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秉鍔:領異黃淮墨牡丹(菜九段001)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田秉鍔:領異黃淮墨牡丹》是中國當代作家菜九段001的散文。
作品欣賞
田秉鍔:領異黃淮墨牡丹
丁亥中秋後,我去邳州木頭汪拜會馮夢白先生,他正患小恙,卻依然親和,依然慈祥,依然眼裡飄出微笑,依然說到繪畫、說到牡丹便充滿欣悅。握別依依,我心淒淒,畢竟是年近八旬的高壽了!
入冬,時不時想到沂河岸邊那個寂靜的小村。先生的病早該好了吧!他一定又在潔白的宣紙上潤染出一團錦簇、一脈清香了吧!或許是感應,不久,電話鈴起,隔着二百里煙靄,傳來先生濃重的沂河鄉音:我打算出本畫集,咱倆熟,你知道我的情況,這序言,只有托你寫了!他沒客氣,我未猶豫,就這樣說定了。
由一個畫外人對一部畫集作序,只能算「客串」。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因而我的序言模樣的文字,對夢白先生人生、人品這涉及「人文」層面的內容,或能述其悲辛;而對他藝格、藝境這屬於「藝術」領域的話題,大抵只能得其仿佛了。隔行如隔山,隔山打牛的神通吾不備焉。
夢白先生出邳州馮氏望族。原名憲法,字景熙,民國十八年生於邳城東十餘里之木頭汪村。村傍沂河,西望艾山,頗有鍾靈毓秀之氣。先生初讀詩書,繼入新式小學,後升山東臨沂師範。喜繪事,為花鳥畫家王小古先生入室弟子。共和國初,任鄉村教師,一晃四十年,直到退休。所喜者,惟繪事不輟。課餘揮墨,墨化五彩,水性、墨性、紙性、筆性,一一於人性之明悟中融貫為風姿綽約的畫卷。甘苦備嘗,寒暖自知,在玄運的精神清空,任伯年的意境清奇,徐文長的水墨酣暢,吳昌碩的古樸蒼勁,齊白石的自然天趣都是他的藝術儀範。四師同尊,又最敬白石。「夢白」之更名,即緣曾於夢中得白石指點的醒悟勵志。
取法前賢,追慕大師,這決定了夢白先生的繪畫藝術以遵循傳統為基本取向。若限於此,並止於此,他只能算個畫師,至多是一位熟能生巧的畫師。但先生的「夢白」之願自有一個高遠的期許,為了達於是境,先生又時時以師法自然、貫通天人為從藝大道,且堅持五十年而不輟。
十年面壁,佛知。五十年問花,天知。幾乎是水到渠成,夢白先生有了雙向的師承、雙重的取法,因而他的水墨花卉也有了雙重的藝術元質,這便是人的筆墨辛勞與超人的造化天成的合二而一。
這麼說,似有宣說神秘論的嫌疑,其實,對於每一個專業領域裡抱一精進之士而言,枯井湧泉、天雨落花都不是奇蹟。
記得多年前我瀏覽先生的牡丹寫生畫稿,每一頁都一無例外地標明了名稱、瓣型、花色、葉狀及臨摹時日。就創作而言,每一幅寫生稿都可以還原為一次畫家對花當歌、別花當哭的超驗經歷。
為了畫好牡丹,夢白先生曾七次遠赴山東菏澤牡丹園寫生。晨起,步行七里入園。中午不吃不歇,一直畫到紅日西墜。誠則靈,靈則驗,其時菏澤牡丹園亦僅有六株綠牡丹,為先生精誠所感,園丁特持一株相贈。從一株到十株,再到一家滿院,終於,夢白先生的牡丹園擴展到四畝之大……
為畫葡萄,則院中栽葡萄。為畫荷,則水塘栽荷。為畫牡丹,則院內院外盡植牡丹。這樣的畫家,這樣的畫,已經超越了咫尺纖縞,而將生命與藝術延伸向無盡的天地、無盡的歲月。
夢白先生將人與花的阻滯打通了。他的畫,是人智對花魂的解讀,也是花魂向人世的顯身。對于丹青技法,夢白先生獨有蹊徑。他曾對我說:「我畫牡丹,先借畫葡萄之法,又借畫墨荷之法,才形成今天的規矩。水墨花鳥,法雖相通,但求『潤』之術稍異。『潤』則出『神』,不『潤』則死。」我問求「潤」之道,先生說:「求『潤』之道,在乎用水。水少,無質感,易呈枯勢;水多,無層次,易顯濕態。只有用水適中,才能當時出『潤』,畫面乾爽後仍然也『潤』。」
「潤境」,其實就是生命的鮮活。有呼吸,有悲歡,有畫外之音,有形外之神。說者易,行者難,非當眾表演、信筆塗抹、快馬三刀之輩所願意承認者也。
夢白先生的墨葡萄、墨荷、墨藤、墨牡丹皆冠絕一方,識者嘆為觀止。他的畫展,曾先後在邳州、徐州、菏澤舉辦,他的畫作亦多次在徐州市、江蘇省乃至全國大展中獲獎。而這一切都未曾干擾先生的心海平靜。我懂先生的心:獎,再大,也是少數人關在小屋子裡評出來的,而藝術欣賞則是大世界裡大眾的精神美餐。這正象央視的滿漢全席大比拼不能代替千家萬戶的一日三餐一樣簡單。
牡丹的最宜生長地在黃河與淮河之間,因而我用「領異黃淮」禮讚牡丹,亦禮讚以畫牡丹為藝術指歸的夢白先生。先生畫牡丹有心領神會、脫胎換骨之妙,彩牡丹與墨牡丹同趨化境,而我私心更推許其墨牡丹獨步當今畫壇。
今昔相照,這是一個藝術自由的時代。同類藝術相照,這又是一個藝術不平等的時代。歌唱家吼一嗓子,出場費三萬五萬,而民間歌手,玉音繞樑,唱半天,一頓飯。畫界、書界無不如此。冷靜地說一句,大抵是:上帝死了,人類瘋了。誰瘋讓誰瘋,庶民百姓絕大多數不瘋。我與夢白先生心靈相通,故引為知己,他的畫,我的文章,都是為了不瘋狂的庶民百姓而作的。
有藝高而名微者,有藝劣而名噪者,有藝美而價廉者,有藝俗而值昂者,有敬藝而無名者,有借藝而沽名者,有生而名揚者,有沒而名滅者……高天流雲,長川逝水,彈指百年,誰能不朽?最後,一定是庶民百姓的群體認同,連綴成不絕如縷的良知裁判,將浮名淘盡,將珍品留下。
想到夢白先生眼中的笑意,我心充滿溫暖。他應該樂觀,樂觀於生命的剛健,樂觀於藝術的長春。牡丹的美是永恆的,伴着這樣的大美大艷,表現這樣的大美大艷,是多少世才修得的福分呢?
先生的畫結集出版(當然只是百不及一的一小部分),我不認為是一種狹隘的個人成果的展示。或許,這是先生藉此提醒世人,在人生的種種不如意之外,還有一個美的境界,等待我們共同經營、共同享受。仁者壽,智者樂,惟以此相祝。
作者簡介
菜九段001,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