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蓮蒿

中文學名:白蓮蒿

拉丁學名:Artemisia sacrorum Ledeb.

拼音:bailianhao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屬:蒿屬

白蓮蒿 (Artemisia sacrorum Ledeb.)亞灌木狀草本。莖常成叢,高達1米左右。莖、枝初被微柔毛。葉下面初密被灰白色平貼柔毛;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2-10厘米,二至三回櫛齒狀羽狀分裂,一回全裂,每側裂片3-5,小裂片櫛齒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中軸兩側具4-7櫛齒,葉柄長1-5厘米,基部有小型櫛齒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苞片葉羽狀分裂或不裂。

目錄

形態特徵

株:亞灌木狀草本。

莖:莖常成叢,高達1(-1.5)米。莖、枝初被微柔毛。

葉:葉下面初密被灰白色平貼柔毛;莖下部與中部葉長卵形、三角狀卵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2-10厘米,二至三回櫛齒狀羽狀分裂,一回全裂,每側裂片3-5,小裂片櫛齒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中軸兩側具4-7櫛齒,葉柄長1-5厘米,基部有小型櫛齒狀分裂的假託葉;上部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苞片葉羽狀分裂或不裂。

花:頭狀花序近球形,下垂,徑2-3.5(-4)毫米,具短梗或近無梗,排成穗狀總狀花序,在莖上組成密集或稍開展圓錐花序;總苞片背面初密被灰白色柔毛;雌花10-12;兩性花20-40。

果:瘦果窄橢圓狀卵圓形或窄圓錐形。

產地分布

日本、朝鮮半島、蒙古、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哈薩克斯坦及俄羅斯亞洲部分均有分布。在中國的黑龍江、吉林東部、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新疆、西藏東南部、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南部及廣東北部有種植。

功效作用

白蓮蒿可以清熱解毒,消涼止痛,經常被用於肝和闌尾炎的創傷出血,一般的用法是將白蓮蒿搗碎,然後塗抹於患處。白蓮蒿人們一般稱它為萬年蒿,外用可以治療創傷的出血,它是多年生草本,味道苦,辛,一次使用3到4錢,白蓮蒿含有多重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對人的身體有好處。[1]

蒿草栽培技術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為菊科艾屬植物黃花蒿。株高40-150厘米以上,全生育期120天左右。喜濕潤、忌乾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青蒿藥用價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產很多系列藥品。青蒿素主治瘧疾、結核病潮熱,治中暑、皮膚瘙癢、蕁麻疹、脂溢性皮炎和滅蚊等。全草入藥,洗淨鮮用或曬乾製藥。青蒿作物粗生易管,生長期短,投資少,收益快。現將其生產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幼苗假植  應選擇水源充足的田塊,起廂種植。要求廂面寬1.2米,假植規格株行距為10-15厘米。假植後加強肥水管理。可用腐熟人糞尿或畝用複合肥5公斤沖糞水淋施,做到勤施薄施。大約假植18-20天左右(氣溫低時約需25-30天)當植株生長到10-15厘米時,即可移至大田種植。

本田準備  本田應選擇水源有保證,能排能灌的田塊。經深翻梨耙、碎土。每畝施腐熟農家肥或土雜肥2000-2500斤,磷肥50-60斤作基肥。開溝起廂種植。起廂規格為:寬1.2米,溝寬0.4米,溝深0.2-0.5米,每廂種二行,株行距為0.8×0.8米。

適時移栽  當假植苗達到10-15厘米時進行移栽,移栽時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栽後淋足定根水。可合理密植,畝植1000株左右。

田間管理  移栽後應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科學施肥,合理排灌。可分三個階段施肥。第一階段:移栽一個星期左右輕施複合肥或農家肥。畝用複合肥10-15斤或用0.3%的複合肥水淋施。第二階段:移栽後15-20天,每畝開穴施複合肥35斤左右或腐熟農家肥,施肥後進行復土。第三階段:移栽35-45天後畝施50斤複合肥或農家肥,結合培土。大田種植要防漬水,在雨季注重排除漬水,乾旱時要及時灌水。[2]

病蟲害防治

病害:青蒿主要病害是莖腐病。在多雨季節,如發生莖腐病,可用滅病威或托布津防治。

蟲害:青蒿主要害蟲有蚜蟲,應在其遷飛擴散前噴藥,畝用40%樂果或20%速滅丁或蚜虱淨等噴霧防治。

適時收穫  青蒿生長最旺盛期即花蕾期進行收穫。選擇晴天,砍倒主杆,在大田曬一天。第二天收起在曬場曬乾,打落其子葉,子葉繼續曬乾,符合收購要求即可銷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