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鹿領報修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覓知網 的圖片

白鹿領報修院位於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鎮,這座建築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內函,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產物。是研究中西文化,中西建築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建築特色

白鹿聖母領報修院建築為中西合壁建築之典範。由法國出資招募中國工匠修建,教堂內有筒形的拱券頂構造;教堂前部由祭台、祭房、廂房組成,呈拉丁十字形,窗戶以彩色玻璃裝飾,實為羅馬式教堂建築和哥特式建築的混合體建築;四周雙層木樓吸中式古建技術之精華。建築內的樓閣、走廊、樓外巨型弧梯從地面延伸至二樓,窗格線條,牆面顏料搭配無不引人入勝,建築的質料,工匠的技巧都是現代一般建築望塵莫及的。

用料考究

該建築興建於清朝光緒21年,至今上百年的歷史,窗戶及木欄的木料無任何走樣、變形,線條遒勁有力,據稱窗戶木料均經開水高溫煮過。工匠將顏料深入牆面塗層之內,使得牆面顏料永不悔色,始終保持着本有的鮮艷。當時無水泥,所有牆體及地面,均用石灰、糯米、雞蛋清混合作為粘合劑,依然使牆體堅固牢實。用很土的辦法卻建造出了極其科學的建築,是現代高科技產物難以與之媲美的。

建築規模

修院總面積36000㎡,建築占地面積18000㎡,光緒21年(1895年)開始興建,光緒34年(1908年)方建成俊工。白色巨型建築物,在山林間英姿颯爽,光輝照人,耀眼奪目。置身於領報修院,建築氣勢宏偉、壯觀,觀賞者、瞻仰者無不讚嘆不已!大教堂的牌坊高聳,獨矗於四合院之間,有直插雲霄之感。四合院則分為假三層,實際兩層,最下面一層因地勢而建,作為地下儲藏室,從山對面看又實是三層,因處于山林間,顏色鮮艷奪目,如同海市蜃樓。最上層分為兩排共計200餘間約十平方米大小的房屋,作為過去修士們個人寢室用。下層則是教室、辦公室、廚房、麵包房等等,全系木質結構。四合院牢實的將大教堂的下半部分包抄攏來,似以大教堂為中心。

修院於1989年10月23日,被彭州市人民政府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並立碑予以公布;2006年5月25日國務院[2006]19號文件公布,白鹿領報修院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古老的修院建在幾秒鐘全部跨蹋,僅高聳的教堂牌坊剩下破敗的一截。國家文化局拔款四千餘萬在原址恢復重建,修舊如舊,預計2012年年底竣工。

羅馬式建築

「羅馬式建築」起源於古代羅馬建築[1],就像「羅曼語」從羅馬語中發展出來的語言一樣,它通常建成十字架的形狀,有一座長的宮殿、兩間短的耳堂和一間半圓形的後殿,屋頂、門道和小窗都有一個圓弧形的拱環。羅馬式建築中最有名的是比薩的大教堂和著名的斜塔[2]。它的藝術價值在意大利得以發展,11世紀到12世紀的時候傳播到德意志、諾曼底和英格蘭,除了模仿之外,還具有大膽的創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