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鹽霜柏

鹽霜柏又稱鹽膚木。拉丁學名:Rhus chinensis Mill. (《Flora of China》),英文名:Nutgall Tree,中文別名:五倍子樹(山梧桐、黃瓤樹、欺樹)為漆樹科鹽霜柏屬落葉小喬木。鹽霜柏是中國主要經濟樹種,可供製藥和作工業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種子還可榨油。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觀葉、觀 果的樹種。花開於8~9月,蜜、粉都很豐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葉、花及果均可入 藥,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效。

角倍蚜、倍蛋蚜等五倍子蚜蟲寄生葉片而形成的蟲癭「五倍子」是著名的中藥和原料。花入藥為「 鹽麩木花」,治鼻疳、癰毒潰爛。果實入藥為「鹽麩子」,有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的功用;治痰嗽、喉痹、黃膽、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秋葉紅色,甚美麗,可為秋景增色。也上寄生一種蟲癭,即為著名的五倍子,供提取單寧及藥用;根也可藥用;種子科榨油。

中文學名 鹽霜柏 無患子目
植物界 亞目 漆樹亞目
被子植物門 漆樹科
雙子葉植物綱 漆樹族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鹽膚木屬

目錄

別名

鹽膚木、鹽酸木、敷煙樹、蒲連鹽、老公擔鹽、鹽桑柏、五倍子樹。

藥材基源

漆樹科植物鹽霜柏Rhus chinensis Mill.以根、葉入藥。

性味歸經

  • 酸、咸,寒。 功能:清熱解毒,散瘀止血。[1]
  • 根: 感冒發熱, 支氣管炎,咳嗽咯血,腸炎痢疾, 痔瘡出血。[2]
  • 根、葉外用治跌打損傷, 毒蛇咬傷,漆瘡。

主治

  1. 果、根性味酸、咸、微寒,無毒。能化積滯,消骨硬,解毒,退目翳[3]
  2. 根:入藥為「 鹽麩子根」,有驅風,化濕,消腫,軟堅的功效;治感冒發熱,咳嗽,腹瀉,水腫,風濕痹痛,跌打傷腫,乳癰,癬瘡,消酒毒。去掉栓皮的根皮為「 鹽麩根白皮」,有祛風濕,散瘀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治咳嗽,風濕骨痛,水腫,黃膽,跌打損傷,腫毒瘡疥,蛇咬傷等。 五倍子:性味平,酸。收斂止血,斂肺降火,斂汗澀腸。治肺虛咳嗽,多汗,水腫,瀉痢,下血, 脫肛,痔疾等。外用於燙傷及局部出血。

用法用量

25~100克;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煎水洗患處。根3錢~1兩,五倍子2.5~10克,花、葉外用不拘。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

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2-)3-6對,紙質,邊緣具粗鈍鋸齒,背面密被灰褐色毛,葉軸具寬的葉狀翅,小葉自下而上逐漸增大,葉軸和葉柄密被銹色柔毛;小葉多形,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厘米,寬3-7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頂生小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齒,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脈上較密,側脈和細脈在葉面凹陷,在葉背突起;小葉無柄。

圓錐花序寬大,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厘米,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小苞片極小,花乳白色,花梗長約1毫米,被微柔毛;雄花:花萼外面被微柔毛,裂片長卵形,長約1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長約2毫米,無毛,花葯卵形,長約0.7毫米;子房不育;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毫米,外面被微柔毛,邊緣具細睫毛;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毫米,邊緣具細睫毛,裡面下部被柔毛;雄蕊極短;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毫米,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 柱頭頭狀。

核果球形,略壓扁,徑4-5毫米,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採收貯藏

播種當年11~12月植株枯黃時採挖。收時先將地上莖葉割除,從畦一端深挖60厘米的溝,依次將根挖出,去淨泥土,剪去 蘆頭,用硫磺熏4~5小時,再曬或烘至七八成干時,理直並按粗細捆成小把,堆悶2~3天後再曬至全乾即成。

收穫前,在田間進行單株選擇。選株高適中、葉圓肥大、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掛上標記。收穫時單獨起挖,然後選根條長,上下粗細均勻,主根大而無 側根,色澤較白、 根頭芽不超過3個的根作種根,按株行距40X50厘米,易地栽種或窖藏後春季栽種。至9~10月 種子成熟,呈黃褐色時採種,曬乾,去雜後置乾燥處貯藏。

視頻

鹽膚木: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功效
農村的鹽膚木,果子外面裹着一層「鹽」炒菜做湯都是美味
農村山野中鹽膚木,其果子稱為「百蟲倉」,你認識嗎?

注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