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疤痕灸療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疤痕灸療法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疤痕灸療法

材料;黃豆大或棗核大的艾炷

出處;《針灸資生經》

特點;療效肯定,不僅能治病,亦可防病

疤痕灸療法是用黃豆大棗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組織經燙傷後產生化膿現象,並結為疤痕,以此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1]

歷代醫家所沿用

疤痕灸療法在《針灸資生經》中就已經有所記載: "凡着艾得灸瘡,所患即瘥,若不發,其病不愈。"說明古代灸法,就要求達到化膿,即所謂"灸瘡",而且把灸瘡的發或不發看成是取得療效的養分。

疤痕灸療法借灸火的熱力藥物的作用以及灸瘡的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調作用改善體質,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療效肯定,不僅能治病,亦可防病,故一直被歷代醫家所沿用。

操作方法

因灸治時要安放艾炷,且治療時間較長,首先要選取平正而舒適的體位。固定體位後,再正確點穴,可用圓棒蘸龍膽紫或墨筆在穴位上做好標記。

按要求備置艾炷,艾絨中可加芳香性藥物,如丁香肉桂等藥的粉末,以利於熱力的滲透。安放艾炷前先在穴位上塗些大蒜液凡士林,可增加對皮膚的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

安置好艾炷後,即用線香點燃。當艾炷燒近皮膚,病人感到灼痛時,可在穴位周圍用手拍打以減輕痛感。灸完1壯後,以紗布蘸冷開水抹淨所灸穴位,再依法續灸,一般可灸7~9壯。

灸完後可在灸穴上敷貼淡膏藥,每天換貼1次。

數天後,灸穴逐漸出現無菌性化膿反應。如膿液多,膏藥應勤換,約經30~40天,灸瘡結痂脫落,局部留有疤痕。

臨床應用

1. 哮喘:取①膻中定喘;②肺俞豐隆(雙側)。兩組穴交替灸,先蘸少許凡士林塗於穴位皮膚上,將麥粒大小艾炷粘置於穴位上,點燃。灸完1壯,再續灸l壯,一般可灸7壯。灸後,穴位處先起泡、破潰,接着出現化膿反應,則應勤換紗布,保持灸瘡潔淨,30天左右灸瘡結痂自行脫落。

2. 慢性胃腸病:取中脘足三里、上巨虛穴(雙側),方法同上。

3. 體質虛弱:取足三里穴(雙側),方法同上。

4. 發育障礙:取大椎身柱穴,方法同上。

5. 類風濕性關節炎:取督脈,經大椎腰俞穴。病人俯臥,灸穴部位敷以斑麝粉(斑蝥、麝香等份,研細末)1~1.8克,在斑麝粉上鋪5厘米寬、2.5厘米高似三角長蛇形艾柱,點燃頭、身、尾,三點施灸。

灸完為1壯,可灸2~3壯。灸後皮膚潮紅,起小泡,3天後將泡內的液體引流出,並隔日搽龍膽紫藥水,以防感染。

灸治季節以暑夏三伏天為佳,分頭、中、末 3伏,每10天為1伏,每伏灸l次。

禁忌症

1.顏面五官、陰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用疤痕灸療法。

2.孕婦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用本療法。

3.實證、熱證及陰虛發熱者,一般不用本療法。

注意事項

在灸瘡化膿時,應注意局部清潔,避免污染,以防止並發其他炎症。

按語

本療法療效確定,對某些疾病能起到其他療法無法達到的效果。但本療法操作要求較多,灸後會給人留下疤痕,因此,臨床上應謹慎使用。並注意灸後所引起的傷口感染。

相關視頻

瘢痕灸操作視頻

參考資料

  1. 疤痕灸療法 ,道客巴巴 201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