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西鼠尾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甘西鼠尾草(學名:Salvia przewalskii Maxim.)是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木圓柱錐狀,外皮紅褐色,莖高可達60厘米,叢生,上部間有分枝,葉片先端銳尖,邊緣具近於整齊的圓齒狀牙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莖生葉密被微柔毛。輪傘花序,疏離,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銳尖,花萼鐘形,二唇形,上唇三角狀半圓形,下唇較上唇短,齒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紫紅色,外被疏柔毛,冠檐二唇形,中裂片倒卵圓形,頂端近平截,側裂片半圓形。花絲扁平,花柱略伸出花冠,花盤前方稍膨大。小堅果倒卵圓形,5-8月開花。[1]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甘肅西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生於林緣、路旁、溝邊、灌叢下,海拔2100-405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西部。[2]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木質,直伸,圓柱錐狀,外皮紅褐色,長10-15厘米,徑3-7毫米。莖高達60厘米,自基部分枝,上升,叢生,上部間有分枝,密被短柔毛。 葉有基出葉和莖生葉兩種,均具柄,葉片三角狀或橢圓狀戟形,稀心狀卵圓形,有時具圓的側裂片,長5-11厘米,寬3-7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形或戟形,邊緣具近於整齊的圓齒狀牙齒,草質,上面綠色,被微硬毛,下面灰白色,密被灰白絨毛;根出葉的葉柄長6-21厘米,莖生葉的葉柄長1-4厘米,密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2-4花,疏離,組成頂生長8-20厘米的總狀花序,有時具腋生的總狀花序而形成圓錐花序;苞片卵圓形或橢圓形,長3-8毫米,寬2.5-3.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長柔毛;花梗長1-5毫米,與序軸密被疏柔毛。花萼鐘形,長11毫米,外面密被具腺長柔毛,其間雜有紅褐色腺點,內面散布微硬伏毛,二唇形,上唇三角狀半圓形,長4毫米,寬5毫米,先端有3短尖,下唇較上唇短,長3毫米,寬6毫米,半裂為2齒,齒三角形,先端銳尖。

生長習性

甘西鼠尾草喜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空氣濕潤的環境。在氣溫低的地區,植株生長發育不良,幼苗出土亦慢。甘西鼠尾草耐寒,在北方能露地越冬;但怕旱又怕澇,低洼積水易引起爛根。甘西鼠尾草為深根植物,要求土層深厚、土質疏鬆,以保水排水性能較好的土壤為宜;砂土保水性差易受旱,粘性土壤排水不良易爛根,均不宜種植。[3]

主要變種

褐毛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下面干時被污黃或淺褐色絨毛。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四川南部、西部、甘肅東部、雲南東北部;生於林緣、路旁、溝邊、灌叢下,海拔21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理縣。
少毛變種
紅秦艽(四川茂汶),靈蘭香(四川康定):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下面多少被短柔毛或近無毛。
分布於中國甘肅西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西藏;生於林緣、路旁、溝邊、灌叢下,海拔2100-4050米。模式標本采自甘肅西部。
紅褐變種
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花少,花序簡單,花紅褐色。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生于山坡陽處,海拔32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

化學成分

根含丹參酮Ⅰ,Ⅱ,ⅡB,隱丹參酮,羥基丹參酮,丹參酸甲酯,紫丹參酯(prgewaqiunone)A、B,亞甲基丹參醌,1,2-二氫丹參酯,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紫丹參萜酸(przewanoic acid)A、B,丹參新酯B,丹參內酯,去甲丹參酮,二氫丹參酮,紫丹參萜醚(przewalskin),紫丹參呋然酸(przewalskenic acid)A,紫丹參蒽醌(przewalskinone),1,5-羥基-3-甲基蒽醌(ziganien),β-谷甾醇。

主要價值

【藥性】味苦,性微寒。歸心、心包、肝經。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治心絞痛,月經不調,痛經,經閉,血崩帶下,症瘕,積聚,瘀血腹痛,骨節疼痛,驚悸不眠,惡瘡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克;大劑量克用至30克。
【使用注意】婦女月經過多及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用,丹參反藜蘆。
①《本草經集莊》:畏鹹水。反藜蘆。
②《本草經疏》:妊娠無故勿服
③《本草備要》:忌醋。
④《本經逢原》:大便不買者忌之。[4]

栽培技術

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以保水排水性能較好的土壤為宜;砂土保水性差易受旱,粘性土壤排水不良易爛根,均不宜種植。選好地後,整地時一定要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廄肥或堆肥3000千克,深耕把肥料翻入地里,並耙細,整平。根據地形,順坡向,按適當距離開數條排水溝即可。
灌溉
甘西鼠尾草種子較小,播種深度及覆土厚度不宜超過2.0厘米,因春季風大,地表土壤易散失水分,不利於發芽出苗,播種後注意土地保濕,每年適時灌溉3-4次。
中耕
一般在植株封行前進行3次,在苗高5-10厘米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苗小根淺,鬆土要淺,以後每15天進行1次,第3次中耕應深些。
管理
藥物種植在單位面積上有一個最適苗數,過稀過密不僅會影響到單位面積產量,而且會影響到藥材質量。種子出苗時,幼苗的生長總是疏密不勻,大小不一,及時進行間苗補苗可有效彌補以上缺點。當苗高6厘米進行第1次間苗,通過兩次間苗即可定苗。 結合3次中耕除草追肥3次。灌排水出苗期或移栽緩苗期土壤乾旱應及時澆水或灌水,雨季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澇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