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皖南古村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皖南古村落

中文名稱: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

批准時間:1999年12月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皖南古村落是指分布在中國安徽江西境內,長江以南的一些傳統村落。這些村落有着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1]。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村落資料

遺產遴選標準:西遞、宏村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村落概述

皖南山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態相近、特色鮮明的傳統建築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僅與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結合,而且加上明清時期徽商的雄厚經濟實力對家鄉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興旺發達,還鄉後以雅、文、清高、超脫的心態構思和營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環境更為豐富,村落景觀更為突出。皖南古村落與其他村落形態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皖南古村落建設和發展在相當程度脫離了對農業的依賴。古村落居民的意識、生活方式及情趣方面,大大超越了農民思想意識和一般市民階層,而是保留和追求與文人、官宦階層相一致,因此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礎上,採用不同的裝飾手法,建小庭院,開鑿水池,安置漏窗、巧設盆景、雕樑畫棟、題蘭名匾額、創造優雅的生活環境,均體現了當地居民極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修養。皖南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歷史的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質和精神是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皖南古村落——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是隨着明清時期徽商的興盛而發展起來的,能夠在有限地建築空間內最大程度地體現其構思的精巧以及工藝的高超,實為別具匠心的建築形式。後來徽商逐漸衰敗沒落,而這種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卻依附在古民居村落里保留下來,因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築價值。

地理位置

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村落形態保存完好,風光秀美。村中自古尊儒術、重教化,文風昌盛,集中體現了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現象,如程朱理學的封建倫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設中的風水文化、賈而好儒的徽商文化,因此歷史文化內涵深厚。

古村概況

1999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四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安徽省黟縣西遞、宏村兩處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傳統風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黃山風景區內的自然與文化景觀第二次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也是中國繼北京後第二座同時擁有兩處以上世界遺產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們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園風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態、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和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內涵而聞名天下。皖南山區的黟縣是一個人口僅十來萬的小縣,西遞、宏村就坐落在這裡。唐朝大詩人李白曾讚美道:「黟縣小桃源,煙霞百裡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鄉村的獨特意境:山水風物幽美,古老文化醞釀出淳厚從容的民風人情

西遞、宏村的村落選址、布局和建築形態,都以周易風水理論為指導,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對大自然的嚮往與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築群與大自然緊密相融,創造出一個既合乎科學,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環境,是中國傳統民居的精髓。西遞、宏村獨特的水系是實用與美學相結合的水利工程典範,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2]

西遞概況

西遞簡介

西遞距黟縣縣城8公里,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公元1049年~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現有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餘人,被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

西遞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多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和建築的設計布局協調。村落空間變化靈活,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

區位介紹

西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她始建於北宋 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餘年歷史。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 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西遞原名西川,又稱西溪,位於安徽省南部,距黃山風景區僅供參考41公里。她建於北宋皇佑年間,已有930餘年歷史,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頃。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乃取村中三條溪水東向西流之意;又因位於徽州府之西,曾設「鋪遞所」,故改名西遞。至今尚保存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磚、木、石雕等藝術佳作點綴其間。整理開放有凌雲閣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歷史概況

村落占地16公頃,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已開發的有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應天齊藝術館等20餘處景點。1986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評為省級文明景區示範窗口,1999年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以悠久文明的歷史,獨具一格的民居特點,拱秀壯麗的山水風光,敦厚樸實的鄉土民情,迎接着大批中外遊客,並成為大中專院校學生實習、寫生基地。中外學者專家紛紛慕名而來留下一篇篇華文和讚美詩:「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歷史悠久、古樸典雅、風光秀麗的西遞村,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手保護單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喬石李瑞環朱鎔基等先後來西遞視察,中外遊客更是絡繹不絕,留下了一篇篇華文,一首首贊詩:「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300餘戶,人口1000多。這裡保留有數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築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鋪砌,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使遊客如置身迷宮。

村頭有一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西遞村四面環山,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十五至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隨着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始終保持着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的 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西遞村被國家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單位,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申報,並通過了專家評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景點簡介

該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因村邊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

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已開發的有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應天齊藝術館等 20餘處景點。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旅遊

西遞村已開放的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個,參觀人員在村旅遊公司,購買參觀券後,由導遊引導依次參觀,已

開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過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參觀時輔助做些講解並推銷其旅遊商品。

從開放的民居看,房屋的主人對這種管理形式都非常滿意,屋內收拾得非常乾淨,屋內家具、用具擺設和字畫的布置,都保留着明清特色,古樸典雅,許多家具都是明清時保留下來的,很多民居中還擺設着紅木家具。

