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蓋玉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蓋玉亭
出生   1905年
北京
逝世 1984年3月18日 
國籍 中國
別名 「郭雨順」
知名作品   《大觀園》

蓋玉亭,京劇武生。原名郭雨順,生在北京一個極為貧困的家庭里。祖父以給人家挑水為生。父親郭維元是個人力車夫。母親則每天在街頭替人家縫縫補補苦度光陰。

人物介紹

郭雨順的叔叔郭喜慶是北京富連成科班的頭科學生。雨順七歲那年,家中無力撫養,也把他送進富連成學戲。雨順生在貧寒人家,小小年紀也不知什麼禮,入科的頭一天,剛練完功,已到開飯時候,伙房師傅把飯菜抬了上來,早已餓得前心貼後心的雨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跑過去就狼吞虎咽吃起飯來。老師一見,這還了得,如此犯了大忌,就因為"搶飯",雨順被革除回家。

父母把雨順帶回家又急又氣。多一張嘴,多一份負擔,經過一番教訓,雨順二次來到富連成。這次雨順謹記父母教誨,練功在前,吃喝在後,不招災,不惹事。誰想一天早上剛天亮就被老師的藤條打醒,原來是自己身邊的同學在半夜裡逃跑了。老師責問他那個師兄跑到哪兒去了?雨順說不知道。老師便不由分說把他劈頭蓋臉痛打一頓。雨順又委屈又生氣,以致被打急,張嘴罵了老師一句。徒弟敢罵師傅,大逆不道,為此,雨順二次被科班革除。雨順挨打是冤枉的,但為了生活,父母含淚托其叔叔喜慶再次把他送進富連成。這次三進科班總算踏實了,雨順也有了行當,學文武花臉。該着他與富連成無緣,沒過幾個月,由於孩子們睡的是又潮又濕的地鋪,雨順漸漸生了一身濃瘡,每天疼痛難忍,科班只好告知家裡把他接回。等雨順的疥瘡養好之後,再進富連成也沒那麼容易了。此時,海參崴(今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來人邀郭喜慶等人去演出,父母便把雨順交給喜慶,取藝名月樓,叔侄很快踏上了北去的征程,這年他才九歲。[1]

演藝經歷

1949年初,他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京劇團,改編為第三野戰軍七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劇團設在杭州。這時他在京劇團不僅是主要演員之一,還擔負起培養年輕演員的工作。演出之餘,為弟子王天柱等人說戲、練功。他還擔任了劇團戲委會委員的職務,為劇團的建設、發展出謀獻策。1950年,因三野九兵團政治部京劇團需要主演和教員,他奉命調到九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工作。同年8月,經過兩年多的戰爭考驗,蓋玉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

1950年9月,蓋玉亭隨九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到上海演出。一天,他在街頭盤查一個可疑分子時,不慎手槍走火,子彈從大腿穿入膝蓋。傷口剛剛癒合,全國就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高潮,劇團奉命北上慰問部隊。在東北慰問赴朝志願軍的演出中,他從不因身體有傷而喊苦叫累。一次,有位在《將相和》劇中扮演廉頗的演員鬧情緒,晚上的演出眼看就要"亮台",蓋玉亭十分生氣,竟然不顧傷口疼痛,立刻化妝扮演。演出結束,觀眾才知道舞台上那位威風凜凜的"老將軍"原來是個靠拄雙拐杖走路的重傷員。

1952年,七兵團政治部京劇團奉命調北京組建軍委總政治部京劇團。部隊首長考慮工作需要,於第二年又將蓋玉亭從九兵團政治部京劇團調回,從事教員工作及演出。總政京劇團服務於全軍,經常跋山涉水奔赴各地演出。1953年冬天,他隨劇團到西北高原慰問部隊,每天坐在大卡車上,寒風刺骨,汽車顛簸,尤其在翻越六盤山等高山峻岭時,有人膽戰心驚,而他卻若無其事的和大家有說有笑。在冰天雪地的露天舞台上演戲,在繁重和艱苦的工作面前,蓋玉亭總是以愉快的心情積極去干。有人問他:"給部隊演出這麼艱苦、危險,你又是五十來歲的人了,難道一點兒都不害怕,一點兒也不為自己以後着想嗎?"蓋玉亭回答說:"我是個共產黨員,是黨給了我新生,我服從黨的需要,不能總考慮自己。"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曾無條件地應邀到總政歌舞團負責輔導工作,除京劇之外,又為舞蹈事業做出了貢獻。

1955年,總政京劇團與西南軍區京劇院合併改建為中國京劇院四團,蓋玉亭擔任教員組組長。1958年,劇團提出在一年裡演出"千場戲"。蓋玉亭等一隊人馬頂着烈日奔波於石家莊、保定、望都、深縣、滄縣、安國、正定、辛集等地,除了演出自己拿手的關羽戲《古城會》、《走麥城》外,還經常演無名配角。若沒有擔任演出角色,他就在後台為大家打洗臉水、端茶、遞毛巾,千方百計找工作干。只要能擠出時間,他還給青年人說戲。

