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現實與夢幻的較量(鞠紅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現實與夢幻的較量
圖片來自創意悠悠花園

《現實與夢幻的較量》中國當代作家鞠紅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現實與夢幻的較量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以南北戰爭為時代背景,講述女主人公思嘉.奧哈拉和瑞德.巴特勒的愛情故事。

我是個不懂政事的人,所以對政治經濟種族知之甚少,所以不敢就南北戰爭對於美國社會的影響在這兒妄下結論,只談談書中所涉及的人性問題。

思嘉是一個聰明美麗迷人的南部莊園主的女兒,她一方面具有父親愛爾蘭人勇敢直爽的性格,又在母親法國貴族後裔的傳統薰陶下長大。她和那個時代周圍的姑娘一樣,喜歡打扮地漂漂亮亮地去參加舞會,風情萬種地吸引一群小伙子愛慕喜歡她。和一切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在眾多的追隨者中,思嘉喜歡上了相貌英俊,溫文爾雅的阿希禮。

阿希禮喜歡詩書、音樂、去歐洲旅行等,是一個生活在自己隱逸世界裡的沒落貴族青年。思嘉是一個像風像火一樣原始單純自然的有生命力的姑娘,阿希禮生活中的一切,正是思嘉佩服而又缺少的,兩人之間思想上的距離,便產生了美感,強有力地吸引了思嘉。對于思嘉來說,阿希禮就像是一潭深不可測的碧水,那麼美妙又是那麼的神秘,給思嘉帶來了美好的嚮往和誘惑。一個美麗的早上,阿希禮騎着白馬從陽光中走來,那俊逸的臉龐落到思嘉的視野里的時候,思嘉那少女情懷的白馬王子夢,就編織在了阿希禮的身上。

阿希禮非常欣賞這個對於生活充滿了熱愛,敢於面對一切的姑娘。對於他來說,思嘉就像是一股新生的力量,給他的生活帶來了生命的活力,使他的精神為之一振,而不是習慣於生活在自己打造的脫離社會的隱居世界裡。可阿希禮沒有勇氣和力量去接受思嘉像風像火一樣熱烈的生活,娶了懂得自己支持自己的表妹媚蘭。於是思嘉的初戀,就以單相思的形式,如夢幻泡影般地存在着。可思嘉並沒有意識到這些,以女學生式的浪漫,把情感寄托在阿希禮身上。一直到阿希禮的妻子去世時,她才恍然明白,一切不過是自己的一個少女愛情夢。等她真正讀懂了阿希禮這部神秘的書籍的時候,才知道阿希禮根本不是他想要的,她何曾真正地去愛過阿希禮,她所迷戀的不過是一具空殼,一個幻影。

小說的男主人公瑞德.巴特勒在目睹了思嘉用盡渾身解數去迷惑阿希禮,純真直爽地向阿希禮表白愛情後,從心底里喜歡上了這個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一切從實際需要出發,聰明能幹的女孩,極度地渴望能夠俘獲這個女孩的芳心,獲得她真正的愛情。為此,瑞德絞盡腦汁,想盡一切辦法,付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來等待和追求思嘉的愛情。

在這個過程中,瑞德非常明白,只有逐步打破思嘉套在阿希禮頭上的愛情光環,讓思嘉明白,兩人只有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彼此懂得,才能具有真正的愛情。可做到這一點,必須讓思嘉感受到他強烈的愛的同時,又不能讓思嘉這個占有欲極強,喜歡神秘的姑娘對他的愛一覽無餘,失去了吸引力。對於這個非常虛榮也愛自尊而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的姑娘,瑞德一邊付出無私的愛的同時,又怕思嘉把他的愛隨意地踐踏,作為她報復他窺破了她內心世界的籌碼。於是瑞德的愛情之路就異常地艱辛曲折。

在思嘉為了維護虛榮和自尊嫁給了查爾斯,又被生活所迫嫁給了肯尼迪之後,瑞德再也按捺不住對于思嘉強烈的愛,沒等思嘉從迷戀阿希禮的影子里走出來,肯尼迪一死,就和思嘉結了婚,並且生了一個美麗可愛的女兒。瑞德非常喜歡這個女兒,把她看做是思嘉肉體和精神的結合,她是完完全全地屬於瑞德.巴特勒。從女兒的身上,瑞德像是得到了思嘉的愛情以及全部。然而在女兒意外死去之後,瑞德對於愛情的追求再也無力繼續下去。悲傷無助的瑞德,再也打不起精神來,一如既往地對思嘉付出心中全部的愛,毅然地選擇了離開。愛情足以讓一個人生死無畏,赴湯蹈火,在所不惜;也足以讓一個人傷得一敗塗地,徹底沉淪,逃之夭夭。當瑞德離開,阿希禮到來的時候,思嘉才明白:在這麼多年的共同生活中,她早已和瑞德情投意合,一起攜手共進,克服了南北戰爭前後生活中的重重苦難,建立了兩情相悅的愛情,這一切不過是被對阿希禮的少女愛情幻影所遮擋了。然而為時已晚,瑞德心中再多的愛,也耗不過思嘉固執的少女夢。

本書另一個讓我內心震撼的看點是:思嘉對於故鄉塔拉紅土地的熱愛。當思嘉是一個貴族少女的時候,是以農民的後代為恥的,紅土地只是她安逸舒適生活的經濟來源。當她經歷了顛沛流離的貧窮困苦生活,失去了愛情親情的依靠,飽受了戰爭的悽慘痛苦之後,她真正明白了塔拉的紅土地,是她物質精神的支柱。她的骨子裡流淌着紅土地的血液,能讓她在生活的狂風暴雨里勇敢堅強地活下去,承擔起愛情親情友情的責任。於是當她一次次地處於困境時,「回塔拉去」,成了她的第一個念頭,這念頭是那樣的勇敢無畏,足以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有了故鄉這個擋風的港灣,無論是多大的滔天巨浪,漂泊的心就有了安定之所,也會有了再次出航的勇氣

《飄》之所以成為世界名著,被眾人所喜歡,並能經久不衰地發出璀璨的光芒,是因為它用細膩的筆觸描述了人們真實的心理活動,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擁有嚴謹巧妙的故事結構,揭示了人性中永恆的生存、情感和責任等。[1]

作者簡介

鞠紅玲,山東臨沂人。一個喜歡讀書寫字的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