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牡丹情思(白荷)

《牡丹情思》中國當代作家白荷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牡丹情思

突然就想起牡丹。

洛陽牡丹的故鄉,楊玉環是牡丹,唐代是牡丹。在緊靠洛河的旁邊,是洛浦公園,公園裡栽植着大片大片的牡丹。因了環境好,開發商選准地方在這裡蓋住宅小區。挖地基時,挖到了唐朝的墓葬,聽說還有楊貴妃的墓,裡面的陪葬奢華氣派。洛陽人信風水,就大肆渲染,說皇上都選這裡居住,這裡絕對是塊風水寶地,於是就緊挨楊貴妃的墓穴群建了幾十棟住宅樓,取名盛世唐莊高檔住宅小區,房價也因此一漲再漲,還是很快銷售一空。

牡丹因了洛陽的氣脈而富貴,洛陽因了牡丹的富貴而繁榮。

人間四月,草長鶯飛,走在洛陽的街頭,到處都能看到牡丹嫵媚的身姿,廣場的花壇里,植物園,牡丹園,公園裡,牡丹像一個個盛裝的新娘子,有的嬌羞待放,有的昂首微笑。大朵大朵的花兒在綠葉的簇擁下,從容不迫卻極盡張揚,遠遠望去,很是壯觀。和這些花兒相比美的,還有那一張張甜美的笑臉。

許是牡丹的富貴和大氣誘惑着人的心,花開的季節,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像一個個朝聖者擠滿了洛陽城的大街小巷,帶着對花的嚮往,對這座城市的嚮往,隨着導遊前行着,滿臉都是真誠的微笑,更有那些熱戀的情侶,相依相偎,在一簇簇盛開的牡丹花跟前含笑合影,讓牡丹來見證他們的愛情,也想讓自己能沾上牡丹的富貴之氣,能把以後的生活過得富裕幸福點。

因了牡丹的富貴,就有了我和牡丹的距離。我是個弱小之人,貧窮疾病,一路磕磕絆絆走來,遠沒有牡丹的那種大福大貴之氣。特殊的經歷讓我只會憐香惜弱,看到老弱病殘的,總想上去幫一把,看到街頭被人遺棄或者是走失的小貓小狗,也伸出援手。至於花草,我也是喜歡諸如梅花、刺花、水仙百合等略帶憂鬱傷感氣質的小花,在它們的面前,我願意傾其所愛地熱愛並呵護它們。

牡丹不知道我的心思,還是為所欲為地綻放着。它們被愛簇擁着,不在乎我一個。就如愛情,你可以不愛她,但終有愛她的那個人。當你看到被你遺棄的愛在你面前極盡纏綿時,你就明白,世間萬物,總有自己的歸屬。

其實牡丹和愛情是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早在唐代開元中,皇宮內興慶池東沉香亭前牡丹盛開,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乘夜觀賞,詔來時任翰林學士的李白助興。李白即興而作《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見瑤台月下逢。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李白把牡丹比作楊貴妃,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牡丹美麗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現在想來,那是一場怎樣的會見,一個是帝王,一個是最美麗的女人,在溫婉的月色里,用目光傾訴衷腸,有牡丹做伴,那馨香一定更是醉人。這樣的場面,不光是李白,換做現在,也一定會是詩人筆下最動人的詩句。

牡丹和愛情因了美麗聯繫在一起,美的東西總是會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玄宗得到楊貴妃這個知音時,他已經六十歲了,他帶楊貴妃賞牡丹,名花、美人,即養顏更養心,讓這個君王笑容常在,心胸開闊。

和朋友喝茶談心,說起花兒,朋友說他喜歡牡丹,特別是洛陽的牡丹,花開的富貴不說,還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雖是花期很短,但極盡艷麗嫵媚,一年一年,只要根在,來年春天就又飽滿地綻放,不像有些花兒,柔弱矯情,缺少傲骨。

朋友的話也拉近了我和牡丹的距離。誰不愛美,不愛美就缺少了一份自信,缺少了一份追求。

談花可以知人。朋友是一個很陽剛的男人,一路坎坷走來,雖工作繁忙,肩上的責任重大,卻依然不忘自己的喜好,讀書寫文,堅守着文學這片淨土。他說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快樂,活着的價值。我就是佩服這樣的人,不管是身處何地,身兼何職,始終能坦然地面對生活,面對自己。

為着一份難得的喜歡,我托人在老家為朋友帶了一盆牡丹,千里遠,一路顛簸過來,花的葉片有點憔悴,看着很讓人憐惜,又怕它不服水土,很快就萎去。可還是給朋友送去,愛花之人是有情之人,相信這有情之花在有情之人的陪伴下,定會忍耐住所有的不適,堅強地活下去。

願牡丹花的富貴吉祥陪伴着友人一路平安幸福地走下去![1]

作者簡介

白荷,現任平涼市作家協會理事,隴東散文協會會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