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年蓋房記(雷開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年蓋房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百年蓋房記》中國當代作家雷開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百年蓋房記

大地茫茫,寒風捲起漫天飛雪,一個小男孩兒穿着單薄的衣服,光着腳板,瑟瑟地在風雪裡獨行,眼前是無盡的白色……家,家在哪兒呢?小男孩兒無助地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着,身後,留下一串彎彎曲曲的腳印……

「冷啊,冷。」父親囈語着。母親一拍父親的肩膀,醒醒,又做夢了。

幼小的我走過去,爸爸,你夢見什麼了?是不是又夢見下雪天,你沒鞋穿沒房子住啊?

醒過來的父親拍拍我的腦袋,輕嘆一聲,是啊,爸爸又做夢了,夢裡頭沒房子。

這個夢縈繞在父親的腦海里很多年,也在我的記憶中存活了許多年。

對父親來說,這不是夢,他只是把現實與夢境混淆了。夢裡的情景是他童年時的親身經歷,這種經歷深入骨髓,他忘不掉。

小時候,每每聽到父親講述這個夢,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對父親的心疼與憐惜。在父親洗腳的時候,我扳起父親的腳,看腳底有沒有凍傷?父親說,傻丫頭,多少年過去了,凍傷早好了。

洗腳的父親陷入沉思,我知道他一定是憶起他童年時的往事,那些有關房子的記憶……

解放前的窩棚

我們的祖輩是貧農,在太爺爺那個年代,他們靠給地主種地艱難度日。沒有房子,一家十來口住在一個窩棚里。每逢颳大風、下大雨、下大雪時,特別擔驚受怕,擔心茅草屋頂被風吹跑了,被雨淋塌了,被雪壓垮了。

我上高中的時候讀杜甫的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流」。我似乎看到了太爺爺他們在那個窩棚里窮困狼狽的情形。

在一個大風雪的夜裡,窩棚轟然倒塌了。父親說,那年的冬天奇冷,地主屋檐下的冰稜子好長好長,又亮又硬,白天斷了一截,一個晚上又長上了,更粗更長。此後,橋洞、岩洞、給地主好說歹說借一兩個晚上他家的牛欄屋,都是太爺爺領着一家人棲息的地方。

橋洞悶熱,岩洞潮濕,又小又窄,遇上連雨天,真是苦不堪言,最怕的就是生病。有一年冬天,大伯發燒,太爺爺幾乎給地主跪下磕頭,才換來地主家的一間牛欄屋住上幾日。牛欄屋臭烘烘的,太爺爺把牛糞收到一堆,鋪上稻草勉強住下。

夏天的夜晚,天氣炎熱,在野地里,吹着野外的風,父親躺在太奶奶懷裡,與大伯數天上的星星。那時的星星真亮啊,數着數着睡着了醒來時,又是一天到來了。那時的父親,希望天天都是這樣的好天氣。

黎明的曙光終於到來了。經過幾年的解放戰爭,全國軍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帶領下,打敗了蔣介石匪幫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全國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1950年,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下,全國興起了轟轟烈烈的土改運動,到了1952年,太爺爺分到了田地。他帶領一家人重新搭建了一個窩棚,比原來的大一些。一家人有了安身之所。

1955年,大隊部給太爺爺分了一間連三間的房屋。太爺爺領着一家人歡天喜地地搬了進去。至此,終於結束了流離失所的日子。

房屋是大隊部沒收當地富農人家的,住了幾年後,因孩子們都漸漸大了,房間不夠,太爺爺決定把房子翻新一遍。

1958年,太爺爺把這所房子保留地基,又加蓋了兩間偏房。爺爺負責弄回檀條。那時弄木材比現在容易,不用到林業站開證明,自家有自留山,喊幾個人到山上砍伐些木料回來便是,若自家不夠,給鄰居街坊說一聲,到他們的山上砍一些,回來蓋房的木料便有了。屋頂,換成了土瓦,房子改成了土屋結構,比原來結實多了。

