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一個漢字,讀作cóng,本意是指古代一種玉器。該文字在《周禮·大宗伯》和《儀禮·聘禮》等文獻均有記載。

琮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以圓璧祭天,以方琮祭地[1],《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以黃琮禮,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琮的外型狀似筆筒,外型方內洞圓,至乾隆皇帝時期出土時都還無人曉得用途,乾隆自行考證認為是古人搬運重物用的配重品,還自行取名「槓頭」並加裝銅內膽作為筆筒和宮廷插花花瓶,直到乾隆去世90多年後才考證出是禮器琮。

玉琮之王

  • 高49.7厘米 上寬6.4厘米 下寬5.6厘米傳山東出土。

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代表,因首先發現於浙江省餘杭縣良渚鎮而得名。其主要分布於江浙、上海一帶,距今約5300~4000年左右。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大量出土,有不下百件之多。玉琮是中國古代玉器中重要而帶有神秘色彩的禮器,對良渚玉琮功用的猜測不下二十多種。《周禮》中就有「以黃琮禮地」的記載,也就是說在禮儀活動中用琮來祭祀地神。

這件玉琮呈碧綠色,玉材屬於軟玉系列的透閃石——陽起玉石,它的基本造型為方柱體,中心對穿大圓孔,外方內圓,上大下小,器身共分十九節,每節四角雕成一簡化戴冠人面或獸面神像,全器共有76神像,玉琮上端上部正中陰線刻日月紋,與山東大汶口文化晚期莒縣凌陽河陶文相似,這種日月紋應該是天上世界的象徵,反映出先民對太陽月亮的崇拜。琮外壁四面各有一道凹槽,槽兩邊基本等距,誤差在1毫米左右,每節上下間距也幾乎完全相等,而且玉琮獸面紋的構圖也基本相同。每兩個轉角的紋飾組合成完整的獸面,既生動且富有變化。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視頻

琮 相關視頻

良渚玉琮王上的神徽象徵了什麼?從玉器窺見五千年前的華夏文明
探秘鎮館之寶 良渚文化中的神秘祭祀器物玉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