1958年9月,中國京劇院四團奉命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蓋玉亭放棄了大城市的優裕生活,攜帶妻兒老小來到了寧夏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初期,條件十分艱苦,身為寧夏京劇院學員隊教師的蓋玉亭,長年跟這群十幾歲的孩子們一道,頂着炎熱的酷暑,冒着刺骨的嚴寒,在露天的院落里練功、排戲。蓋玉亭本來是專說武生戲的教師,但是為了使學員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他還兼管孩子們的基本功和武功課。無論是男生或是女生,無論是簡單的腿功或是繁重的毯子功,他都認真對待,十分負責,每天累得滿頭大汗。到寧夏初期,他還為自治區越劇團演員教授基本功,為秦腔劇團培養青年演員。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拜師收徒又開始盛行起來。這本是件好事,但有些地方卻又搞起了請客、送禮之類的舊儀式。劇團里也有人勸他這樣做,他一口回絕了。他說:"我是共產黨員,可不能搞舊意識啊!年輕人都是我的學生,誰學我都教。"他有求必應、誨人不倦。在總政京劇團時他的學生有王天柱、劉松超、石鐵梁、劉昭倫等。到"四團"和寧夏以後,又教了舒茂林、李韻章、張元志、義維華、錢振國、劉海生、班增奎等。他教戲總是誘導學生為黨的文藝事業勤學苦練,將來都能成為人民的優秀演員。在三年生活困難期間,蓋玉亭不但不收任何禮物,反而看到學生演出或練功時,自己掏腰包買些酒菜去關懷、獎勵他們。到寧夏二十幾年的時間裡,他先後為劇團里的中青年演員教了《石秀探莊》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1962年初,他與梁連柱、樊富順老師合作,為學生示範演出了《古城會》,頗得好評。

"文化大革命"前夕,蓋玉亭退休,但十年浩劫時,並未放過這位對黨對人民忠心耿耿的善良藝人,以莫須有的"國民黨殘渣餘孽"的罪名,戴上白袖章掃大街。在逆境中,蓋玉亭對黨充滿信念,默默地等待着,相信黨總有一天會給他做出正確結論的。粉碎"四人幫"以後,強加在蓋玉亭身上的不實之詞被徹底推翻。1977年恢復演出傳統戲時,他又被寧夏京劇團聘任為教員。政策落實了,首先考慮的不是他那已住了二十幾年的兩間土坯房該拆遷了,也沒有去想他應按離休對待,工資該補了,卻一心想着如何把失去的十年時間搶回來,多為中青年演員說幾齣戲,把自己一生所學到的技藝統統傳給他們。他不顧年老多病,每天拄着拐杖,按時步行到京劇團的排練場,指導中青年演員練功、排戲。他雖然眼花、耳背、腿腳不靈,但培養後生力量的熱情卻絲毫不減當年。

人物寫真

人物榮譽

1981年3月,中國戲劇家協會寧夏分會在銀川舉辦中青年演員學習班,要聘請自治區著名戲曲藝術家講課,蓋玉亭應邀向演員們傳授了自己如何演關羽戲的心得體會,受到與會中青年演員們的熱烈歡迎。1981年6月23日,《寧夏日報》在頭版顯要位置上登載了長篇通訊《我是共產黨員》,報導了他的先進事跡。寧夏人民廣播電台也全文播送了這篇通訊。

活動年表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場懸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推陳出新"、"開展平劇改革運動",指示了戲曲界當前的任務。到會者發起人百餘人。由歐陽予倩主席,他說明召開這個大會是接受了文代大會的指示,來完成改革戲曲的任務。接着由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講話,他說:在中國,舊戲曲的改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戲曲在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它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形式,一種綜合的藝術,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人民自己的時代,不僅舊戲曲要改進,一切舊文藝都要改進,連同我們自己也要改造,應該堅決走向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改進戲曲,不僅是改進戲曲本身,而是為了改進社會,改造人民的舊思想。戲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從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幫助教育別人,完成戲曲改革的任務。最後,他並就《霸王別姬》、《三岔口》兩戲提出改進的意見。

接着有前延安平劇研究院院長楊紹萱、全國劇協主席田漢、全國曲藝改進籌委會主任委員趙樹理、華北文委會舊劇處主任馬彥祥、北平國劇工會負責人葉盛章等發言,大家一致認為今後戲曲的改進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方向下,為廣大的人民服務。並就"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組織、有計劃、群眾性、全國性的進行改革"以及"培養新幹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

視頻

京劇臉譜

京劇介紹視頻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