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教 (順治進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教詞作:七律 滴水泉

王教(1530~1612),字子修,號秋澄,今周村市王村鎮蘇李村人。出身於一個頗有善舉的富紳家庭。[1]

生平事跡

父親王珏,曾出糧食周濟鄉親,第二年又遇饑荒沒法歸還,他拿出借券,共有七百餘石,一火焚之。[2]

考取功名

王教自幼用功讀書,一五六六年中舉人,一五七一年中進士,這時他已經四十一歲。初授戶部主事,擢崇文門,得清介之聲譽。曾在滸墅關設便民橋,在江西監稅時裁撤一切浮費。[3]

政績

五十五歲時主考山西,後又擔任考功郎中,他秉公辦事,使仕路風清弊絕。因為上疏言事,觸怒皇帝,全司官員全部罷黜。還鄉後在家中辦起學宮,教子課孫。四方學子紛紛到此遊學,一時間形成了濃厚的科舉文化氛圍。

王教詞作 七律

族子孫中,先後出了進士三人,舉人四人,貢生五人,監生七人,庠生二十六人。文淵閣大學士張至發兵部尚書孫之獬吏部尚書孫廷銓監察御史趙振中戶部尚書畢自嚴兄弟以及刑部侍郎高珩、名士唐齎都曾在此就學。當時,王教被稱為「淄西文學第一人」。

萬曆六年,他曾兩次捐資修豹山聖母、地藏王殿。

去世

萬曆初年吞金而死。[4]

歿後十七年,明思宗繼位,下旨復原職,贈太常寺少卿,賜諭葬。其墓在蘇李村南,規模宏大,有石牌坊、石翁仲,但毀於「文革」中。

王教著有《銓部文集》。[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