在許多未列入參觀範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向房主打聲招呼,房主也會歡迎進去參觀的。村中有些住戶也開展各種旅遊服務項目,如餐飲、木雕、盆景展覽等。

宏村簡介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10公里處,始建於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積約19公頃,現存明清(公元

1368年~1911年)時期古建築137幢,由於這裡地勢較高,因此常常被雲霧籠罩,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宏村的古建築均為粉牆青瓦,分列規整。承志堂是其中最為宏大、最為精美的代表作,被譽為「民間故宮」。它堪稱一所徽派木雕工藝陳列館,各種木雕層次豐富,繁複生動,經過百餘年時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輝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3],整個村莊從高處看,宛若一頭斜臥山前溪邊的青牛。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稱為「牛胃」,一條400餘米長的溪水盤繞在「牛腹」內,被稱作「牛腸」。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橋,作為「牛腳」,這種別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生產、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調節了氣溫和環境。

宏村,古稱弘村,位於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個村落占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稱。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紹興年間,古宏村人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圍繞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腸」兩旁民居為「牛身」。湖光山色與層樓疊院和諧共處,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是宏村區別於其他民居建築布局的特色,成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一大奇蹟。

宏村,經過前代人的辛勤勞作和後代人合理保護,現已得到世人的公認。我們將繼續努力保護這份珍貴的遺產,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宏村的旅遊資源,讓更多的人了解宏村,了解古徽州文化深刻的內涵。

宏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9.11公頃,宏村始建於宏村建於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特別是整個村子呈「牛」型結構布局,更是被譽為當今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一大奇蹟。那巍峨蒼翠的雷崗當為牛首,參天古木是牛角,由東而西錯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寵大的牛軀。以村西北一溪鑿圳繞屋過戶,九曲十彎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匯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腸和牛胃。水渠最後注入村南的湖泊,鵒稱牛肚。接着,人們又在繞村溪河上先後架起了四座橋樑,作為牛腿。歷經數年,一幅牛的圖騰躍然而出。這種別出心裁的科學的村落水系設計,不僅為村民解決了消防用水,而且調節了氣溫,為居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創造了一種「浣汲未防溪路遠,家家門前有清泉」的良好環境。

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從整個外觀上說,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鄉風貌,素有「中國畫裡的鄉村」之美譽。村中各戶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各戶潺潺流過,層樓疊院與湖光山色交輝相映,處處是景,步步入畫。閒庭興步其間,悠然之情濃烈得讓人心醉。

宏村始建於北宋,距今已近千年歷史,為汪姓聚居之地。村中數百幢古民居鱗次櫛比,其間的「承志堂」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廳橫樑、斗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複、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四雕」[4]藝術中的木雕精品。

宏村位於黟縣縣城東北,距縣城11公里。這裡川媚山秀,氣候宜人。因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巨畫長卷,溶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體。

宏村汪九是唐初越國公汪華的後裔。村子始建於宋代,數百戶粉牆青瓦、鱗次櫛比的古民居群,特別是精雕細鏤、飛金重彩的被譽為「民間故宮」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氣度恢宏、西朴寬敞的東賢堂、三立堂等,同平滑似鏡的月沼和碧波蕩漾的南湖,巷門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樸的觀店鋪,雷崗上參天古木和探過民居庭院牆頭的青藤石木,百年牡丹,森嚴的敘仁堂、上元廳等祠堂和93歲翰林侍講梁同書親題「以文家塾」匾額的南湖書院等等,構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至清代宏村已是「煙火千家,棟宇鱗次,森然一大都會矣」,至今仍為宏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村內,以正街為中心,層樓疊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用一色青石板鋪成。兩旁民居大多二進單元,前有庭院,辟有魚池、花園,池邊多設有欄杆,「牛腸」水滋潤得游魚肥壯,花木濃香馥郁。馬頭牆層層跌落,額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態各異,形象生動。坐落在南湖畔的南湖書院,建築頗為壯觀。據說民國初期的國務總理江大燮(宏村人),幼年曾在這裡讀過書。現為南湖中心小學校址。

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餘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 為「民間故宮」。著名景點還有:南湖風光、南湖書院、月沼春曉、牛腸水圳、雙溪映碧、亭前大樹、雷崗夕照、樹人堂、明代祠堂樂敘堂等。村周有聞名遐邇的雉山木雕樓、奇墅湖、塔川秋色、木坑竹海、萬村明祠「愛敬堂」等景觀。

