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巴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瓜巴龍屬(屬名:Guaibasaurus)是基礎蜥腳形亞目恐龍,生活於三疊紀晚期的南美洲。
瓜巴龍的化石在發現於巴西南里約格蘭德|南里約格蘭德州。如同艾雷拉龍,瓜巴龍的每隻手掌有三指及退化的兩指[1]。
模式種是坎德拉里瓜巴龍(G. candelariensis),是由約瑟·波拿巴(Jose Bonaparte)及J. Ferigolo在1998年描述、命名。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科: †瓜巴龍科 Guaibasauridae
屬: †瓜巴龍屬 Guaibasaurus
發現
正模標本(編號 MCN PV2355)是一個保存良好的部分身體骨骼。副模標本(編號 MCN PV2356)則是一個接近完整的左後肢,關節仍呈連接狀態。這兩個化石都發現於巴西南里約格蘭德州,位於著名的Paleorrota地質公園內,都是在名為「Prό-Guaíba Project」的挖掘化石計畫而發現。
在瓜巴龍被命名後,近年在Paleorrota地質公園的另一個挖掘地點,發現另外兩個標本。編號 UFRGS PV0725T 的標本是一個身體骨骼,缺少頸部、一個前肢、兩個腳掌。編號 MCN PV 10112 的標本仍位在石塊中,還沒有經過去除石塊的手續。這些化石都發現於Caturrita組地層的下部,地質年代相當於2億1650萬到2億1200萬年前,相當於三疊紀晚期的早諾利階。
近年新發現的編號UFRGS PV0725T標本,缺少大部分頸椎,但根據僅存的基部頸椎,顯示這個個體在死亡前,頸部是朝向左方彎曲的。而根據化石的其他部位,後肢捲曲於身體下方,前肢擺向身體側方,這個姿勢很類似現代鳥類。在發現這個化石以前,只有手盜龍類化石層發現這種鳥類睡眠姿勢。研究人員推測,瓜巴龍可能採取這種姿勢睡眠,以保持體溫,如同現代鳥類[2]。
詞源
在1999年,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等人將正模標本、副模標本敘述、命名。模式種是坎德拉里瓜巴龍(Guaibasaurus candelariensis),屬名裡的Guaíba,是南里約格蘭德州的地名,也是「Prό-Guaíba Project」挖掘計畫的名稱來源;種名則是以鄰近的Candelária市為名。
演化與分類關係
在1999年的命名研究裡,約瑟·波拿巴等人提出瓜巴龍是個原始獸腳類恐龍,並歸類於獨自的瓜巴龍科。在2007年,約瑟·波拿巴等人發現農神龍非常類似瓜巴龍,而農神龍也生存於相近時代的巴西。約瑟·波拿巴等人將瓜巴龍、農神龍都歸類於瓜巴龍科,並將瓜巴龍科改歸類為原始蜥腳形亞目恐龍,或者與蜥腳形亞目、獸腳亞目的最近共同祖先是近親。
約瑟·波拿巴等人也提出,瓜巴龍、農神龍的外形比較類似獸腳類恐龍,而較不類似蜥腳形恐龍。發現新化石後,近年研究多傾向於瓜巴龍科是群非常原始的蜥腳形類恐龍。但瓜巴龍本身的分類位置仍有爭議,有些研究認為是原始獸腳類恐龍,其他研究則認為是原始蜥腳形恐龍。
參考文獻
- ↑ (英文)Max C. Langer, Jonathas S. Bittencourt and Cesar L. Schultz. A reassessment of the basal dinosaur Guaibasaurus candelariensis, from the Late Triassic Caturrita Formation of south Brazil.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2011, 101 (3-4): 301–332. doi:10.1017/S175569101102007X.
- ↑ (英文)Agnolin, F.; and Martinelli, A.G. Guaibasaurus candelariensis (Dinosauria, Saurischia) and the early origin of avian-like resting posture. Alcheringa. 2012, 36 (2): 263–267. doi:10.1080/03115518.2012.6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