父母成家後被分出去單過,幾年後,又被爺爺奶奶招回,給了父母一間堂屋,一間臥室和一個廚房,父母又搭建了一個豬欄屋。記憶中除了堂屋是明亮的,臥室、廚房,就算是大白天進去,光線都是昏暗的。在這間屋子裡住了一年多後,父母在外做了自己的房子。

五六十年代的土坯房

記憶中,當父母幾經波折後建自己第一棟房子的情形,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

那時我六歲,父親當兵復員後跑運輸,省吃儉用,在1981年,建了我們的第一棟土木結構的房子。

新房的選址離爺爺奶奶的屋有十幾分鐘的路程,小地方名叫沙壩沖。父母在新址上挖了不少泥土用於建房,提前做準備。泥土是父母用竹筐一擔一擔,用獨輪車一車一車推回來的。外公幫我們找好了打牆師傅,選了個黃道吉日,開始動工。

每天天不亮,母親就起床給師傅們做早飯,那時做房子幾乎都是點工,一日三餐都有做房子的一方負責。母親特別能吃苦又極能幹,生怕把工人師傅們怠慢了,每天下午還要做一頓麵食給師傅們吃。母親是個熱心腸,平時對鄉里鄉親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能幫點忙就絕不託辭。所以我們家做房子,鄉里鄉親給我們送菜、送酒、送煙的從沒間斷過,自家親戚更是鼎力相助。

外公是最心疼母親的,他經常對我們幾姊妹說,你媽這一輩子吃了不少苦,你們長大後一定要孝順你媽。

做這房子的幾個月里,外公幾乎每天都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父親因為要跑運輸,母親要忙着做飯,做房子的事情幾乎都是外公負責。

土坯房自然是泥土夯實砌成的,那時的我不知道做土坯房有什麼樣的工序?我只是覺得工人師傅們雙手握杵一起配合,嘴裡「嘿喲、嘿喲」的喊着,那聲音洪亮有力,聽着像是一首歌謠。我說,叔叔伯伯們又開始在屋上唱歌兒了。我站在地下,看他們使勁兒的打牆,一點一點的把牆堆高,感到很神奇。

後來弄明白了,打牆師傅把兩塊木板放在即將成牆的兩側,構成一個適當寬度的槽,小工們把泥土挑來放進槽里,兩人手拿夯錘使勁依次夯打。兩個師傅中一個技術好點,他打的窩另一個必須緊跟着窩打下。

那個夯錘我們也叫杵,底部圓錐形,安上「T」字形木柄,打牆的時候,雙手橫握,用力向下夯。

拍牆的師傅用木拍把牆體拍實,「啪」、「啪」,聲音渾厚響亮,拍完一遍,用刷子澆上水再拍。

一板打好後再拍下一板,如此反覆,牆體便完成了。

拍牆的師傅沒有打牆的快活,他們一板接一板,不理會打牆師傅悠揚委婉,此起彼伏的歌聲。

「快活不過打牆的」,還真是。

打牆時,外公總叫我站遠些,我說,外公,他們唱的歌兒真好聽,一邊還學着他們「嘿咗嘿咗」的唱着。打牆的叔叔伯伯笑,好聽吧丫頭?跟着我們唱。母親聽着我們的歌聲,擦擦臉上的汗水,一臉幸福憧憬的笑容。

母親似乎不覺得累,好幾次我半夜醒來,看見母親還在忙碌,不是在準備第二天的飯菜,就是和父親商量着還要置辦些什麼東西,不能誤了工時。

母親的熱心腸,在生活上對工人師傅們從不小氣,還有外公的督促,我們家的房子沒有窩工怠工的現象,除了下雨耽誤些工期,一路順風順水,做得極為順利。做工的師傅們對外公說,大叔,您姑娘人好心好,您也是個實在人兒,這房子啊,我們做得順手順心。母親和外公連連感謝。

