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牛仔 |
牛仔 |
中文名稱 :牛仔 來 源 :美國 釋 義 :一種文化 展 現 :吃苦耐勞、不畏強暴、喜歡冒險刺激的精神等 |
牛仔並不是放牛的,應該是趕牛的,是不一樣的,常說的西部牛仔是來源於美國,由於美國西部在過去就跟中國現在的西部一樣貧窮落後,人們只能從事農牧生產以及採礦(如淘金)等工作。農場主為了將飼養的牛送到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東部去出售,就雇用大量的人員來將牛成群趕往東部,這就是當初的牛仔。當時的淘金工人在勞動時穿一種帆布做成的褲子,這種純棉帆布做成的褲子由於耐磨、吸汗、透氣等優點,深受工人的喜愛,慢慢地也被牛仔們所喜歡,就是現在的牛仔褲. 牛仔趕牛是一件相當辛苦與危險的工作,一路上風餐路宿,還要隨時提防小偷、匪徒的出沒,還有同行的算計,由於當時美國西部的法制不建全,警察力量很薄弱,沒有人來幫助他們對付那些犯罪活動,所以牛仔們就自已武裝自己,所以就有了美國西部電影中頭戴寬沿牛仔帽,上身穿茄克,下穿牛仔褲,腳蹬牛仔靴,腰掛手槍的牛仔形象。因為牛仔們大多數是以面對面決鬥的形式來解決同行間的相互爭鬥,所以牛仔大多數會使用性能可靠的左輪手槍作為武器。牛仔的決鬥比誰的出槍速度快,如果比人家的慢只能讓人家打死,所以牛仔的法律就是出槍的速度,誰能從決鬥勝出誰就是英雄。牛仔的吃苦耐勞、不畏強暴、喜歡冒險刺激的精神,放蕩不羈,個性張揚的性格,成為美國的一種文化。
目錄
牛仔褲靈感
最早牛仔褲的出現,源於某個靈機一動的創意。那是在1853年,正是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最風行的時候。淘金的工人們一直抱怨普通的褲子磨損得太厲害,也裝不下淘來的黃金顆粒。於是,一位名叫levis strauss的商人萌發了用滯銷帆布製作一種不易磨損的工裝褲的想法。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現在最常見的藍色,而是棕色的,而且褲腰也裁剪得很高,便於工人們把它穿在普通褲子的外面。為了加固,在褲兜和褲門處都使用了嶄新的銅紐扣---這已經成了牛仔服裝里一種歷久不變的標誌性元素。
牛仔布
牛仔布的生產起源於美國。李維·施特勞斯原是德國猶太人。第一件牛仔服誕生於19世紀中葉,19世紀90年代才在美國投入大批量生產。當時,美國人為牛仔服在美國誕生而感到莫大的自豪和驕傲,1975年美國慶祝建國200周年時,在華盛頓國家博物館還曾經展出了一條所謂的"李維"式牛仔褲,吸引了在場人的諸多眼球。牛仔服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才開始在我國流行,而牛仔布始終伴隨着牛仔服裝的發展而發展,倘若追溯牛仔布的發展歷史,也應該有上百年了,牛仔布經歷了百年風雨的洗禮後,長盛不衰,且市場越來越大,因為牛仔面料與服裝老少皆宜穿著,有很強的通用性,它將長期成為國內外服裝消費者所青睞的時裝之一。可以說,當牛仔服裝在中國興起之時,中國的千千萬萬消費者就"春夏秋冬"都割捨不下對她的眷戀之情。
選購
牛仔褲最常見的顏色當屬藍色,此外又有黑、白等其他色彩。材質也有多種,款式更是不勝枚舉。各生產廠家縫製的牛仔褲都各具特色,不妨多試穿幾條比較一下,挑選自己最中意的。選購時,還應考慮着用的場合以及和上衣、鞋子的配。令年輕人欽慕不已的牛仔褲首推Levi's、Lee和Wrangler等名牌,世界各國又各有國產的名牌牛仔褲,像日本的BIG JOHN、EDWIN等,在日本國內受歡迎的程度,決不亞於大名鼎鼎的美國牛仔褲。幾乎所有的牛仔褲都是男女通用,部分牌號也有臀部較大、股溝較深的女性專用款式。
