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烹飪與讀書(黃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烹飪與讀書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烹飪與讀書》中國當代作家黃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烹飪與讀書

對於貪戀美食之人來說,寒冬時節是怎樣一幅景象呢?是「屋外暴風雪,臥房爐火糖粥。」(木心《糖粥》)是「生一個銅火盆,丟幾個栗子在通紅的炭火里,一會兒,砰地一聲,蹦出一個裂了殼的熟栗子,抓起來,在手裡來回倒,連連吹氣,剝殼入口,香甜無比。」(汪曾祺《栗子》)

對於酷愛讀書之人而言,寒冬時節又是怎樣一幅景象呢?是「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林語堂《讀書的藝術》)

我是個既貪戀美食、又酷愛讀書的人,隆冬時節家中的爐灶上總是在煨着什麼,亦或烤箱裡總是在烤着什麼。我尤愛紅酒燉牛肉,也極其享受烹飪的過程。在厚墩墩的牛肉塊上隨性地撒着鹽和胡椒粉,聽着橄欖油在又深又大的鍋中滋滋作響;夾起一塊塊牛肉,放下一塊塊牛肉,看着它們在鍋中變成棕色;給一塊塊牛肉翻面,直到每個牛肉塊的六面都被煎成了棕色;撈起,下入另一批牛肉塊,周而復始;當所有的牛肉塊都閃現着巧克力的光澤時,再次全部下鍋,倒入蒜蓉和枸杞;而後,牛肉高湯、水、愛爾蘭特級黑啤和勃艮第紅酒接踵而至;濃稠的番茄醬和伍斯特沙司,更多的鹽和胡椒粉,深沉的月桂葉、百里香和鼠尾草也通通入鍋;攪拌、煮沸,蓋上鍋蓋,文火慢燉。

在靜待一切食材成熟之時,我的料理台、沙發和餐桌上總是散漫地放着十幾本書,以供閱讀。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烹飪書反映了人們對口腹之慾與精緻生活的不懈追求,我也收藏了不少烹飪書籍,倘若友人光臨寒舍,一定會被Margaret Fulton的《烹飪之悅》所吸引,寬大的硬封皮包裹了350頁、550道菜餚的做法。作者對烹飪方法的講解令人見識到她的博學與對待烹飪的一絲不苟。在Margaret Fulton的筆下,烹飪不僅是門藝術、是門學問,還是門富含科學精神的學術。

似乎一切領域都有其專屬的語彙:談起音樂,人們會被「大調」、「小調」、「上行」、「下行」、「廣板」、「柔板」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術語「折騰」得不知所措;談起足球,人們又不得不「被迫」記住越位、手球、假摔等一系列犯規動作,才能享受看球的樂趣。那麼,烹飪呢?這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一部分,難道也有一套複雜的行話?做一頓家常便飯難道也得記住一整套通關密語?Margaret Fulton以一種條分縷析的嚴謹口吻向我們娓娓道來。你知道什麼是烹飪意義上的「親吻」嗎?它是指將迷你糖果、蛋白甜餅和餅乾拼在一起——以親吻的姿態。你知道餐桌上的「公爵夫人」其實是一種土豆蛋黃泥嗎?你知道烹飪方法中的「出汗」是指食材在灑了一層油的平底鍋內蓋上蓋子慢慢煮嗎?按照Margaret Fulton的說法,這通常是製作某些蔬菜湯、醬汁、燉菜和砂鍋的第一步。你知道食材準備階段的「摺疊」指的是採用輕柔切割法將配料巧妙混合在一起嗎?

「把玩」着這些妙趣橫生的文字遊戲,我開始想象着作者的模樣。我想她一定長着慈祥的白髮與皺紋,體態豐腴、中等身材,臉上總是掛着平和的笑容,似乎沒什麼事能令她煩憂。她總是絮絮叨叨、不厭其煩地講述着一切關於烹飪的藝術,唯恐不夠詳盡。在一個同樣寒冷的冬夜,她坐在溫暖的壁爐旁,翻出從舊雜誌上剪下來的食譜和各國飲食習俗,這些她都小心翼翼地保存着。至於她自己發明的食譜,則是用精緻的花體字寫在花花綠綠的信箋上了。此時的她正在將那些處理食材的小竅門呀、增添菜餚風味的小秘方呀,整理到一起,匯集成冊。比如:將柑橘類水果的果皮磨碎或切成細絲,能為許多菜餚帶去獨特的口感和香氣,因為這類水果的果皮存有特殊的精油,這種油富含濃郁的果味。再比如:為除去黃瓜、茄子、西葫蘆等蔬菜的苦味,可將它們切成片,以少許鹽醃漬,在傾斜的架子上放置20分鐘,以便苦汁流出。

