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薇(中藥)

白薇,乾燥根莖類圓柱形,略橫向彎曲,呈結節狀,長約1.5~6厘米,直徑約0.5~2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類白色。根呈細長圓柱狀,有時彎曲或捲曲,叢生於根莖上,形如尾,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1~2.5毫米,表面黃棕色,有細縱皺。質脆,易折斷,折斷時有粉飛出。斷面略平坦,類白色至淺黃棕色,皮部發達,木部很小,僅占直徑的1/3。氣微弱,味苦。以根色黃棕、粗壯、條勻、斷面白色實心者為佳。[1]

目錄

名 稱

白薇

拼 音

baiwei

英文名

Cynanchi Atrati Radix Et Rhizoma。

類 別

根莖類

功效分類

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別名

葞、春草(《爾雅,),芒草(《爾雅》郭璞注),白微(《本草經集注》),白幕、薇草、骨美(《別錄》),龍膽白薇(《藥材資料匯編》)、白龍鬚、老君須。

入藥部位

蘿摩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莖。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咸,大寒,無毒。"

③《本草匯言》:"味苦咸,氣溫,無毒。"

④《本草備要》:"苦咸,寒。"

歸經

經。

①《綱目》:"陽明經。"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腎二經。"

③《本草新編》:"入心、脾二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植物形態

①直立白薇,又名:三百根、角膽草、苦膽草、奶子、山煙、百盪草、老角、羊角細辛、上天梯、大向砂、九根角、節節空、大百砂、雙角果、婆婆針線包、底線補、山老瓜瓢。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植物體具白色乳汁。根莖短,簇生多數細長的條狀根。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至廣卵形,長約5~10厘米,寬約2.5~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被短柔毛,老時漸脫落,下面淡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葉脈在下面稍隆起。傘形花序腋生,小花梗短,下垂,密被細柔毛;花黑紫色,直徑約1~1.5厘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外側密被細柔毛;花冠5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先端鈍,外側疏生黃褐色細柔毛;副花冠5裂,裂片橢圓形,上部圍繞於蕊柱頂端,與蕊柱幾等長,下部與花絲基部相連;雄蕊5,上部與雌蕊合成蕊柱;雌蕊由2心皮組成,兩心皮略連合,子房上位,花柱四周有短柔毛,柱頭位於蕊柱下。蓇葖果角狀,紡錘形,長5~8厘米,寬約1.5厘米。種子多數,卵圓形,有狹翼,先端有白色長綿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②蔓生白薇,又名:白花牛皮消。

形態與直立白薇相似,惟莖上部為蔓生,被短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較小,直徑約1厘米,初開時黃綠色,後漸變為黑紫色。[2]

產地分布

主產山東遼寧安徽。此外,湖北江蘇浙江福建甘肅河北陝西等地亦產。

主治功效

清熱,涼血。治陰虛內熱,風溫灼熱多眠,肺熱咳血,溫瘧,癉瘧,產後虛煩血厥,熱淋,血淋,風濕痛,瘰癧

①《本經》:"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

②《別錄》:"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久服利人。"

③陶弘景:"療驚邪,風狂,庢病。"

④《綱目》:"治風溫灼熱多眠,及熱淋,遺尿,金瘡出血。"

⑤《本草述》:"主治患痰虛煩。"

⑥《要藥分劑》:"清虛火,除血熱。"

⑦《現代實用中藥》:"治卒中患者之四肢浮腫,又用於急性熱病中末期之灼熱及衰弱病之消耗熱,肺結核之骨蒸潮熱等,有清涼性滋養之效;又用於小溲亦澀,肺熱咳嗽等證。"

⑧《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肺熱。治吐血及老年咳嗽。"

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肺結核、尿路感染、水腫等。"[3]

禁忌事項

①《本草經集注》:惡黃芪大黃大戟乾薑乾漆、大山茱萸

②《本草經疏》:凡傷寒及天行熱病,或汗多亡陽過甚,或內虛不思食,食亦不消,或下後內虛,腹中覺冷,或因下過甚,泄瀉不止,皆不可服。

③《本草從新》:血熱相宜,血虛則忌。

採收炮製

春秋季採挖。揀去雜質,春冬季用溫水洗淨,夏秋季用冷水搶洗,撈入筐內,加蓋濕布,次日取出,去蘆,切成2厘厚橫片,曬乾。若取其降低苦寒,則用清炒法,將藥片投入鍋內,用文火炒至淡黃色為度。[4]

①《雷公飽炙論》:"凡採得白薇後,用糯米泔汁浸一宿,至明取出,去髭了,於槐砧上細銼,蒸,從巳至申,出用。"

②《綱目》:"酒洗用。"[5]

藥物鑑別

藥材性狀鑑定

本品根莖粗短,有結節,多彎曲。上面有圓形的莖痕,下面及兩側簇生多數細長的根。根長10~25cm,直徑1~2mm。表面棕黃色。質脆,易折斷,斷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苦。

藥材顯微鑑定

1.白薇根橫切面:表皮1列細胞。皮層寬闊,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內皮層細胞壁厚。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韌皮部狹窄,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均木化。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徑向延長。皮層有乳汁管,有時可見石細胞。維管束雙韌型。髓部有石細胞散在。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

2.蔓生白薇根及根莖橫切面:根與白薇相似。根莖皮層無乳汁管,有的有纖維束,斷續排列成環,並有石細胞存在。[6]

藥理研究

甾體多糖苷能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心率減慢;水提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而無鎮咳和平喘作用。毒性:腹腔注射醇提物LD50為7.5克/千克。具有退熱,抗炎等作用。

化學成分

根中主要含強心苷、揮髮油等,揮髮油中主要成分是白薇素,強心苷中主要成分為甾體多糖苷。另含直立白薇苷、白薇正苷A、白前苷元A、β-香樹素乙酸酯、油酸乙酯、β-谷固醇等。[7]

臨床應用

①治虛熱盜汗:白薇、地骨皮各12克,銀柴胡鱉甲各9克。水煎服。(《河北中草藥》)

②治肺結核潮熱:白薇9克,葎草果實15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③治風濕關節痛:白薇、臭山羊、大鵝兒腸根各15克。泡酒服。(《貴州草藥》)

④治金瘡血不止:白薇末貼之。(《儒門事親》)

⑤治火眼:白薇30克。水煎服。(《湖南藥物志》)[8]

相關視頻

1、中藥白薇的傳說故事——橘香園學堂[9]


2、中藥藥材鑑定《白薇》[1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