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瑪麗·米克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瑪麗·米克爾
瑪麗·米克爾
原文名 Mary Meeker
出生 (1958-09-00) 1958年9月0日(65歲)
國籍 美國
職業 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

瑪麗·米克爾 Mary Meeker1958年9月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波特蘭市。著名的華爾街證券分析師和投資銀行家,相關領域:dot coms 和20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泡沫(Internet Bubble)。 1998年,米克被巴倫周刊評為「網絡女皇」後,逐漸被人們熟知。 瑪麗·米克爾1981年獲得迪保爾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獲得康奈爾大學金融工商管理學碩士。曾任摩根·斯坦利公司的首席分析家,2010年11月30日跳槽至風險投資公司KPCB。

簡介

成名

瑪麗·米克爾1981年獲得迪保爾大學的心理學學士學位, 1986年獲得康奈爾大學金融工商管理學碩士。曾任摩根·斯坦利公司的首席分析家,2010年11月30日跳槽至風險投資公司KPCB。米克爾曾被《巴倫周刊》在1998年稱為「網絡女皇」(Queen of the Net),她在1995年發表了題為「互聯網報告」(The Internet Report)的研究成果,對亞馬遜(AMZN)和美國在線等網絡公司作出了看好的押注,並由此知名。

互聯網報告

米克爾曾在舊金山召開的年度Web 2.0峰會上預測稱,網絡廣告市場將會蓬勃發展,其市場總額將會達到500億美元。在信息時代,米克爾是一個重要的名字。每年米克爾都會發布對行業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報告,米克爾當時表示:「我們正處於又一波科技創新大潮的開端,我對能有機會為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和領導者提供幫助感到極為激動。」1995年,習慣於每周工作80-100小時的瑪麗·米克爾推出了300頁的研究成果——《互聯網報告》。這個充斥着大膽的預言、警句與推薦股票的報告所帶來的震動,頗具湯姆·彼得斯的革命性著作《追求卓越》在80年代商界所造成的影響,被稱作互聯網投資聖經。安迪·格羅夫,當時英特爾公司的總裁,在飛往夏威夷度假的途中讀完了這份報告,下定決心要將英特爾公司帶入網絡時代。

米克爾自1991年開始供職於摩根斯坦利,負責領導該行旗下全球科技研究團隊,她所追蹤的股票包括谷歌(GOOG)、eBay(EBAY)和雅虎(YHOO)等。接下來,在1996年及1997年的在線廣告和電子商務研究報告中,不僅勾勒出互聯網上巨大的商機,還以富有見地評論和嚴密的數據幫助每個人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這一連串的成功引發了持續5年之久的網絡股熱潮,也將這位消瘦與敏銳驚人的女人推向了點石成金的女巫的位置。正如思科系統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說:「瑪麗·米克爾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早地領悟到了這場革命的重要性,而且她還用商業圈易於理解的方式向他們明確地闡述了這一革命的意義。」

2017年6月1日,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爾發布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這也是瑪麗連續22年發布此類報道。[1]

履歷

出生於印第安納州鄉村的瑪麗·米克爾,為人直率、熱情,這位從小就迷戀壘球的女學生繼承了偏執狂父親極端熱愛競爭的激情。她的特長是:在混亂中了解事物。80年代後期,瑪麗·米克爾進入所羅門兄弟公司成為基金經理,但面對當時流行的垃圾債券與槓桿收購她做得並不成功,於是1991年她進入摩根·斯坦利投資銀行,從事PC業與網絡業分析。直到1995年,成功地將網景(Netscape)推入市場才使得她名聲鵲起。1996年瑪麗·米克爾如願地成為摩根·斯坦利技術股票分析部的負責人,還創造出了華爾街閃耀的新職業——互聯網分析師。就像垃圾債券代表了80年代華爾街一樣,瑪麗·米克爾成了90年代華爾街的象徵。

自1995年以來,米克爾的工作隨着網絡潮流變化而變化,她逐重於研究雅虎、美國在線及亞馬孫等知名公司將如何調整結構並相互競爭。她甚至為業內的一些大人物出謀劃策。米克爾相信,仍有大量空間可供好的公司開發龐大的商業服務,來支持巨大的市場資本化潛力。她認為,正在更新傳統商業方式的「B to B」市場的前景極為廣闊。例如:Chemdex公司可能會成為可將化學品買家和賣家集中在一起的一個在線市場。而另一個熱門空間可能是在線音樂市場。RealNetworks,MP3,Amazon及AOL等公司者在大力挖掘這一市場。

整個90年代後期,資本市場似乎瘋狂了。無數新生網絡公司都渴望她在研究報告中提出自己的名字,渴望由瑪麗·米克爾承接公司的股票上市,這意味着股價將無止境地上揚。瑪麗·米克爾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向華爾街說明這一情況。她發現,對網絡新興公司的估價需要制定新的規則。這些公司不贏利,在某些情況下,它們甚至不要用戶付貨款。她知道,這些公司擁有的是數以百萬計的用戶以及可能會在世界各地嶄露頭角的品牌。在網景首次公開上市後,她幫助創立了一種新的方法論,即根據網站訪問者或軟件用戶未來價值的大小,對公司估價,並在此基礎上對公司收入和利潤作出預測。是她最早指出,Pageviews比短期贏利更重要,眼球比財務狀況更關鍵。她是Amazon、Yahoo、Priceline、Ebay的鼓吹者。從此,成百上千的互聯網公司紛紛上市,當它們的股價狂飆時,再也沒有人對此大驚小怪了。所有的追隨着都深信,一個商業新時代正在開始。

面對2000年夏天股票市場戲劇化的漲落,瑪麗·米克爾如花崗岩般堅硬的性格不允許她示弱。她承認2000年是她的倒霉年,這並不說明什麼,她在1992年也經歷過類似的困境。2001年5月,她仍舊在評估報告上為她曾經大肆讚揚過的Amazon、Yahoo、Priceline等公司簽署上「表現優良」的評價,儘管它們的市值已經跌落了80-90%。雖然她的聲譽已經與dot-com的股價比肩跌落,她依舊不改論調。瑪麗·米克爾強調,在1996年時所有人都不看好AOL,只有她在堅持,結果她獲勝了。


瑪麗·米克爾照片


評論

KPCB在發表的聲明中稱:「在過去20年時間裡,米克爾是一些最大的科技投資贏家的早期支持者,企業家們已經十分樂於尋求她的建議和支持。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她將能用更多時間來提供更加直接的幫助。」但是批評者指責說,瑪麗·米克爾從一開始她就打破了分析家與投資者之間的界線。分析家更應該是一位旁觀者,一種冷靜的角色,他們客觀地告知投資者分析結果。

但從網景起,瑪麗·米克爾就似乎讓自己扮演起了公司執行者的角色——早在1997年網景面臨微軟的競爭時,瑪麗·米克爾不顧其慘澹前景而依舊傾向性十足地支持它,結果只有在它被AOL收購後,股價才有所回升。只要Amazon、Ebay、Cnet出現了任何跌落,她就會立刻發表立場強硬的聲明:它們的價格將很快復原。倔強地拒絕承認失敗的瑪麗·米克爾對於自己背離分析師本職,過分干預公司股價行為的解釋是:「因為我參與創造了這些新事物,我有責任保護它們。」她也否認媒體的指責,她只承認碰巧今天她處於不利罷了。

如果說,瑪麗·米克爾曾利用自己的天才打破常規,開創了dot-com在華爾街的時代,然後商業規則則使她被納入流水線中,成了為新興網絡公司貼商標的人,而這樣就大大玷污了作為分析師的良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