地面用粘土磙實在。

房子做好後,我們一家人搬了進去,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父母因為有過寄人籬下的生活,對那種身心受折磨的艱辛、忍氣吞聲、身不由己有着太深的感觸。這棟房子的建成對他們來說,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他們發自內心的高興無以言表。

因為經濟的關係,牆面沒有刷白灰。窗戶也簡單,用木頭戧一個木框子,用白紙糊起來,碰到「屋上松風吹急雨」的天氣,白紙糊不住,便改用薄膜釘上。

夏天的時候還好,可到了冬天,坐在靠牆的地方,風從牆洞裡悄悄地溜進來,吹到我們臉上身上,涼涼的。

母親找來些報紙,把我和弟弟臥室的牆麵糊上。

我們在學校得的獎狀,全部糊在牆上,即鼓勵鞭策我們又能抵擋一些從牆洞裡溜進來的風。

這間土房子,給我們一家人帶來了歡樂,也給母親帶來最厲害的一次驚嚇。

我讀小學六年級時,那年夏天的一個午後,狂風暴雨大作,我們屋後的東風渠倒塌了!母親把弟弟妹妹緊緊地拉在懷裡,我抱着母親,站在火籠屋門框下。聽着窗外如猛獸吼叫的風聲,母親嚇得大哭,她太擔心房子被吹倒了,我們會被壓在房子裡。她嘴裡不停地念着,老天爺,你不要再颳風了!不要再颳了!一個多小時後,風聲雨聲漸漸小了一點,母親立即頂風冒雨拉着我們到隔壁的表親外公家,兩家人聚在一起,膽子也大些。剛進去,表外公豬欄屋的一面牆轟地一聲倒塌了!我們嚇得心驚肉跳。父親開着拖拉機,風馳電擎般地往回趕,他在門外焦急地大聲喊着我們的名字。母親還在哭泣。我搖搖母親,媽!爸爸回來了!我拉開表外公的門,不顧一切地大聲喊着,爸爸,我們在這裡!父親跑過來,看我們都還好,放下心來。

風停雨住後,父母立即查看房子受損的情況。瓦片吹落不少,靠西面的牆體受損,父母不得不把房子簡單修葺一番。

這次驚嚇,父母決心推掉土房蓋樓房。

這間土房在我讀初一時完成了它的使命。

初一那年,也就是1989年,學校老師到我家家訪,與母親寒暄一番後,指着火籠屋牆壁上一條約一厘米寬的裂縫說,大姐,這房子颳大風下大雨時,怕是有點危險啊。母親回答,是啊,每到下暴雨時,我的心就揪起來,就怕房子塌了。這不,我和她爸準備把這房子拆了做樓房,下腳的日期已經請人看好了,下個月開始動工。

老師替我們高興,大姐,你們不簡單,要供三個孩子讀書,又要做房子,錢夠嗎?

母親回答,差不多吧,我們請瓦工師傅幫忙算了下,即使差也差不了多少,到時找親戚朋友們借點兒,這房子做好應該沒問題。

老師接過母親的話,您愛人跑運輸,比一般農民掙得多,您在家收入也不錯呀。

母親笑了,還行吧,除了農田裡賣糧食的收入,一年還能賣幾頭豬,再有我們承包的柑橘樹掛果受益了,每年也能有一筆收入。

是啊,僅柑橘這一項收入就不低吧?老師問。

不多,母親藏着話呢。當初啊,隊裡聽從上面的政策種下柑橘樹,還是小苗子,鄉親們誰都不願意接管,隊領導開了幾次會都沒人承包,最後給我們這幾家離柑橘樹近的人家做工作,讓我們承包下來。柑橘沒掛果之前,不交這塊地的上交提留款。誰知幾年後,柑橘掛果了,我們嘗到了甜頭,這一畝地柑橘的收入比種糧食多不少呢。