一九九九年,國家建設部文物管理局等有關單位組成專家評委會對宏村進行實地考察,全面通過了《宏村保護與發展規劃》。宏村已於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又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徽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2003年3月加入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 2003年7月,被正式評為國家級4A景區,2003年12月被評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5]。宏村景區多次出色地完成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的接待,並於2001年5月20日成功地接待了原中共中央江總書記。

南湖

南湖位於宏村南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

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象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髮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致。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畫橋」可東西劃舟,情趣無窮。

月沼

老百姓稱月塘,就是所謂「牛小肚」。月沼,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年~1424年),當時宏村出了個汪思齊,他發現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齊,三次聘請海陽縣(今休寧)的風水先生何可達,並族內高輩人,「遍閱山川,詳審脈絡」,制訂擴大宏村基址及進行村落全面規劃牛形水系藍圖,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引西溪水繞村屋,其牛腸水圳九曲十彎,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處建月沼池塘,以蓄條內陽水,供防火、飲用等。所以有人稱這是「中國畫裡的鄉村」。

承志堂

承志堂位於宏村上水圳中段,建於清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鹽商汪定貴住宅。整棟建築為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占地面積約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築。全宅有9個天井,大小房間60間,一百三十六根木柱,大小門窗六十個。 全屋分內院、外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牌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另有保鏢房、男、女傭人房。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

前廳是整幢房子中最精華的部分,大門後面聳立着一幅威儀的中門,據說,汪定貴在經商發財之後曾捐了個「五品同知「的官銜,有了這個榮譽之後,汪定貴便覺得自己已跳出了原屬的那個階層,於是便增設了一道具有官家威嚴的中門(中門又稱儀門,原為官署而設),一般只有在重大喜慶日子或達官貴人光臨時才大開中門以示歡迎,而普通客人只能從中門兩側的邊門入內。儀門的兩個側門上方都別出心裁地雕了一個「商」字形圖案(又似倒掛的元寶,意為財源滾滾的意思)。

溫馨旅遊

皖南古村是指位於安徽省長江以南山區地域範圍內、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歷史傳統村落,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具有強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較常見的小吃有宏村御餅、臘八豆腐千層餅毛豆腐

古村前景

在剛剛閉幕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提交了《關於將皖南古村落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的建議案》。李修松代表說,皖南古村落及其所承載的百科全書式的徽文化,可以稱得上中華文明發展至明清時期在徽州地區的民間積澱。根據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規定,皖南古村落可以作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的一種新的保護類型,成為一個試點。同時,皖南古村落的旅遊價值要大大超過黃山、九華山,是極具潛力的新的旅遊類型。對該區的保護利用,可以為全國範圍內的同類文物保護積累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經驗。

皖南古村落的現狀。皖南古村落主要分布在安徽黃山和宣城部分地區。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約四五十座,擁有徽派古建築7000處以上(含許多明代建築),立體地濃縮了徽文化,體現了居住建造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皖南古村落的布局、外行、水系、水口園林等十分考究,居民大多遵循「枕山、環水、面屏」的居住理念;村內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反映了不同的功能,如有商人、宦官、教師、財主、平民之宅(其建築形式、體量及陳設都各具特色),祠堂(總祠、分祠、家祠)、更樓、社屋、牌坊、古塔及橋、亭等公共建築。而且,各個村莊各具特色。

全國現存古村寨中,皖南古村落是分布最密集、古建築最多,最具整體保護價值的村寨。20世紀90年代,皖南古村落作為我國古代民居、古村寨的典型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命名為「皖南古村落·西地、宏村」。這樣的命名用意包含了整個皖南古村落。當時,因為西地、宏村的古村落保護狀況良好,立足於整體保護皖南古村落的初衷,先被正式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在皖南古村落中,除西地、宏村外,還有兩座歷史文化名村、5座完整的古村落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量古村的建築被列為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皖南古村落的居住理念、村鎮布局、外行意蘊、三雕藝術、家具陳設、畫堂門聯、祠堂構建等都蘊涵豐富的歷史、哲學、文學、宗教、藝術、民俗等文化內容。對其實施整體規劃、統一保護,可以為全國範圍內的同類文物保護積累保護、開發和利用的經驗。

視頻

皖南古村落 相關視頻

航拍皖南古村落——宏村
世界遺產在中國 20 皖南古村落
皖南之水古村落
安徽很值得去的古村落,就在皖南川藏線下一站,人少景還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