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牛奶菜,中藥名。為蘿藦科植物牛奶菜Marsdenia sinensis Hemsl.的全草。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廣西和四川等省區。具有補腎強筋,健脾益氣之功效。常用於腎虛腰痛,風濕勞傷,脾胃虛弱,缺乳等症。[1]

目錄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溫。

功效

補腎強筋,健脾益氣。

主治

用於腎虛腰痛,風濕勞傷,脾胃虛弱,缺乳等症。

相關配伍

  1. 腎虛腰痛:牛奶菜、狗脊香巴戟骨碎補各六錢,澄茄根獨活各四錢,白朮淮通各三錢,虎杖四錢,水煎服。
  2. 風濕勞傷:牛奶菜、烏梢風廣扁線雞心七各五錢,水八角一味藥根牛膝各三錢,木通四錢,水煎服。
  3. 脾胃虛弱:牛奶菜、面根藤石竹根臭牡丹凍綠各五錢,桑葉三錢,水煎服。
  4. 缺乳:牛奶菜、土黨參茯苓各六錢,黃芪四錢,石菖蒲通草各三錢,燉豬蹄服。(1-4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用法用量

日用三至六錢,內服。

形態特徵

粗壯木質藤本。枝條、葉下面、葉柄、總花梗、花梗、花萼、花冠內面、蓇葖果均被黃色絨毛。莖略扁。葉對生,卵狀心形,長8-12厘米,寬5-7.5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側脈每邊4-6條,弧形上升,未至邊緣即網結;葉柄長約2厘米。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長1-3厘米,有花10-20朵;花萼5裂,內面有腺體10餘個;花冠白色或淡黃色,長約5毫米;副花冠片短,僅達雄蕊之半;花葯頂端具卵形薄膜;花粉塊每室1個,腎形,直立;柱頭基部圓錐狀,頂端2裂。蓇葖果紡錘狀,長約10厘米,直徑約2.5厘米;種子卵形,扁平,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約4厘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