大姐,國家政策現在放寬了,鼓勵農民承包,增加農民收入是黨的基本國策之一,你們可以說是我們這裡第一批承包柑橘的人家,能不嘗甜頭嗎?老師對母親說。

是啊,母親喜滋滋的,若沒有這項收入,今年我還不敢想做樓房呢。

現在農村大多數還是土房子,你們先人一步做樓房是喜事兒呀。老師說,大姐,我先恭喜你們要住上新樓房了。

母親謝過老師,我坐在一旁插不上話,想着這間土房子下個月要被拆了,幾個月後能住新樓房了,心裡有一種急不可待的感覺。

拆房前,父親在稻場搭建了臨時帳篷,我們一家都住在帳篷里。

那天早上,我起來上早自習,母親對我說,今天這房子就拆了。

真的呀,那我還進房子看看去。

我拿起手電筒和母親走進屋,房子裡空蕩蕩的,斑駁的牆壁透進微弱的光亮。堂屋、我和妹妹的臥室、父母的臥室、弟弟的臥室、火籠屋、廚房、還有豬欄屋,我和母親走了個遍。

媽,好快呀,我還記得叔叔伯伯給我們打牆時高聲唱勞動號子呢,現在又要拆了。

不捨得呀?媽逗我。

不是,要住新樓房了,我盼着呢。以後颳風下大雨,我們也不怕了。

是啊,時間過得真快,那時你剛上學,我們做這房子時顧不上管你們,你經常抱着弟弟妹妹睡着了。現在,你已經上初中了,弟弟妹妹也長大了。母親有點感嘆。

我們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是吧?我問母親。

是的,會越來越好。昏暗的電筒光下,我看見母親的臉上滿滿的自信。

晚上回家吃飯,房子不見了,只剩下一地的黃土黑土。我問正吃飯的瓦工師傅們,你們是怎麼把這麼大的房子給拆掉的呀?負責建房的二舅說,這不是你操心的事兒,你管好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二舅一臉嚴肅,平時也不和我們親近,我不敢和二舅多說話,心裡直犯嘀咕,為什麼不對我說說呢?這究竟是怎麼把牆壁推倒的?哎!

建這棟樓房,我們一家人起早貪黑,齊心協力。因為父親自己跑運輸,我們省了一筆拖材料的運費。父親抽空兒把建房用的紅磚、水泥、鋼筋、沙石料等運回來。

建房用的河沙是父母從柏臨河裡用兩個篩格不同的篩子篩出粗砂、細砂。我們周末放假,幫父母到河裡篩沙。

每次拖回紅磚,我和弟弟妹妹幫父母下磚並碼成垛。父母給我們每人一雙帆布手套,他們自己用磚夾子,各盡所能,有多大勁兒使多大勁兒。我和弟弟妹妹剛開始興趣濃,爭着搬多點兒,你搬七塊,我搬九塊。搬着搬着搬不動了,又從九塊減至八塊、七塊,實在搬不動了,母親說,一旁歇着去吧。

真累呀,一車磚下完,我和弟弟妹妹的手都紅了,磨破了。一棟房子做下來,我們的小手都磨起了繭巴。父母更累,但他們從不說,一種信念支撐着他們,累卻快樂着。

做第一棟房子,外公是主事的,做樓房則換成了二舅。二舅是瓦工,整棟房子他說了算,二舅做事認真,脾氣大,有時嘴上又有點磨嘰,我們都有些怕他。別人家做房子材料總是會浪費一些,水泥漿攪拌多了,剩下的只好扔掉,鋼筋下料時尺寸不對,又浪費一些,師傅們不願做半頭磚,又會丟掉些。可這些現象我們從來沒有發生過,這都得益於二舅管理得當。

我家附近的廠房搬遷,有許多半頭磚,我們一家人拉了小半車回來,二舅說能少花錢買就儘量少花錢,拖回來我們都給用了,還能節約點。

瓦工師傅大多都是我家親戚,表舅就有好幾個,他們拿起半頭磚就做,從不多言。母親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生活上一如既往的大方,房子做好後,不管他們誰家有需要幫忙的,母親總是不遺餘力。母親說,第二棟房子基本上都是親戚幫着做下來的。

