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物我兩相忘 我思故我在(李引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物我兩相忘 我思故我在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物我兩相忘 我思故我在》中國當代作家李引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物我兩相忘 我思故我在

喜歡聽女兒一遍遍地練唱《蘆花》,喜歡走進歌詞里「蘆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的意境裡。身邊沒有蘆葦盪,也未曾走進蘆葦盪,在《詩經》里一次次逆流而上,溯游而下中悵惘,在水一方的佳人盤桓心頭,留下揮之不去的遺憾,同蒼蒼蒹葭形成了一幅悽美的畫面。《琵琶行》里「楓葉荻花秋瑟瑟」,又為我印象中的蘆花添了一筆冷暗色調。蘆葦在我的心頭,那就是一個冷清秋里的愁品,無論怎樣地搖曳總歸愁緒飛滿天。

品讀丁尚明先生的散文新作《走過那片蘆葦坡》,才第一次發現蘆葦的明麗之美。才發現印象蘆葦皆因個人的小情緒所致。生活里我們有太多的不如意,煙熏火燎的生活,考驗着我們敏感脆弱的神經,一場花殤,足以給火熱的期盼下場冷雨,選擇怎樣的空間決定怎樣的心情。作者是推門出去,讓發霉的心緒曬曬太陽。陽光正好,慧眼人滿眼風景。黃河口春夏秋冬的景致,在作者眼裡皆是生命不同姿態的綻放,每一種成長姿勢與人的思考,嫁接就會生長出奇花異果。

第一次知道一棵樹的紮根是如此艱難的過程,樹的異地生存,讓我們真正解讀了人別土離鄉的傷痛與煎熬,感受到生命適應的艱辛與頑強,讓人不由得想起歷史上震撼人心的東征。東營的歷史,深刻地詮釋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真理。作者從視覺到機體覺再到理性的思考,整個過程,文字不緩不急地流淌,讀文的人卻在不知不覺中邁進了深幽之處。個人的小情緒在物的堅韌中漸漸顯得微不足道

置身偌大的蘆葦盪,四顧無邊,挾裹着蘆葦的古詩詞從四面八方湧來。《蒹葭》一詩中分明看見了青春夢幻的自己,也曾尋尋覓覓,也曾熱烈而迷茫,也曾哀婉而彷徨;屢受貶斥遠離故土的劉禹錫,分明是離親別鄉偶有失意的自己;淚濕青衫依然心系蒼生的江州司馬,何嘗不是那個不管身處何地依然在信仰中前行,關注人生百態的自己?與古人的相親相伴,又何嘗不是對自己一路行走的回顧!蘆葦搖曳的心音,那是自己心的吶喊!

所有的過往仿佛夢一場,所有的夢都在爭渡、爭渡中美成藕花深處的宋詞。眼前的蘆葦盪,亦是如詩如夢。原生態的蘆葦盪,那是東營的名片,那是鳥的天堂,那是丹頂鶴翩躚起舞,低吟淺唱的地方。每一處風景,因為悠遠處的故事而牽心迷人,每一處風景,又因理性的思考,讓人在曲徑探幽中回味無窮。風景處處,思緒處處,所思之處,妙筆生花

未曾來過又總覺似曾相識。那茫茫的蘆葦盪仿佛是記憶的載體。作者的思考如幽幽暗暗中投射的光亮,親切而遙遠的記憶,像空中的雁陣齊整有序地划過心際,蘆葦因了故事才顯出生命的張力,故事因了蘆葦搖曳生姿。

少年葦盪里吹響的葦哨,父親與姐姐們割葦的忙碌,搪塞貪玩上演的伎倆,慈母聲淚俱下的教子,兒子幡然悔改的保證,如陽光投射在葦叢的暖和,亦如娘親當年的聲音響過耳畔的親切。「清清心吧,以後改不改?」「改幾年?」「三年不行」娘不依不饒的逼問,聲色俱厲。「娘這一輩子雖然一個字不識,為娘卻懂得處事為人的道道。娘一輩子不會,也不許我的兒子虛頭滑腦說瞎話,手腳不乾淨沾便宜,擠兌小瞧窮苦人,做傷天害理事。人要一輩子行善積德做好人!」目不識丁的娘深明大義樸素的言語道盡多少為娘者的心聲。文字落處,眼前自然凸現「子不學、斷機杼」的孟母,看見手執家法教訓倚哥的三娘,也想起當年懲戒頑劣固執我的母親。曾經因為挨打,我心底里不知一次地抱怨過,抱怨母親的小題大做,抱怨她脾氣不好心情差拿我出氣。一天天的長大中,我才漸漸意識到是母親當年的嚴慈並用,成就了他人眼中優秀的我。立體的娘,立體的愛,讓我又一次淚流滿面。一次葦盪的行走溯回多少往事,怎樣做人,做怎樣的人,成了我們行走的姿勢與方向。娘的愛之深,責之切,在葦盪的記憶里如蘆花白,蘆花美紛揚了我們生命的春去秋來。讀者未曾走過卻已置身其中,聽得見水鳥鳴叫,看得見少年嬉遊,嗅得到蘆根清香,覺得到娘親的深愛。畫面與思維交織成網,「網」成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在文字里,讀者仿佛也站立成一株蘆葦,傾聽着每一株葦的故事,也訴說着自己的心事。

作者文字的走向,從來不曾停留在個人的詩情畫意里,總是在讀者沉迷的時刻兜轉成別一個天地。蘆葦盪的抗日歷史,為我們展現了一幅雄渾的歷史畫卷,激昂雄壯的《黃河大合唱》,那是對每一株葦的禮讚,這塊本土的葦株就是當年抗日軍民的化身,以它的質樸頑強與睿智支援前線,粉碎了日寇的陰謀。正如文中所言「堅忍不拔,扎地生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特殊的環境造就特殊的生命,特殊的生命完成了特殊的使命。再貧瘠再荒涼的地方,也會有生命的樂園。當年背井離鄉,候鳥一樣從四面八方遷徙而來的石油人,在「干打壘」里安身立命,艱苦卓絕地開墾着這塊荒蠻之地,以鋼鐵般的意志,為共和國的建設添上了濃重的一筆。眼前的蘆葦從歷史中一路走來,平凡中彰顯着生命的厚重與精彩。葦與人,人與葦在無邊無際、流金泛銀的葦盪里站立成一種姿勢,詮釋着「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誓言。

[1]

作者簡介

李引弟,女,筆名若汀,山西代縣人,語文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