮的皮部及點狀突起的根痕,或帶有少數鬚根;質硬脆,斷面淡棕褐色,近邊緣有類白色點狀維管束環列,一側點稍大,另一側點較小,有時可見根莖部分枯朽呈棕褐色。氣微,味苦、澀,微甘。

藥理作用

  1. 鎮咳作用;
  2. 抗菌作用;
  3. 抗潰瘍作用。

相關論述

  1. 陝西中草藥》:「補脾健胃,收澀固腸,除濕利水,活血。主治急慢性腸胃炎,浮腫,崩漏,白帶,淋症,痢疾,黃水瘡,禿瘡,疥癬。」
  2. 陝西中草藥》:「味澀、微苦,性平。」

視頻

盤龍七片---類風濕關節炎病證結合診療指南

注釋

  1. 「葉脈」:葉脈是葉片上分布的粗細不同的維管束,分布在葉肉組織中起輸導和支持作用。葉脈的內部結構隨葉脈的大小而不同。它一方面為葉提供水分和無機鹽、輸出光合產物,另一方面又支撐着葉片,使能伸展於空間,保證葉的生理功能順利進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