整棟房子做下來,二舅派工緊湊,下雨天有下雨天的事兒,天晴有天晴的活兒,和我們同時間做房子的另一戶人家,整個工期比我們遲了一兩個月,那戶人家羨慕地對母親說,你家兄弟好得力呀,節約材料不說,工期上還短。

母親心裡有數,是呢,感謝我的好兄弟。

建房時上樑是很重要的事情。父親和二舅早早選好了一根杉木,選了個黃道吉日。那天早上,父親把梁纏上紅綢子,二舅把梁澆上白酒,隨着二舅一聲高亢悠揚的「上樑囉」的喊聲,梁被木工師傅穩穩地裝上去了。二舅在屋上唱着「斧頭一響天門開,魯班師傅下凡來」。父親在地面已早早把買來的鞭炮散開,八十一響的轟天雷一字兒排開,點燃鞭炮,「轟轟轟」,「啪啪啪」,震耳欲聾。二舅從挎包里掏出糖果、副食等撒在各個屋子裡。師傅們,還有來圍觀上樑的鄉親們,都哄得來搶,搶的人越多越熱鬧。二舅又唱「存倉存倉,子孫滿堂,六蓄興旺,稻米滿倉。我從樓梯走下來,東家匠人都發財。」大人們笑着,我們鬧着,所有人臉上都喜氣洋洋,鄉親們給母親道喜,母親熱情地留他們吃午飯。

可給房子打地坪時,二舅把我吼哭了。打完地坪要幹上一兩天才能踩上去,那天正好是周末,我和弟弟妹妹串來串去地捉迷藏,弟弟調皮,明知地坪還不能踩,他卻偏偏輕巧地踩過去躲進新房子裡。我追上去,一腳踩在未全乾的地坪上,留下一個半深半淺的腳丫子。弟弟體重輕些,他的腳丫子不明顯,我這一腳正好被二舅看了個正着。

二舅對着我厲聲一吼,叫你們不要在這裡玩,這麼大人了還不聽話!我紅着臉杵在那裡,進也不是,退也不是,二舅還在吼,你弟弟小不懂事,你也不懂事,還不快走!

我眼圈一紅,眼淚眼看着就要滾出來。在一旁拿着刮灰板的表舅笑着過來把我拉開,到那邊玩去,省得你二舅又吼你,你這腳丫子看我把它給磨平。表舅說完,和來水泥灰,把「腳丫子」用瓦刀打毛,把水泥漿倒進去,抹灰刀一遍一遍來回抹平。

我心裡不服氣,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兒,不就是一鏟子水泥灰嗎?

二舅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你覺得這很簡單?水泥漿不是同時間進行,硬度不能完全相融,等全都幹了,這裡就會像個補丁。

我撇撇嘴把眼淚逼回去,弟弟躲在屋子裡朝我擠眉弄眼,得意地笑。

真如二舅所說,我這一腳丫子後來真成了一塊補丁。

我工作後在建築企業幹活兒,成天和混凝土打交道,懂得了水泥的特性,才明白當年二舅吼我時的心情。

完善的建築,具有三要素:適用,堅固,美觀。我們家的這棟樓房,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材料的選擇都是就地取材。預製板是父母根據當時的做法,放上六號或八號鋼筋扎的籠子,自己和上混凝土倒出來的,按照預製板對混凝土和鋼筋主筋配筋的要求,它們的密實度和鋼筋的大小根本是不符合要求的。水泥用量也非常少。父親說,我們這棟房子用了大約十來噸水泥,而有的人家建兩層樓房,只用兩三噸水泥,其它的全部都是石灰。