欲成其事,必先利器,這廚具也有講究,又大又重的不鏽鋼法式主廚刀——刀刃長度在25厘米最為合適,輕便的削皮刀——刀刃長度在10厘米最為合適,切麵包、蛋糕和派應使用鋸齒刀,剔骨刀也可用來切肉。至於鍋嘛,厚重是關鍵,因為只有厚重的底座才能保存並散發熱量。這位在我的想象中和藹可親的老奶奶還不忘提醒一句:買鍋時要真的用手顛一顛,一些看似厚重的鍋,未必真的厚重。(此言用於識人之輕浮與沉穩恐也極是。)廚房裡應常備大、中、小三套平底鍋,牛奶鍋應該有一個傾倒口,即使煎鍋也應有蓋。哦,對了!勺子也得拿出來說一說,廚房裡得備着一支專門的木勺用以攪拌蒜蓉、咖喱醬什麼的,這支勺子別用來舀別的食材,以免串味。哦,對了,還有、還有……真可謂事無巨細!

正當你感慨燒個飯、做個菜怎麼到了她那兒就這麼麻煩時,她早就料到我們會嫌她囉里囉唆,於是在這本書的一開篇,她就自問自答:「烹飪值得勞心費神嗎?百分百值得!學習烹飪的要點值得勞心費神嗎?當然也是百分百值得!您必須學習有關烹飪的一切基礎知識,才能正確烹飪,但學習的過程很快就會成為對這種創造性藝術的享受。」瞧瞧人家這話說的!讓我們不得不捫心自問:是不是自己尚未抵達學習該有的境界。

我翻閱着這本厚厚的食譜,從沙拉到湯品,從海鮮到肉類,不知不覺間,紅酒燉牛肉的香氣已悠悠然繞着碗櫥和餐桌跳起了誘人的探戈。此時,這道菜餚的烹飪才進行到一半。另一口鍋中的黃油正在等待去皮、切丁後的胡蘿蔔、土豆與白胖胖的洋蔥,無需煎炸過久,十多分鐘即可,而後將所有食材倒入牛肉鍋中,並加入更多的白胡椒和黑胡椒粉,繼續小火煨煮。

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中,我又陷入了舊書籍那泛黃的紙頁之中。我的肘邊最最少不了的是Christopher Morley的《鬧鬼的書店》,唯有真正愛書又懂書、愛美食又懂美食之人才能寫出如此這般將讀書與廚房藝術透徹交融的奇文杰作!

在一個淒風冷雨的十一月,當廣告商Aubrey Gilbert走進紐約市布魯克林基辛街的這家二手書店時,他便知自己踏入了一方聖地,這方聖地無疑是溫馨的——屋外是被雨打濕的泥濘的冬夜,屋內的光則釋放出和善的黃昏之色,空氣中瀰漫着紙與皮革的柔和芬芳,同時也夾雜着濃烈的煙草味,一排排高聳的書架攀着牆壁、爬向房梁。沉浸在書中的人們臉上散發着獨特的光暈,這光暈飽含着因思想、情感和修辭而醉的狂喜。

在這裡,他遇見了將買賣書籍視為世上最崇高事業的書店老闆Roger Mifflin,這位禿頂紅鬍子小老頭恐怕是美國文學史上廚藝最為精湛、同時又最飽讀詩書、博聞強記的書痴了!於是,在那個冬夜,我們年輕的廣告商收穫了不少金玉良言,如:「天堂這極樂世界是否真實、能否到來,尚未確定,但在這凡塵世間,確有天堂存在,那便是我們閱讀一本好書之時。」「人們內心深處對一本好書的渴求與嚮往超出了人們的想象。」這位自詡為以書來醫治人類靈魂的開處方者,從來不把自己看成是個簡單的商人,同時也拒絕一切廣告公司來為他的書店打廣告,只是這「婉言」謝絕的文辭倒成了啟發我們這位年輕廣告商的醍醐灌頂之言:「當一個人的心靈需要某本好書,卻不自知究竟是哪本書時,我洞悉了他的靈魂所需,向他推薦了其恰需之書,還有什麼能比得上一個個感激涕零的顧客口耳相傳,將我的書店廣而告之來的宣傳效果大呢?醫生被他治癒的身體所宣傳,我的生意被我激發的思想所宣傳。」

令我們的年輕廣告商料想不到的是,這位經營着被思想與文字幽靈所縈繞之書店(店名「鬧鬼的書店」的由來)的書痴竟然還是位美食家,他甚至發明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廚房哲學!那藏於書店之後的客廳與起居室也同樣舒適可人:水滴般的光落在火焰色的絲綢桌布上,銀色的、藍色的瓷器鑲嵌在這明亮的光圈之中,紅褐色的葡萄酒在玻璃酒瓶內閃爍着。

