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多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多祿(越南語:Bá Đa Lộc/百多祿,1741年11月2日-1799年10月9日),部分越南文獻亦作伯多祿,是一位活躍於印度支那地區的一位法國天主教傳教士。

在天主教,聖公會[1]和東正教中,有些信徒會將聖人[2]的名字作為自己兒女的名字;有些則會在受洗後,領受聖人的名字。此舉期望藉所屬之聖人,能為帶有自己名字的信徒祝福和禱告。有些聖人會有紀念日,紀念日的命名也會冠以聖人的名字。

簡介

百多祿是其在越南時使用的名字,其真實法文名字是皮埃爾·約瑟夫·喬治·皮尼厄(Pierre Joseph Georges Pigneau),常以皮尼厄·德·貝艾納(Pigneau de Béhaine)或皮埃爾·皮尼厄(Pierre Pigneaux)的名字出現在西方文獻中。而其「百多祿」的名字則取自葡萄牙語「Pedro」的越南語音譯。

百多祿在阮福映擊敗西山朝軍隊、奪取越南皇位的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百多祿於1741年11月2日出生在法國的奧里尼-昂蒂耶拉什(今皮卡第大區埃納省),而那裡是他母親家族的居住地。他父親的家族在附近的馬爾勒鎮中擁有一個名叫貝爾內的小型地產。雖然他的名字叫「德·貝艾納」,但事實上他並不是貴族出身。而「德·貝艾納」這個名字直到1787年的《法越凡爾賽條約》簽訂中才第一次出現。

百多祿被當作一名未來的傳教士接受教育,並被巴黎外方傳教會送到國外傳教。1765年12月,百多祿從法國洛里昂港出發,前往越南南部傳教。1766年6月21日,百多祿在當時屬於法國殖民統治下的本地治里登陸。

百多祿在緬甸攻占暹羅的阿瑜陀耶城之前不久來到了該城。在葡屬澳門停留了短暫的幾個月後,百多祿受到流亡緬甸的傳教士的委託,乘坐中國船隻,前往越南南部靠近柬埔寨的河仙鎮傳教,並於1767年3月到達該地。

視頻

百多祿 相關視頻

希望的門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一生
兩個天使告訴傳教士無形能量的來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