那個年代,有房子就是大事,一家人住着寬敞就好,適用性擺在首位,美觀在最後。美觀是有一定高度的。

林徽因在《清室營造則例》第一章中說過,為中國建築博得最大榮譽的是屋頂部分。而那時候我們這裡老百姓的房子,屋頂基本是兩方流水,因為這樣實用,成本也節約。

外牆用水泥粉刷就可。

樓房做好後。鄉間有這樣一個習俗,親戚朋友都要來踩地坪,寓意住在這房子裡會人丁興旺,諸事順利。母親擺了宴席,父親用了當時最好的香煙,在我們村神氣了一把。

這棟樓房,伴我們度過了二十幾年光陰。我和弟弟妹妹完成了讀書、工作、成家幾件人生大事。期間,在弟弟結婚時,父母把房子刷了一遍漆,讓它看起來不至於顯得太陳舊。這所房子,承載了我們一家人太多的記憶,酸甜苦辣,悲歡榮辱,盡在不言中。

七八十年代的磚木房

說起房子,我不得不提我在預製廠工作的那些年月,可以說我的最好的青春年華是和水泥、沙石、鋼筋分不開的。

高中畢業後,我進到姑爹新建的預製廠做保管員。後來預製廠幾經易主,我卻一直留了下來。我從一開始對什麼是絕緣膠布、各種型號的螺絲都不懂的黃毛丫頭,到後來能獨自核算各種材料成本,檢測鋼筋擾度並進行計算等一系列技術工作,財務工作;從一開始對水泥灰的牴觸,到後來聞到水泥灰莫名有一種親切感,並能獨自運營預製廠的所有事情,我花費了不少心血,也自學了很多的知識。

預製板是建房的主要材料,我們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生產。

我目睹許多普通老百姓建房的情形,他們大多經濟不富裕,也許一輩子就建了這麼一所房子。我自己對我家的房子有太多的依戀與感觸,所以在工作中,對待那些客戶,我從不以金錢的多少價格的高低來對待,一視同仁。

我的舅舅後來承包了預製廠,他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我們這裡許多房子設計都出自他的手,他擅長畫圖,他畫的圖猶如電腦打印出來一樣。十幾年與舅舅朝夕相處,我親眼目睹了他在房子外觀設計上的變化。

二十世紀末,農民手中不富裕,房子主要用來遮風擋雨,但堅固性得到相當的重視,美觀依然在其次,房子的外觀大多是平面,沒有什麼造型。

二千年,國家制定了系列惠農政策,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購買農機具有專項補貼;國家實行價格調控,保證農民經濟利益;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等等,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農民的收入渠道增加,種植經濟作物,工廠打工,農家樂的興起,種植養殖行業的發展等等,農民手中的錢越來越寬裕,許多農民來買預製板從不賒欠,從腰包里一掏就是一沓沓的人民幣,經濟富裕後的他們,對房子的外觀要求提高了,他們不再滿足於老式的房子外觀,開始追求漂亮好看的外觀造型。

房子外牆從傳統的油漆,小片鋼磚,到後來的真實漆,仿古磚、大塊鋼磚,怎麼好看怎麼來。

那幾年,仿歐式設計進入我們的眼帘。舅舅畫的小洋房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獲得瓦工們及建房戶的一致稱讚。此後。如雨後春筍般,各個村莊建了許多這種風格的房子。依山傍水,遠遠看去,像一幅風景畫。

我和舅舅開車在各個村莊經過時,舅舅指着那一棟棟房子對我說,這都是用的我們生產的預製板。莫名的,心裡湧起一種自豪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開顏。」我脫口而出。舅舅說我,文縐縐的。

有一天,我對舅舅說,咱們中國的建築難道沒有特色嗎?以後設計,您就畫具有咱們中國特色建築風格的房子。舅舅說,咱中國的建築南北風格不同,木雕、磚雕、石雕、雕樑畫棟,精雕細刻,從屋檐的設計,房頂的設計,色彩的運用,瑞獸圖案的使用,包括窗戶都是有要求的,造價不菲呢。

後來,我離開了預製廠,近幾年我走鄉串鄉時,發現了好幾棟中式風格的房子。斗拱飛檐,紅牆碧瓦,或扇形,或橢圓形,或圓形的花窗,屋外栽着各種樹木,無不顯出清、淨、雅的韻致來。一問房老闆,皆出自舅舅之手,心裡別樣高興。再問房老闆房子的造價,上百萬的,七八十萬的,五六十萬的都有。

