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皂莢根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皂莢根皮
圖片來源

中文名: 皂莢根皮

別 名: 木乳

界: 植物界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豆目

科: 豆科

皂莢根皮,別名:木乳(《普濟方》)。

為豆科植物皂莢的根皮,秋、冬採收。[1]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複葉,長10-18(26)厘米;小葉(2)3-9對,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 (12.5)厘米,寬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稍歪斜,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

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長1-2(5)毫米,被短柔毛。

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長5-14厘米,被短柔毛;

雄花:直徑9-10毫米;花梗長2-8(10)毫米;花托長2.5-3毫米,深棕色,外面被柔毛;萼片4,三角狀披針形,長3毫米,兩面被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4-5毫米,被微柔毛;雄蕊8(6);

退化雌蕊長2.5毫米;兩性花:直徑10-12毫米;花梗長2-5毫米;萼、花瓣與雄花的相似,惟萼片長4-5毫米,花瓣長5-6毫米;

雄蕊8;子房縫線上及基部被毛(偶有少數湖北標本子房全體被毛),柱頭淺2裂;胚珠多數。

莢果帶狀,長12-37厘米,寬2-4厘米,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或有的莢果短小,多少呈柱形,長5-13厘米,寬1-1.5厘米,彎曲作新月形,通常稱豬牙皂,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

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1-13毫米,寬8-9毫米,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生長環境

皂莢喜光,稍耐蔭, 生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於庭院或宅旁。

在微酸性、石灰質、輕鹽鹼土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屬於深根性植物,具較強耐旱性,壽命可達六七百年。

化學成份

同屬植物山皂莢的樹皮、根含少量生物鹼三刺皂莢鹼,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性味

《綱目》:"辛,溫,無毒。"[2]

皂莢根皮的功效與作用

①《綱目》:"根皮:治風熱疚氣,殺蟲。"

②《四川中藥志》:"根:通利關竅,除風解毒。治風濕骨痛,癢子,瘡毒及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或研末,1~5錢。 [3]

附方

①治肺臟風毒:木乳(陰乾,炙黃)、蒺藜子(炙,去角)、黃芪(銼)、人參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炮)等分,上為散,每服一錢,沸湯點服。(《普濟方》木乳散)

②治產後腸脫不收:皂角樹皮半斤,皂角核一合,川楝樹皮半斤,石蓮子(炒,去心)一合。為粗末,煎湯,乘熱以物圍定,坐熏洗之,挹干,便吃補氣丸藥一服,仰睡。(《婦人良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參考資料

  1. 皂莢根皮 ,寶芝林中藥網
  2. 皂莢根皮 ,中醫館
  3. 皂莢根皮 ,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