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環境友好型土傳病害全程防控技術體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環境友好型土傳病害全程防控技術體系隨着我國農業大規模集約化發展,由於倒茬輪作愈來愈困難,造成土壤中病原菌、蟲卵積累,毀滅性土傳病蟲害如枯萎病、根腐病、姜瘟病及根結線蟲病等連年發生,作物產量和品質受到嚴重影響的問題防治土傳病害最有效的方法是採用熏蒸劑對土壤進行消毒,溴甲烷[1]是效果最為優異的熏蒸劑,但由於其破壞臭氧層,被《蒙特利爾議定書》列為受控物質。

一、技術名稱

環境友好型土傳病害全程防控技術體系

二、技術概述

(一)研發背景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負責項目的整體組織實施,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負責日常的管理協調,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等單位作為技術支持單位,開展了10年的甲基溴替代履約行動,按照中國政府的承諾圓滿完成了農業行業甲基溴淘汰任務。同時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以科學防控土傳病蟲害為目標的環境友好型土傳病害全程防控技術體系,為高效經濟作物綠色發展提供了環境友好型植保技術支撐;推動了土壤熏蒸劑管理政策的出台,規範了土壤消毒技術應用,構建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土壤消毒行業發展機制;形成了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主導、農民參與、協會系統推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了可持續履約、農民增收和產業綠色發展三贏的新局面。

(二)技術要點及參數

(1)病害診斷技術:針對主要土傳病害病原微生物,研製出尖孢鐮刀菌、辣椒疫黴菌、大麗輪枝菌的快速檢測試劑盒,研發了重要致病菌青枯菌、鏈格孢、尖孢鐮刀菌的酶聯免疫快速檢測技術,適于田間病害診斷。

(2)土壤熏蒸消毒技術:篩選出了高效、無殘留、對非靶標微生物干擾可恢復的土壤熏蒸劑——硫酰氟、二甲基二硫[2]、氯化苦、1,3-二氯丙烯、碘甲烷、棉隆、威百畝;配套以化學灌溉、注射、膠囊、混土、分布帶施藥及控制熏蒸劑逃逸等技術,一次使用,可有效控制生薑土傳病害及根結線蟲。

(3)土壤熏蒸消毒社會服務模式:建立了專業土壤熏蒸社會化服務體系,所有土壤熏蒸消毒服務均按照國家標準規範實施,保證了效果,同時解決了高毒農藥由專業隊伍直接用于田間,避免農民直接使用作業的問題。

(三)技術示範推廣情況

目前該技術已經在我國北京、河北山東、遼寧等地的番茄、黃瓜、草莓、生薑、山藥等作物開展了多年的示範和推廣應用。

山東濰坊地區是我國生薑最大種植基地之一,由於毀滅性病害導致農民不得不改種其他低價值作物,農民收入損失慘重。本成果從2008年開始在山東安丘、萊蕪、萊州、龍口及青州地區示範推廣應用本成果,應用效果十分顯著。在萊州,農民於玲最先示範了本項目成果,當年5畝生薑的純收入達到了20萬元,隨後周圍農民紛紛要求使用同類技術,現在於玲已經由一名普通農民榮升為山東省萊州市裕民大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山東省安丘市供銷農資有限公司以本成果技術為支撐,從2013年開始推廣應用本項目成果,在安丘、萊蕪、萊州、昌邑等地兩年累計推廣面積達40萬畝;此公司與成果完成單位合作建設了2600平方米的實驗樓及500噸儲量的氯化苦儲備庫,為成果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了堅實保障。其他途徑推廣應用本成果生薑面積達20萬餘畝。值得提出的是2015年春天在山東地區出現氯化苦供不應求的狀況,經銷商在運送氯化苦的貨車前排隊等候購買氯化苦,由此可見本項目成果在當地的推廣應用程度。

本體系建立了環境友好型土傳病害全程防控技術,構建了穩定控制和可持續治理體系。該技術成果在蔬菜、草莓及生薑上已累計推廣應用112.2萬畝,總經濟效益達75.9億元,經濟效益顯著,投入產出比達到1:4,在應用上具有穩定的效果,可以減少作物生育期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無農藥殘留和地下水污染問題,提高作物產量品質,同時增加農民收入,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對保護地及高附加值作物可持續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三、適宜區域

目前該技術在我國北京、山東、河北、河南、重慶、湖南、雲南等地的番茄、黃瓜、草莓、生薑、山藥、三七等多種作物已經成功示範應用,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在高附加值經濟作物上治理土傳病害的發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四、注意事項

技術在推廣應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每個技術環節的標準和規範實施,各項技術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和相關規範嚴格實施才能保證實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溴甲烷的職業危害與防護 ,搜狐,2018-02-02
  2. 二甲基二硫技術與市場概況 ,搜狐,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