我內心有一種期望,咱們中國幾千年的建築文化特色,要歷代傳承下去。它凝聚了無數匠人在各個時代環境下,他們的智識、技能、思想,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表現當時不同地域的氣候特徵。

建築是無聲的語言。每棟房子裡都流淌着人間煙火。

建築也是城市鄉村流動的風景,房子是凝固的音樂,人則是音樂中跳動的音符。

2016年,那棟伴隨了我們二十多年光陰的老樓房拆掉了。

這回拆房,我又沒親眼所見。弟弟告訴我,二舅的兒子開着鏟車,三下五除二就把一棟樓拆掉了,比二舅給我們建房時用人工拆房快多了。

弟弟當家,建了一棟洋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樓房。

從外觀到內部結構,舅舅幾易其圖。從內部結構上與舊樓房相比,客廳面積增大,從堅向設計改為橫向設計,主臥次臥分明,生活區與休息區分開,每層有獨立的衛生間,增加了餐廳、書房、客房及小院子;從外觀設計上,參考了田園風格、中式風格、歐式風格等多種風格後,弟弟選擇了現代中式風格。

房子的質量擺在首位,從施工隊伍的選擇,到原材料的購進,建房中的種種問題,包括後來牆面磚地面磚的選擇等等,弟弟一一都不含糊。這棟房子建成,花了大半年的時間,所用的材料是原來建房的好幾倍,僅水泥就用了百噸左右。

建房前,根據房屋構造圖,核算出房屋總造價,對資金有計劃的安排。弟弟總說錢不夠,但他這幾年,家裡的柑橘等經濟作物的收入,豬廠的收入,他當獸醫的收入,我心裡有數呢。

如今建房,城建局管得嚴。瓦工必須持有瓦工證,對房屋構造圖能看懂看通,電工必須有電工證。

有點名氣的包工頭,手裡有一批固定的瓦工,裝模工,鋼筋工及小工,還配有攪拌機、鋼筋加工機械,卷揚機、振動器、電焊機等等。我和舅舅幫弟弟選擇了包工頭,並簽定了建房合同,除了房屋質量,安全問題,工錢的給付,多長工期等,還特別提出一定要給工人買保險,以防意外發生。

水泥、鋼筋、紅磚,都要有出廠合格證,砂石不是泥砂,用的都是江砂。弟弟買回來的正品鋼筋,我用鋼筋計算法進行驗證。那時我早已不在預製廠工作了,從舅舅廠里運回來的預製板,我用石頭敲,聽聲音辯識出砼的強度合格與否?目測預製板的拱度看鋼筋的拉力合格與否?運板的師傅們笑我,這一手活還在。

我當然不是懷疑板的生產質量,只是一種習慣使然。

其它的建築材料還好買,雖說價格提高了許多,但紅磚卻不好買了。因為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紅磚企業逐步被取締。弟弟建房搭上了紅磚的末班車。

林徽因寫過,在科學美學兩層條件下最成功的,卻是那支撐屋頂的柱樑部分。中國的建築講究四梁八柱。瓦工師傅們在用鋼筋扎每一層圈樑,柱子時,弟弟一再提醒他們嚴格按照圖紙施工,因為圖紙舅舅是嚴格按照國家對柱、梁的標準畫的,對鋼筋的使用,不偷工減料,也不能放多,對砼,也必須達到c30的強度標準。

我給弟弟建議房屋檁條就用水泥檀條,不僅可減少工序,它的好處還在於屋頂能多間房子,因為水泥檁條是一根挨一根放上去的,不像木檁條間隔幾公分。但弟弟的岳父已給他準備了木檁條,便作罷了。

上樑時,我們買來不少鞭炮,包工頭負責上樑,撒糖果的時候,瓦工師傅們與前來關心的鄉親們已不似做前兩棟房子時那樣去搶了。這些副食糖果不再是稀奇寶貝。

造屋頂,流行四方流水的了,它比兩方流水的房子好看,但造價貴出約三分之一,屋頂上面再做個老虎窗,像個瞭望台,即美觀又能給屋子增加光線。蓋上硫璃瓦,漂亮的屋頂像給房子戴了一頂美麗的冠冕。

