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雄山建築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獅雄山建築遺址位於中國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華城鎮塔崗村獅雄山,是秦漢時期的遺址,遺址發掘了大量秦漢時期的板瓦、筒瓦、瓦當及陶器等遺物。1989年6月29日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獅雄山遺址在1982年5月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後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從1984年至1990年,廣東省考古研究所和五華縣相關單位聯合組成考古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4次發掘[1]。
2011年1~12月,為明確獅雄山遺址的年代、布局、結構和性質,進一步加大廣東省首批大遺址保護的力度,為遺址公園的科學規劃提供充分依據,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獅雄山遺址進行了第五次調查、勘探和試掘,並對五華河中游兩岸1萬米以內的山崗、河道、農田、沙廠等進行了地表踏查,發現了東周、秦漢、唐宋、明清4個時期的文化和自然遺存。五華獅雄山遺址確認為秦漢城址。
遺址特色
綜述
獅雄山是一座由南、北兩個山岡組成的馬鞍形獨立山丘,由於河流的作用,四周形成了面積較大的沖積平原,地勢開闊,水源充足。獅雄山遺址發現於1982年,從1984年至2011年12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進行過5次調查、發掘。第5次試掘,揭露面積500平方米,鑽探面積50000平方米,並對五華河中游兩岸10千米以內的山岡、河道、農田、沙廠等進行了地表踏查,發現了東周、秦漢、唐宋、明清等4個時期的文化和自然遺存,以及秦漢時期的城址[2]。由於遺址的重複利用和其他不可抗因素的破壞,在獅雄山遺址現存的各時期文化堆積中,東周、唐宋、明清等時期的遺存均未發現有完整、純淨的單位,秦漢遺存所發現的遺蹟和遺物最多,保存最完整。
秦漢時期遺蹟主要分布於獅雄山南崗經人工修整的四級台地上,面積約34000平方米,被環繞第三、四級台地的壕溝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已探明壕溝殘長約330米,距台地邊緣3~8米,平面形狀呈不規則長方形,剖面為斜直壁、弧底,形狀介於「V」和「U」形之間,開口距地表0.35~0.45米,溝口寬4.5~7米、深1.8~2.6米,打破生土。溝內填土分多層,多呈垂弧狀堆積。根據地層及出土遺物分析,壕溝下部堆積的年代為戰國末期至西漢早期。壕溝自北、東、南三面包圍第三、四級台地,經鞍部和南崗南側的自然沖溝連至山下的古高坑水和五華河,將人工壕溝與天然河道有機聯繫起來,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的防禦系統。
視頻
獅雄山建築遺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廣東獅雄山古建築遺址有新發現 陀城或藏身五華,搜狐,2011-06-01
- ↑ 廣東五華獅雄山秦漢遺址籌建大遺址考古公園,中國新聞網, 201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