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劉伯溫故里(書堂)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愛戰》旨在闡述將帥愛兵的重要性。《愛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曾湧現不少將帥愛兵的感人事跡,戰國初期的魏將吳起,便是突出的一例。他把愛兵問題作為治軍的重要內容來抓,其主要特點:一是能以普通一兵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與士卒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二是能夠體察下情,關心士卒疾苦,身居將帥高位,竟親自為卒吮疽,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所以,他所帶出來的部隊具有較強的戰鬥力。他在鎮守西河郡地期間,曾身經大戰七十六次,而獲全勝者竟多達六十四次,堪稱善戎能戰的「常勝將軍」。

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認為:吳起之所以成為戰績輝煌的著名將帥,主要是其「用兵廉平,得士卒心」的結果。這是很有道理的。

原文

凡與敵戰,士卒寧進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將恩惠使然也。三軍知在上之人愛我如子之至,則我之愛上也如父之極。故陷危亡之地,而無不願死以報上之德。法曰:「視民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①

戰國②魏將吳起為西河守,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乘騎,親裹贏糧③,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④,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⑤以吳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⑥,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士卒之所以寧肯前進而死,卻不願後退而生的,這都是由於將帥平時對他們實行恩惠、愛護的結果。 全軍士卒深知將帥愛護他們如同愛子那樣無微不至,那麼,他們熱愛將帥也會像熱愛自己的父親那樣至敬至誠。所以,作戰中儘管陷入危亡境地,卻沒有不願以拚死奮戰來報答將帥恩德的。誠如兵法所說:「將帥對待士卒如同對待自己的愛子,士卒可以同將帥在危難中生死與共。」

戰國時期,魏國將領吳起出任西河太守時,能和最下層的士卒穿同樣衣服、吃同樣飯菜;睡覺時不鋪墊軟席,行軍時不乘車騎馬;親自包紮攜帶軍糧,替士卒分擔勞苦。有個士卒長了膿瘡,吳起為他吮吸膿汁。這個士卒的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後便哭了起來。有人問她說:「你兒子不過是個士卒,而將軍親口為他吮吸膿瘡,你為什麼還哭呢?」她回答說:

「不是這樣的。往年吳公曾為他父親吮吸膿瘡,他父親因此在作戰中奮勇直前而不後退,結果就戰死在沙場。如今吳公又為其子吮吸膿瘡,我不知道他又會戰死在什麼地方。所以,我是在為他哭泣。」魏文侯鑑於吳起善於用兵,廉潔公正,深得士卒擁護,就委派他為將鎮守西河地區。在此期間,他先後同諸侯大戰七十六次,而獲全勝的作戰有六十四次之多。

注釋

①視民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語出《孫子兵法·地形篇》。但「民」字原作「卒」。

②戰國:馬本及諸本皆誤作「春秋」,今據史校改。

③贏糧:贏,通「盈」;贏糧,謂裝滿糧食

④旋踵:旋轉腳跟,引申為轉身後退之意。

⑤文侯:即戰國時期魏國建立者魏文侯,名斯。他任用李悝為相、吳起為將、西門豹為鄴令,實行改革,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生產,使魏國成為當時強國。

⑥西河:郡名。戰國魏置。轄境當今陝西東部的黃河西岸地區。

作者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溫州文成縣南田人(舊屬青田縣)。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2]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3]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4]」。

視頻

愛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劉基簡介,文學360
  3. 悲劇性結局,朱元璋第一謀臣劉基為何被毒死,人民網,2006-11-10
  4. 明初詩文三大家,中華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