房子的內部裝飾弟妹選擇了現代簡約風格,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我建議融入一點歐式田園風格,比如大廳沙發的選擇,窗簾樣式顏色的選擇,家俱的選擇等等,看起來現代氣息更濃厚,房屋外觀與內部裝飾和諧一致。

父母年齡老了,但他們不僅出力還出錢,大熱的天,他們睡在酷熱的帳篷里,儘管幾個大電扇呼啦啦地吹着,還是禁不住熱汗直流。父親說,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後一次建房了。有關房子的事情,弟弟說了算,他們退居二線。母親有些嘮叨,父親勸她,孩子們眼光比我們好,懂的也比我們多,我們就甭瞎操心了,不是我們建房子的時代啦。

父親寡言,這些話流露出他的無奈與欣慰。

弟弟的洋房建好後,愛花草的母親在房子周圍種上各種果樹和花花草草,春賞櫻花、桃花、梨花、李子花;夏有石榴花、梔子花;秋有桂花;冬有梅花,還有屋前屋後大片白色的柑橘花,金黃色的油菜花等,一年四季有果吃,有花看,美不勝收。

在弟弟建房的頭一年,我自己置辦了一套商品房,我們一家三口搬了進去。裝修房子時,我和老公把每一項,例如:水電、防水、吊頂、廚衛安裝等等,一一落實到我們信的過的朋友,少操了許多心。做事,就要找對人。從房子裝修風格確定,到所有家具電器燈具、窗簾、桌椅,甚至被子顏色的選擇,我無一不親歷親為,那種家的感覺似蜜糖在心中甜甜地融化

九十年代的農村住房

我的房子和弟弟的房子花費的金錢差不多,弟弟笑呵呵地問,姐,我的房子比你大好多,你喜歡哪個?我拿眼斜他,德行!你的花園式的小洋房大是你的,我的商品房小是我的,我到你的大房子裡只是客了。停了一會兒,我繼續說,你看着吧,將來咱們的女兒們都長大了,說不定她們還要自己置辦房子。

弟弟若有所思,是啊,咱們小時候,一家人能有一棟房子是多幸福的事兒啊,現在呢,不管房子多大,子女長大了還是要另外置辦房產,就咱們村,就有好些家庭的子女和你們一樣,在外購買了商品房。有的經濟條件好的還置辦好幾套當作經濟投資。這在咱們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社會變化真是日新月異啊。

父親接過話,你們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房子,那種高興與當年我們擁有自己第一棟房子時的情形是不同的。我們那時是想有個安身之所,而你們,卻是在有房住的情況下,想擁有更好的。

我贊同父親的話。我們現在這種田園生活,可不比晉朝陶淵明那時過的田園生活。他那時沒有咱們這麼好的社會制度,他沒辦法才隱居田園,我們不是,我們有國家的制度保障

父親點點頭。

我繼續說,國家建黨百年計劃在2020年全面實行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也就是2050年,國家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國。有關房子呢。北京已率先推動並實行一百年甚至二百年住宅建設計劃,那時候恆溫房的推廣,房子的質量不知比現在又要好多少,房子的內部環境也會舒適許多呢。

我不懂這些大道理,聽你們這麼一說,我也還想住住那樣的房子呢。母親神情期待。

我們笑起來,父親說,老太婆,那咱們要活上一百來歲喲。一家人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

母親正色說道,不管怎麼變,你們呀都要團結互助,這份姐弟情兄妹情,只有今生沒有再來。

父母的話,觸動了我心底的柔軟。明末清初文學家李笠翁說,「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回憶我家百年蓋房記,我深深地感到,人不能沒有家,但有了房子的保障,才能稱其為家,而有國才有家,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1]

作者簡介

雷開艷,夷陵區作協會員,賣花之餘,塗鴉文字,朗誦詩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