分類
- 按褲型分類,可分為:
- 直筒型: 牛仔褲最基本的款式,如Levi's501、EDWIN503、Lee101等牌號
- 瘦窄型: 強調體姿優美的款式,如Levi's606、EDWIN502、Lee301等牌號
- 小喇叭褲管型: 考慮到穿高幫鞋時的方便,褲管稍大,如Levi's517、EDWIN101F、Lee102等牌號
- 大喇叭褲管型: 七十年代風行一時的款式,膝蓋以下的褲管極大,如Levi's646等牌號
- 經典的紅布邊褲: 如EDWIN505牌號
- 按腰際線的高低,可分為:
- 高腰牛仔褲: 褲腰位於肚臍以上,70-80年代在華人地區廣泛流行
- 中腰牛仔褲: 褲腰位於肚臍以下,胯骨以上,是如今最為常見的牛仔褲款式。
- 低腰牛仔褲: 褲腰位於胯骨以下,低腰牛仔褲多為女士款式,但追求性感效果的男士牛仔褲也常有低腰或中低腰款式出現。
- 按丹寧布單位面積重量,可分為:
- 輕型牛仔褲: 每平方碼丹寧布重量小於8盎司的牛仔褲
- 中型牛仔褲: 每平方碼丹寧布重量大於8盎司,小於13盎司的牛仔褲
- 重型牛仔褲: 每平方碼丹寧布重量大於13盎司的牛仔褲
牛仔褲國內外分布情況
根據資料顯示:在歐洲地區,幾乎有50%的人在公共場合穿着牛仔服,荷蘭竟然有高達58%的人穿牛仔服,德國也有46%的人穿牛仔服,還有就是"時裝之都"的法國有42%的人喜歡穿牛仔服。美國穿牛仔服的人可以堪稱為世界之最了,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有個5件到10件,甚至是更多,美國的各大商場都擺滿了各類品牌牛仔褲,確實牛仔文化已經在美國根深蒂固了。如今,牛仔布已成長為中國面料家族的主要成員,牛仔服裝也將成為中國消費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中國現有13億人口,其中9億居住在農村,今後開發更加盛行的牛仔面料來應對這些消費群體對於紡織企業而言將任重道遠。
中國的牛仔褲產業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生產的牛仔布已達20億米,占世界1/4,中國每年生產的牛仔服裝也在25億件以上。可以說,牛仔布在我國已成為國際上牛仔布的重要生產國,一大批較先進的牛仔布、牛仔服裝在質量和品種方面已基本與國際水準接軌,初步扭轉了我國牛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屬於"低檔品"的觀念。從生產布局來看,我國的牛仔業已呈現出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如江蘇的常州、山東的濰坊等地區,這些基地的生產能力就占全國的60%。眾所周知,牛仔布的銷售額由於每季流行不同的特殊效果而造成的消費者非要不可的情結,使得牛仔布的銷售額歷久不衰,而且穩定成長。美國Cone Mills公司,就是全世界最大牛仔布製造廠。而我國每年市場銷售曾以10%的速度遞增,說明牛仔面料與服裝市場大有潛力可挖。
牛仔褲產業的潛力
牛仔布纖維原料非常豐富,一般包括合成纖維、天然纖維、再生纖維、新纖維素纖維等等,以上牛仔布纖維原料都各具特色而已。其中,合成纖維中用於織造牛仔布的原料主要是滌綸和錦綸,特別是經過改性過的滌綸纖維,柔軟懸垂,冬暖夏晾,是"春夏秋冬"理想的牛仔裝纖維原料。以滌綸為主的各類仿真差別化纖維的開發更擴大了滌綸的應用範圍。 現再舉幾個例子供業內人士參考!
