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狼肚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狼肚菜

狼肚菜,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肚蘑,狼肚菌,屬於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的子囊菌,以其菌蓋表面有許多小凹坑,外觀極似羊肚而得名。它是一種野生珍貴食用菌和藥用菌,有「菌中之王」的美稱。多生長在潮濕的針闊葉混交林中。羊肚菌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含有多種人體所特需的營養元素,又是良好的中藥。具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消化等保健功效。羊肚菌對生長環境條件要求較高,野生數量少,價格昂貴,備受國際國內市場的關注和重視。

基本內容

別名:羊肚菜,羊肚蘑,狼肚菌,狼肚菜

拉丁學名:morchella esculenta

門:子囊菌門(Ascomycota)

目:盤菌目(Pezizales)

屬:羊肚菌屬(Morchella)

中文學名:羊肚菌

界:真菌界

綱:盤菌綱(Discomycete)

科: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

種: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形態結構

子實體單生,散生或群生。菌蓋近球形至卵形,頂端鈍,長4-7cm,寬4-6cm,表面凹下形成許多凹坑,凹坑不定形至近圓形,蛋殼色,寬0.4-1.2cm,棱紋色較淺,不規則地交叉。菌柄近白色,長5.5-7cm,粗為菌蓋的2/3,上部平,有不規則的凹槽,基部膨大。子囊圓柱形,成熟時250-320μm×17-22μm,含8個孢子,單行排列,無色,橢圓形,20-24μm×12-14μm。側絲頂端膨大,粗達12μm。

生長環境

春季(雪融化後)生於闊葉林中地上,蘆葦灘、森林火燒後的跡地,蘋果園等地。

濕度

羊肚菌屬高濕型真菌,在菌絲體生長階段,土壤含水量應達到60%,在形成原基和子實體發育階段,土壤含水量應達到60%-80%,如自然降水不能滿足其要求,應進行人工補充水分,保持適宜的土壤濕度和空氣相對濕度有利於子實體的發育。

溫度

羊肚菌屬低溫型真菌,需要較低的氣溫和較大的溫差,這可刺激菌絲體的分化,菌絲體最適生長溫度在13-20℃,菌核形成溫度在14-18℃,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4-16℃。

光照

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羊肚菌子實體的生長發育,強烈的直射光則有不良的影響,透光率保持在30%左右即可。

PH值

PH值要求在6.5-7.5左右,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有利於羊肚菌的生長,在灰碳、腐殖土、黑黃色壤土、沙質混合土中均能生長。

氧氣

在暗處及過厚的稻草層中,羊肚菌很少發生或質量較差,足夠的氧氣對羊肚菌的正常生長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的一些國家。國內分布:主產於山西雲南新疆四川等省區,河北湖北黑龍江遼寧浙江等地也有發現羊肚菌的報道。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食用菌。用羊肚菌烹製的菜餚,不僅口感好,而且營養價值極高。

每百克羊肚菌含礦物質元素鉀2.8g,磷1.5g,分別是冬蟲夏草的7倍和4倍;鋅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頭菇的4倍;鐵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頭菇的12倍。

藥用價值

羊肚菌的藥用價值之高,歷來為人們所推崇。其含豐富的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含量占56%,亞油酸不僅能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能促進激素特別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增強人體應急能力。油酸具有防治肥胖、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不全、貧血的作用。羊肚菌在中醫藥方面還具有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的補益功能,對精腎虧損、陽痿不舉及頭暈失眠、腸胃炎症、脾胃虛弱等有良好作用。同時還具有防癌抗癌、化痰理氣、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在醫學上具有重要價值。

人工栽培困難

羊肚菌具有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因而實現人工栽培比較難。原因有三:

1. 在自然界難以觀察到它的全部發育過程;

2. 人工培養的菌絲體與自然界的菌絲體往往形態不一樣;

3. 人工培養的菌絲體退化很快。

雖然在1982年R·OWer首次報道在實驗室中實現了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國內研究者也曾報道過羊肚菌人工栽培獲得成功,但實際上還未能進行正常的人工栽培。專家認為羊肚菌人工栽培尚存在難度國內外的「人工栽培」實際上是採用半人工栽培形式,即「人工培育菌絲體,野外環境出菇」。這種方式實際上仍然沒有突破自然環境的限制。[1]

參考文獻

  1. 狼肚菜土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