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君俞哀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鞏文化園(一角)原圖鏈接來自 美篇網 的圖片

王君俞哀辭》是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的作品之一。選自《曾鞏文集》·卷四十·祭文三十一首。

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1],世稱「南豐先生」。

原文

京師多尊官要人,能引重後輩,公卿家子,有賓客親黨之助,略識文書章句,輒出與寒士較重輕,由此名稱多歸之,而主升絀者,因得與大位。君俞在京北門外,不交人事,讀書慕知聖人微言大法之歸趣,孜孜忘晝夜寒暑之變,其為辭章可道,恥出較重輕,漠然自如,由此名與位未充也。慶曆元年,予入太學,始相識。館余於家,居數月,相與講學。會余歸,遂別。常愛君俞氣貌端然,雖燕休未嘗慢,在眾中恂恂,或不知其為朝士也。至相與言天下士,白黑無所隱,其方且勇亦少及也。太夫人素嚴,君俞怡怡奉子職,退事寡嫂無閒言,蓄妻子不驕,為家不問田宅,平居無褻私流侈之好。以某年某月疾,遂不起。始,丞相冀文穆公無主祀,扳君俞以托其後,君俞亦盡誠奉之,茲可以不墜矣。今太夫人年高,而天奪君俞之命,是於君俞之心不為大恨歟?夫為人如前之雲,而不卒於貴且壽,曾未少施其所學,又負其所承之心,是於眾人之情不能泯哀也。況重以相知,其悲塞可勝乎?作辭以泄其哀,且系曰:君俞姓王氏,諱寅亮,官至殿中丞,年二十六雲。

維相其初兮擇嗣於宗,君提而秀兮乃立於宮。廟門有戟兮祭祀以時,相不失托兮君無墜恭。庭闈樂康兮妻子不驕,又事寡嫂兮端其服容。眾人剪剪兮趨慕要津,我躬處方兮不夸以從。《詩》、《書》百家兮甚博而ゾ,我講其疑兮往趨於中。雖裕於實兮不耀其華,維友則信兮其位未充。方期顯行兮羽儀於世,孰屍變化兮亟畀之凶。氵勿穆無端兮莫致責辭,維舊及知兮哀攪余胸。老母無撫兮少婦失依,賴有息子兮可望其隆。嗚呼哀哉兮子悲曷勝,託辭於牘兮恨與天終。

作者簡介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2]後,熙寧二年(1079)先後在齊、襄、洪、福、明、毫等州任知州,守正不阿,頗有政聲。元豐四年,任史館修撰,編纂五朝史綱,未成。著有《元豐類稿》五十卷、《續元豐類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曾鞏的散文創作成就很高,《唐論》是代表作,可與歐陽修的《朋黨論》媲美。著名有《墨池記》、《越州趙公救災記》、《寄歐陽舍人書》和《上福州執政書》。曾鞏也擅長寫詩,有四百餘首傳世。曾鞏培養了一批名儒,陳師道王無咎曾肇和曾布受業於他。

散文成就

曾鞏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接受了歐陽修在古文創作上的主張,他在古文理論方面主張先道後文,文道結合,主張「文以明道」。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風以「古雅、平正、沖和」見稱。其文風則源於六經又集司馬遷韓愈兩家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長於說理,為時人及後輩所師範。曾鞏為文,自然淳樸,而不甚講究文采。堂該校點,詩賦文21卷。

曾鞏文章的特色體現有長於記敘、不多寫景,例如《醒心亭記》、《游山記》等。但也有極刻畫之工,如《道山亭記》。《墨池記》和《越州趙公救災記》熔記事、 議論、抒情於一爐,深刻有力,通情達理。他的書、序和銘也是很好的散文。當西崑體盛行時,他和歐陽修等人的散文,一揖雕琢堆砌之風,專趨平易自然。

他的議論性散文特點是: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卓然自立,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唐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戰國策目錄序》論辯人理,氣勢磅礴,極為時人所推崇。

他的記敘性散文特點是:記事翔實而有情致,論理切題而又生動。《寄歐陽舍人書》和《福州上執政書》歷來被譽為書簡範文。敘事委婉深沉,語言簡潔凝練,結構十分嚴謹。

視頻

王君俞哀辭 相關視頻

高長山教授主講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第二集
歐陽修只用六個字就「征服」了文壇,改革了北宋文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