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愛之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原圖連接愛之蔓

愛之蔓(學名:Ceropegia collaricorona ssp. collaricorona Werderm.)是蘿藦科,吊燈花屬多肉植物 Ceropegia collaricorona Werderm. 的指名亞種。多年生,植株從帶有結節的塊莖中生出並匍匐生長,塊莖灰色,質地堅硬、有褶皺。從中萌生出數根紫色、線狀的匍匐莖。該種會在葉腋處長出圓形塊莖,稱「零餘子」,有貯存養分、水分及繁殖的功用。葉對生,肥厚肉質,呈心形;葉深綠色,葉面上有灰、白色網狀花紋,葉背呈紫紅色。花朵自葉腋生出,較細長,壺狀,為鮮艷的紅褐色。花托隆起,紫色。果實羊角狀。 該種自然分布於南非、斯威士蘭、肯尼亞和津巴布韋共和國。性喜散射光,忌強光直射。較耐旱,不喜肥,其根部有碩大的塊莖,能夠儲存養分和水分。愛之蔓一般採用扦插、壓條和塊莖繁殖,其莖葉纖細,形態優美,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從帶有結節的塊莖中生出並匍匐生長,懸掛時莖葉會自然下垂。該種塊莖呈灰色,木質化;質地堅硬、有褶皺。直徑約5厘米。從中萌生出數根紫色、線狀的匍匐莖。愛之蔓的匍匐莖最長可以達到1-2米,但通常不會超過45厘米。該種會在葉腋處長出圓形塊莖,稱「零餘子」,有貯存養分、水分及繁殖的功用。新生的塊莖可以為原有的匍匐莖分枝。

葉對生,長1-1.5厘米,寬約1.5厘米,沿匍匐莖排列,每隔約8厘米有一對。葉肥厚肉質,呈心形,葉柄較短。葉深綠色,葉面上有灰、白色網狀花紋,葉背呈紫紅色; 花朵自葉腋2厘米處生出,花較細長,壺狀,顏色鮮艷,紅褐色,長約2.5厘米。花托隆起,呈紫色。花後結出羊角狀的果實。該種花期為春季、夏末至早秋,每朵花可持續開放約6周。[1]

生長環境

愛之蔓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但也能耐受夏季35℃的高溫,能耐受冬天10℃左右的低溫,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性喜散射光,忌強光直射。不喜肥,特別忌施高磷鉀肥。由於其根部有碩大的塊莖,能夠儲存養分和水分,因而是一種非常耐旱的植物。

分布範圍

該種分布於南非(林波波河、普馬蘭加省、夸祖魯-納塔爾省、西開普省、東開普省)、斯威士蘭肯尼亞津巴布韋共和國墨西哥(外來物種)、印度(栽培物種)。

繁殖方法

可以採取扦插、壓條、零餘子(塊莖)和播種繁殖。其中,由於在栽培中不容易獲取種子,所以一般不會採用播種繁殖。

扦插:該種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一般從植株上剪取帶2個以上莖節的莖段作為插條,將插條於通風處放置10分鐘左右待滲出液晾乾後,再將插條扦插於準備好的栽培介質中,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以增加空氣濕度,加快生根;在適溫條件下2~3周即可生根,待根系長到2~3cm時換盆移栽。

塊莖:類似於扦插繁殖,只是插條帶有零餘子(塊莖),該種方法比扦插繁殖更容易生根,成活率較高,但零餘子的產生需要有一定的株齡和充足的營養,在家庭種植中較少產生零餘子。

壓條:一種較好的繁殖方法,不傷害植株,壓條有充足的營養供給,生根也較容易,成活率高,是最安全的一種繁殖方法。高壓繁殖一般選擇生長健壯的枝條,將其平放在栽培基質上,將莖節處用針刺一小傷口,然後將莖節用彎成「u」形的細鐵絲固定在基質中,上覆少量基質,保持濕度,3周左右即可看到莖節肥大並長出新根,待根系長到2~3cm長時剪下此帶根的莖段移栽即可。

光照,愛之蔓喜歡被散光照射,一定不要讓它被強光直接照射,尤其是夏季,強烈的陽光會將它灼傷,甚至會影響它生長。春秋冬季可以適當接受上午的陽光,夏季接受散光就足夠了,但是也不能光照不足,否則會造成節間徒長。

溫度,適宜的生長溫度是在15-25℃間,它能長的更健壯,也會更加美觀,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0℃,否則會把它凍傷。冬季溫度較低最好放在室內養殖,夏季放在陽台上,適當通風就可以。[2]

