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頭如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頭如新
bái tóu rú xīn

近義詞

反義詞

出 處 :《獄中上樑王書

體 裁成語

屬 於 :中性詞

白頭如新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bái tóu rú xīn,一般說是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意思指有的人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有的人停車交談便一見如故。比喻感情的厚薄是不以時間長短來衡量的。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時間雖久,仍跟剛認識一樣。出自西漢文學家鄒陽的《獄中上樑王書》。

原文

獄中上樑王書》語曰:"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於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璧。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1]

譯文

俗話說:"有相處到老還是陌生的,也有停車交談一見如故的。"為什麼?關鍵在於理解和不理解啊。所以樊於期秦國逃到燕國,用自己的頭交給荊軻來幫助太子丹的事業;王奢離開齊國投奔魏國,親上城樓自殺來退齊軍以保存魏。王奢、樊於期並非對齊、秦陌生而對燕、魏有久遠的關係,他們離開前兩個國家,為後兩個國君效死,是因為行為與志向相合,他們無限地仰慕義氣。因此蘇秦不被天下各國信任,卻為燕國守信而亡;白圭為中山國作戰連失六城,到了魏國卻能為魏攻取中山國。為什麼?確實是因為有了君臣間的相知啊。蘇秦做燕相時,有人向燕王說他壞話,燕王按着劍把發怒,用貴重的馬肉給蘇秦吃。白圭攻取中山國後很顯貴,有人向魏文侯說他壞話,魏文侯賜給白圭夜光璧。為什麼?兩個君主兩個臣子,互相敞開心扉、肝膽相照,豈能被不實之辭所改變呢!

典故

西漢景帝時,有個名叫鄒陽的文士,「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文學家枚乘等人都在吳王劉濞手下做事。因他們不但有文才,而且也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後來,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不願隨從,便上書勸諫。可吳王劉濞聽不進去,鄒陽便和枚乘等人一起投奔了梁孝王劉武。但是梁孝王的心腹公孫詭等人嫉妒鄒陽,在梁孝王面前說了鄒陽等不少的壞話。梁孝王一怒之下便將鄒陽關進監牢,並準備把他處死。鄒陽在獄中上書梁孝王,為自己辯白,這就是流傳千古的名文《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在信中列舉了荊軻卞和李斯等事例,說"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雙方不了解,即使交往一輩子,到老了還是像剛認識一樣。他還說道:「今人主(實指梁孝王)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極之意,披心腹,見情素,墮肝膽,施德厚,終與之窮達,無愛於土,則桀之犬可使吠堯,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聖王之資乎!」

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並尊為上客。

視頻

「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愛情里的分手金句,原是古人拿來洗冤的

參考資料

  1. 獄中上書自明,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