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羲之岳父郗鑒:貴族落魄難果腹終官至太尉

王羲之岳父郗鑒:貴族落魄難果腹終官至太尉郗鑒字道徽,是漢末三國時御史大夫郗慮的玄孫。他小時孤貧,但仍然博覽經籍,雖躬耕隴畝,亦吟詠不倦。他以儒雅著稱。當時正值八王之亂,郗鑒閉門自守,不應徵辟(可以免禍)。[1]

不久發生永嘉之亂,洛陽被攻陷,郗鑒遂避難嶧山,因其盛德,有一千多戶人家跟隨郗鑒。司馬睿鎮守江左,任命郗鑒為龍驤將軍、兗州刺史,出鎮嶧山。

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睿之子)時王敦專權,郗鑒(郗鑒時任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假節,鎮合肥)為其所忌,被徵召回朝,任尚書令(位高權輕)。之後,王敦作亂,郗鑒成功討平,事後以功封為高平侯。明帝駕崩,郗鑒與王導、溫嶠等一起受遺詔輔佐成帝,郗鑒晉位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

公元327年,蘇峻與祖約發動叛亂,郗鑒和陶侃等共同率軍平定。事後升任司空,加侍中,封南昌縣公。338年,進太尉。當時,征西將軍庾亮想罷黜王導,郗鑒堅決反對,庾亮只好放棄。郗鑒阻止了朝中士族之間的爭鬥(其實鑒與王導乃是姻親關係,郗鑒的女婿即是王導的侄子——大名鼎鼎的書聖王羲之)。

當初(永嘉之亂中),郗鑒避居鄉間,生活非常窮困,以至於要挨餓。鄉里人尊敬郗鑒的名望德行,輪流請他吃飯。當時其兄之子郗邁、外甥周翼都年幼,郗鑒常常帶着他們一起吃飯。鄉人說:「各自飢困,以君賢,欲共相濟耳,恐不能兼有所存。」郗鑒只好一個人去吃飯,自己吃完後,把飯含在兩頰邊,回去吐給這兩個孩兒吃,得以一同存活,同時渡江。後來郗邁位至護軍,周翼為剡縣縣令。

公元339年,郗鑒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外甥為報郗鑒撫育之恩,解職回鄉,坐臥於草荐上(「席苫」,古代一種居喪的禮節),心喪三年。

郗鑒去世後,東晉朝廷在冊文中評價其:「惟公道德沖邃,體識弘遠,忠亮雅正,行為世表,歷位內外,勛庸彌著。乃者約峻狂狡,毒流朝廷,社稷之危,賴公以寧。功侔古烈,勛邁桓文。」[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