圖片

栽培技術

選盆:愛之蔓養殖建議使用陶盆,陶盆有一定的透氣性,泥盆水分流失過快,塑料盆保水過強、透氣性差。

懸吊栽培一般可選擇10-15cm的陶瓷藝術花盆;如果作為綠植窗簾或屏風來栽培,需選擇或自製長條形花盆。

換盆時看花盆大小適當添加一些底肥,兩年換盆一次。

配土:需選擇排水良好的栽培介質,可以採用花市很容易買到的多肉類專用土7份、粗砂2份、珍珠岩1份。亦可選擇使用水苔或是混合基質。混合基質以草炭土、珍珠岩、河沙按6:1:3的比例配製而成。兩種配土均能保持良好的排水和通氣性能,又含有一定的養分,利於管理。

結滿果實的愛之蔓

環境:愛之蔓性喜排水性良好、通氣性佳的栽培基質,在適溫下愛之蔓植株生長健壯,節間長度適宜,植株整體美觀;高溫高濕條件下植株容易徒長,節間拉長,觀賞性不佳,且容易滋生病蟲;溫度較低,植株生長減緩,節問縮短,溫度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植株有凍傷的危險。 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控制好溫度。春、夏季是該種生長旺盛季,夏季需注意降溫,冬季防寒,北方地區栽培冬季必須移至室內越冬。也可以一年四季養護在室內的陽台,只需經常打開窗戶通風即可。

光照:該種性喜散射光,夏季要避免強光照射,否則容易引起葉片灼傷,影響植株生長。

開花中的愛之蔓

一年中春、秋、冬三季每天可以見二小時左右的晨光,夏季散光即可,但如果養護環境長期過陰而光線不足,則會造成節間易徒長,失去觀賞價值。

水肥:愛之蔓有碩大的塊莖,能儲存大量水分,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澆水要做到「見干見濕」,切忌基質長期過濕,否則容易造成塊莖腐爛以至植株死亡。愛之蔓不喜肥,栽培介質如果選擇混合基質,年施1~2次肥即可;如果選擇水苔,則需每季度施1次薄肥。愛之蔓性忌高磷鉀肥,肥料可選擇高氮複合肥;當磷鉀肥過量時,葉片畸形甚至停止發育,影響其生長。[3]

圖片

病蟲防治

愛之蔓具有較強的抗病性,一般栽培中如果沒有外源病蟲侵染,很少發生病蟲害,只是在日常栽培中應注意調控環境、避免外源病蟲侵染。

愛之蔓是很少生蟲的,要長蟲一般是蚧殼蟲。該蟲常在環境不通風,並且養護不當的時候出現,以刺吸式口器吮吸葉片和枝條上的汁液。長時間沒注意的話,會出現愛之蔓葉子變薄的現象。

防治方法:發現少量蚧殼蟲時,可用毛筆刷除,再用水沖洗乾淨;發現大量蚧殼蟲時,除了人工刷除外,還需噴灑50%氧化樂果乳劑或50%久效磷進行防治,一般一次用藥即可達到防除效果。

愛之蔓紅蜘蛛

除了蚧殼蟲,紅蜘蛛也是愛之蔓的蟲害之一。被紅蜘蛛侵害時,愛之蔓葉子會出現黃白色小斑點,後逐漸變紅後擴展到全葉,甚至造成葉片枯黃脫落。

防治方法:發現紅蜘蛛後,可採用葉面噴水沖洗或利用口香糖粘;此外,還可以噴藥進行防治,藥劑可選三唑錫克蟎錫1000-1500倍液或克蟎特2500倍液。

愛之蔓根腐病

在養護不當的情況下,愛之蔓也患上根腐病。該病一般在澆水過多或盆土排水不良,再加上室內陰暗時出現,導致愛之蔓的根、莖發黑腐爛。

防治方法:發現上述病症後,將愛之蔓腐爛部位剪去,並敷上硫磺粉,然後換上新鮮的培養土重新栽植;此外,可使用1500-3000倍濕性粉劑來進行灌根處理,一般7-12天一次,2-3次之後植株基本可以痊癒了。

愛之蔓銹斑病

如果照顧不周,再加上氣溫過低,環境潮濕時,愛之蔓也會患上銹斑病。發病時,愛之蔓葉片上會逐漸出現星星點點的黃色斑點,而後斑點逐漸變大變長,切成黑褐色。因為其外觀類似鐵鏽,所以故名銹斑病。

防治方法:當愛之蔓出現上述症狀時,大家要把這些患病的枝葉齊根去掉銷毀,然後對整株噴灑高錳酸鉀或其他防止藥液,平均4到5天一次,效果極佳。[4]

主要價值

愛之蔓常用吊盆栽植,常懸於門側、窗前,莖蔓隨風飄擺,十分有趣;用陶瓷盆栽置於室內牆角、高花架上或書櫃頂上,其莖蔓下垂,飄灑自如,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5]

植物文化

愛之蔓的花語:

心心相印。

愛你一生一世。

結伴情侶、永結同心。

愛之蔓有碩大的塊莖,能儲存大量水分,在平時給愛之蔓澆水時,要做到「見干見濕」,切忌基土壤長期過濕,否則容易造成塊莖腐爛以至愛之蔓植株死亡。

視頻

多肉植物愛之蔓根莖零餘子也能種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