例如
用棉花與滌綸纖維做原料織造出的滌棉牛仔布是市場流行的新品種,該產品利用滌綸纖維亮度高、光澤好、色彩艷的特點,突破了常規牛仔布顏色單一,布面沉悶的風格,給牛仔布家族注入新的活力;用粘膠纖維與滌綸纖維和棉花做原料織造出的粘滌棉牛仔布因結合了粘膠、滌綸、棉三種纖維的特性,使面料柔中有剛,紋路清晰;用粘膠纖維與棉花做原料織造出的粘棉牛仔布則發揮粘膠纖維柔軟的特性,通過粘膠與棉的混紡或交織,使面料手感柔軟又不失挺括,穿着飄逸、舒適;用苧麻與棉花做原料織造出的麻棉牛仔布卻利用麻纖維手感較粗硬,條干較明顯的特點,與棉纖維混紡,採用多種染色工藝,使布面風格粗獷,極具時代氣息。
再如
杜邦的T400多成分聚酯纖維原料,可以直接織入衣服,也在市場引起一翻震撼。T400可像電話線一樣盤繞,可以很容易地作出許多處理,提供了牛仔布很多優點:它非常耐磨損,而且它不是彈性纖維合成的,因此不怕漂白,做成的牛仔褲不需補綴就可以有延伸到各處的花樣。特達(Tactel)金色及銀色紗線應用在牛仔褲成效也非常令人驚艷。由於這種紗將兩種不同的聚合物組合在紗線中,以獲得具有層次感光澤得迷人雙色效應,故能產生多種視覺效果和雙色效應,創造了多種新的設計可能性。特達織出的牛仔布不會閃亮得刺眼,而是淡淡散發高雅的光輝,製成的牛仔服飾非常適合在晚宴中穿著。
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牛仔服裝產業一定要抓住市場機遇,用最快捷的思維追蹤國際最新流行趨勢,根據市場的需要進一步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儘可能的將長期沒有很好地利用上的一些性能優良、功能齊全的設備如劍杆織機的電子多臂、多色、不均勻卷取、快速更換品種以及無人操作等功能充分利用起來,以便更好地為開發品種、提高質量和勞動生產率服務,切不可叫現有資源白白的浪費掉。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牛仔面料服裝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夠在企業獲得更大利潤的同時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牛仔系列產品來。
古董要素製作
牛仔褲6種古董要素製作
任何時候,任何人:蠻荒西部的礦工大哥、叛逆年代的嬉皮朋克、老愛度假的美國總統、穿金戴銀的嘻哈天王、不拗造型不出門的時尚達人、T台上挽着模特謝幕的設計大師,統統都可能穿着一條牛仔褲。伴隨時尚界永恆的懷舊風,充滿穿着質感的洗水牛仔褲無疑最有看頭。所謂"洗水",就是人工做舊的工藝。因為牛仔褲落水洗滌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落色,而且泥濘、煤污、氧化、長期穿着(而且不洗!)及高強度勞動都會產生的自然磨損,這些歲月的痕跡被冠以"洗水"這統一稱呼。但已經不可能有人常年只穿一條褲子,那好看的洗水就難以成就。於是,"古董牛仔褲"開始成為一些人的目標,那些古董褲子經過前主人的穿着,留下自然的洗水。可是一條幾十年褲齡的褲子何等難找和珍貴,在這個時候覆刻的牛仔褲出現了―――找到一條有故事的古董褲子,按照當時的紡織和縫紉方法,將原始細節逐一還原,然後限量生產―――這就是"復刻版牛仔",雖然量產牛仔褲也大都會加上洗水效果,但因為做舊工藝的不同,質感也完全不同。牛仔老品牌levi's、lee、wrangler,包括一些日本新生牛牌都在進行着這樣的一份差事,發展出很多複雜高深的處理工藝:揉、撮、褪、磨,都是為了造就好看的洗水。
古董要素1:紅旗
紅旗是1936年開始出現在牛仔褲上,逐漸成為牛仔褲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紅旗也是復刻的重頭戲,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levi's紅旗上大寫的"E"開始變成小寫的"e",因為復刻選取原型牛仔褲的生產年份多在1971年以前(79501,83501除外),很多人也就習慣把"復刻"說成"bige"。
古董要素2:撞釘
牛仔褲最早叫撞釘褲(Riveted Pants),可見撞釘的重要性。在復刻版501中,撞釘也會根據年份的不同有所差異,一般復刻的撞釘比較偏深色,古銅色,量產版的一般為亮銅色。同樣較特殊的還有1944年的復刻501,只有四顆撞釘,在小表袋上後袋上的車花是現在各家牛牌最主要的設計陣地之一。最招牌的鷹型車花在1947年左右才正式成型,在1947年以前,Levi's是兩條弧度的平行線。根據年份的不同,弧度也不盡相同。比較特殊的是1942~1947年間的501,也就是44501,俗稱"二戰版",那時為了節省物料,後袋車花是印上去的。
古董要素3:紐扣
刻版在製作時注意把紐扣處理得很有年代感,不會像量產牛仔褲一樣有嶄新的紐扣。比較特殊的也是44501,那時採用的是空心月桂樹扣,其實不只levi's,當時的lee、wrangler也都是採用的月桂樹扣,應該是呼喚和平吧。
古董要素4:布邊
1983年以前,501都是用原始的手工織布機織出的門幅較窄的單寧布縫製的。這種布沒經過預縮處理,下水之後會不同程度的縮小1~2個碼。這也是傳說中501穿上後會越洗越合身的說法的來源。這種布一般會帶有紅線布邊,日本人叫"赤耳"。當然也有少數較早的年份用的是白布邊、藍線布邊。翻開褲腳,看到什麼樣的邊,也是區分復刻牛仔褲的重要條件。褲子後腰上顯示品牌logo的標誌。[1]
視頻
這就是美國西部牛仔的風格,能決鬥就別吵吵,哈哈
參考資料
- ↑ 美國西部牛仔初體驗:想做個帥氣的牛仔不容易,新浪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