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頭角下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牛頭角下邨
圖片來自blogspot

牛頭角下邨英語:Lower Ngau Tau K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佐敦谷公共屋邨,為香港市區最後一個開展重建的徙置區,項目編號為KL49RR。牛頭角下邨一區於2004年拆卸後,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楊耀輝為首及其團隊作總體設計[1],再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作細部設計,在設計將傳統的牛頭角下邨歷史建築細部再次運用在其新大廈之上,包括麻石外牆入口、通花磚屏風阻隔行人道及單位洗手間的視線,地上刻有牛頭角下邨及其鄰近地方歷史的小廣場,還有小型歷史展覽館展示牛頭角下邨歷史文物,館址設於一樓天橋上,以展示及延伸牛頭角下邨的歷史。

說明

由於「孫九招」限制開展部份「非必要」公屋重建項目,此邨延至2008年才展開一連串土地平整及地基工程,用以興建公屋大廈,於2012年8月入伙;第二期於2015年12月入伙。而二區於2011年完成拆卸後,於2016年開始動工興建東九文化中心

歷史

牛頭角徙置區前身為牛頭角村,於1967年至1969年興建,當中第8至12座繼福來邨永隆樓後採用預製組件形式建造的公共房屋;但由於成效不彰,此技術未有再應用至其他大廈,直至1980年代中末興建大埔太和邨2期為止[2]。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旁邊的「牛頭角政府廉租屋」改名為牛頭角上邨;牛頭角徙置區則改稱牛頭角下邨,分為「一區」及「二區」。牛頭角下邨落成後,同時啟用圍繞該邨的牛頭角第一街至第五街。1970年代,牛頭角下邨配備以一區第1至7座黃色、二區第8至14座橙色作為區分用途,直至1980年代後,更改為一區粉紅色及二區藍綠色的配搭。

重建

2000年6月,房委會公佈最後一期「整體重建計劃」清拆屋邨名單,當中牛頭角下邨一區及二區分別訂於2002/03及2003/04(及後改至2005/06)財政年度清拆,當中二區的指定接收屋邨為啟德發展區的擬建屋邨(即現今的啟晴邨),但因二區多數長者住戶堅持不願遷入遠離此邨的啟德發展區,以及一區的安置屋邨延遲完工而有所改變。而在最終修訂的重建計劃中,此邨一及二區最後分別訂於2003/04財政年度,以及2008/09財政年度開始拆卸,成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的「整體重建計劃」下最後一個被重新興建的公共屋邨。大部份受到影響的租戶都透過「自選單位計劃」獲安排揀選鄰近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邨二及三期。

參考文獻

  1. 東方日報. 11房署建築師作供畢 同卸責. 2015-11-27 [2021-04-10]. 
  2. 太和邨地盤兩幅牆相碰肇事 石屎牆壓斃工人 組合牆吊上樓裝嵌途中撞塌另一幅牆 生活擔子重朱景耀轉做地盤工竟送命. 華僑日報. 198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