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王淳:正紅旗漢軍人,是一名清朝官員。蔭生出身。圖為清代福建省行政區劃,深綠色部分為福州府。

王淳,男,正紅旗漢軍人,是一名清朝官員。蔭生出身。

王淳曾於乾隆十二年接替徐惟垣福州府知府一職,乾隆十五年由徐景熹接任。

福州府:福州府 (閩東語羅馬拼音: hok ciu hoo) 為明清時期福建省布政司下轄的府級行政區,同時也是福建的省城。

清代,福州府設知府1人(原為正四品,乾隆十八年改為從四品),同知1人(正五品),通判(正六品)無定員,經歷司經歷(正八品)、知事(正九品)、照磨所照磨(從九品)、司獄司司獄(從九品)、檢校各1人。知府總領屬縣,宣布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奸。3年考察屬吏1次,地方要政必須取得總督巡撫同意才能實行。[1]

福州府簡介

福州府 (閩東語羅馬拼音: hok ciu hoo) 為明清時期福建省布政司下轄的府級行政區同時也是福建的省城,其轄區大致為今天的福州市的六區一縣級市六縣再加上寧德市古田屏南二縣,即閩縣,侯官縣,長樂縣,屏南縣,福清縣,古田縣,羅源縣,連江縣,永泰縣,閩清縣,這十個縣同屬於福州民系和福州十邑文化圈。民國元年(1913年)廢。

從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同時期福州造船業發達、航海技術先進。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開始遷居琉球,而鄭和艦隊選擇長樂縣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採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很多學者認為鄭和艦隊的寶船即是福州製造的福船(古代木質海船代表),而大批幹練的福州籍水手則活躍在鄭和艦隊中。此後福州海外貿易逐漸復甦,1474年成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

福州還是中國和琉球交往的樞紐,福州柔遠驛專門用於接待琉球使者、商人。嘉靖年間福州府倭患甚重,戚繼光曾兩度入閩平定倭寇。自明朝晚期起,歐洲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意大利等國同福州的接觸漸趨頻繁,1624年底,艾儒略天主教傳入福州。1645年,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改元隆武,福州府改為天興府。1646年,清軍擊潰隆武政權後攻占福州,天興府復稱福州府。

清初,清軍與鄭成功一度在福州地界進行拉鋸戰,1674年至1676年,耿精忠又據福州反清。動盪的局勢導致清政府施行海禁、遷界政策,強迫福州沿海居民內遷,重創福州沿海的社會經濟,直到1684年遷界政策取消。明清兩代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使福州城大規模發展。清代中前期,福州中國重要的海洋貿易中心,其主要貿易對象是琉球日本,多有福州府人移民琉球和日本。經濟的繁榮也使人口猛增,到了19世紀道光年間,有歐洲人估計福州城市人口可能已經達到50萬。

鴉片戰爭之後,1844年福州作為五口之一正式開埠。自1845年南台島英國領事館建立起,先後有17個國家在福州設領事館。台江地區沿江和上、下杭一帶成為進出口貿易中心,而福州的茶葉出口更占到中國茶葉出口總量的35%。外資、民營與官營的銀行、企業、商號等相繼在福州開辦。1847年,基督教新教開始在福州傳播,並在此後創立了許多教會學校和福州最早的報紙和期刊。洋務運動興起後,1866年(同治五年),清政府在馬尾設立了福建船政局(後改為福州船政局)以建造現代艦船,並開設福建船政學堂培養相關人才。隨後福建水師成立。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在馬尾港發生的馬江海戰導致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晚清的福州是中國較為現代化的城市。清朝立憲運動後,福建省咨議局於1909年在福州開幕。1911年11月9日,福建同盟會擊敗清軍,占領福州,成立了福建軍政府。

目錄

參考資料

  • 福建省情資料庫》 2001年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