「嘗」過書中描述的Egg Samuel Butler的讀者一定都難忘其美味:酥酥軟軟的吐司,熱乎乎的溏心蛋,帶着秋冬氣息的嫩蘑菇,幾絲鮮艷的甜椒,煎得焦黃焦黃的培根,全都淋上了粉紅色的醬汁。我正是從此書中學到的吐司煎蛋(只是那粉紅色醬汁是何,配方又為何,作者只道是獨門秘方,神秘兮兮地不肯透露,我在查閱了Margaret Fulton的《烹飪之悅》與James Peterson的《廚師都做些什麼》之後,初步推斷那是鮮蝦奶油醬或紅酒奶油醬),同時,正如那個年輕的廣告商一般,我也正是於此處對Samuel Butler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書中,當我們的年輕廣告商和讀者一樣好奇於Egg Samuel Butler名稱的由來時,作者趁機借書痴之口向讀者推薦了Butler這位活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作家,此後,我在翻閱大量資料時得知,關於他的代表作《眾生之路》,蕭伯納曾言:「這樣一部對英國生活做出如此非同一般深刻探索的作品竟然遭到這般冷遇,實在使人幾乎不能不對整個英國文學感到絕望了!」說出此言的蕭伯納是各大高校文學史課程中的「座上賓」,而他盛讚的Butler卻鮮被文學系學生所知,每每思及此,我便要感謝Christopher Morley筆下的Roger Mifflin,多虧了他,我才不會錯過這樣一位傑出的作家。這實在是由美食「牽扯」出的文學啊!

回到這齣品了無盡美食的二手書店廚房,作者借書痴之口道出了廚房的哲學:「我發現廚房是人類文明的神社,那閃耀着紅潤光澤的灶台絲毫不遜色於夕陽之美,一盞精心拋光過的水壺或是銀勺有如一首十四行詩般雅致。洗碗布,在被洗淨和擰緊後,掛在後門外晾乾,它難道不是在自我的呈現中布出了自己的道嗎?」這就是所謂的觀物取道吧!他那些巧舌如簧的高妙之言常令我拍案叫絕、難以自拔,但太過沉迷於書的結果就是常常被灶台上飄出的糊味「驚醒」,方知大事不妙。若欲讀書與烹飪兼得,就只得在料理台上置放一個鬧鐘,設定好時間,寫下事項,鈴聲一響,便知該加水了或是該關火了,等等、等等。

蒜香麵包、田園沙拉、熱蘋果汁皆已擺好,今晚的主角紅酒燉牛肉上桌了。用餐自然是愉悅的,懷着感恩之心用餐則更是多了幾分儀式感。西方人就餐前一定要做禱告,感謝上帝創造並贈予一切,中國人從小就背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安徒生筆下《賣火柴的小女孩》不知令多少人落淚,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道出了社會普遍性的不公;但人間自有溫暖在,每當年關將至,從西方的教堂到東方的寺廟都會舉辦一場場募捐和義賣,富有善心的人們,無論是何種膚色與種族,都將多餘之物獻予他人。可見,東西文化皆崇尚一顆感恩之心,皆頌揚「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互助精神。在人們暫且對制度的變革無能為力之時,愛,是縮小貧富差距的良方。

因此,倘若叫我列一份應景的餐後書單,那麼在這雪虐風饕、天凝地閉的季節,在這衣食無憂、熙熙融融的家中,怎能少得了奧斯卡·王爾德的《快樂王子》、馬克·吐溫的《王子與貧兒》與查爾斯·狄更斯的《聖誕頌歌》!對於刻薄寡情之人而言,隆冬時節是怎樣一幅景象呢?正若查爾斯·狄更斯所描寫的那樣:「雖然才下午三點,但外面天已經黑了。霧仿似一條厚厚的毯子籠罩了一切。」當刺骨的風肆意拍打着窗欞時,就像吝嗇鬼雅各布·馬利的靈魂拖着沉重的枷鎖而來,提醒世人:「那些在世時不幫助他人的人,其靈魂死後都要在這個世界上永無休止地遊蕩,我們不得不始終戴着我們活着時為自己製造的鎖鏈。」我的波蘭學生曾經告訴過我一個動人的古老習俗:波蘭人的聖誕餐桌上總是會多放幾副刀叉,那是為無家可歸的乞討者準備的,好讓挨餓受凍、號寒啼飢之人也能度過一個美好的聖誕節。飲食與烹飪文化的核心不只有食材技術,不只有雕盤珍饈,還有愛。

無論餐點如何豐盛美味,用餐結束後的洗鍋刷碗總是叫人頭疼,不過,先別急着對着一堆髒盤子愁眉苦臉,想想書呆子Roger Mifflin的廚房哲學吧:

「住在書店裡簡直猶如住在一間炸藥倉庫里那般,書架上放滿了這世上最危險、最易燃的炸藥——人類的思想!我可以花上一整個陰雨綿綿的下午來閱讀,每次都會因那些難解的哲學命題產生巨大的焦慮和激情,它們誕生於凡人之思,卻困擾着凡人之軀,在凡人有生之世,無凡人能解。我就這樣終日置身於書本的喧譁聲中,它們向我叫囂着各自的思想——關於人類的榮光與苦難——那些思想彼此衝突、爭吵,我的大腦就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再這麼下去,真擔心哪天我會精神失常!那麼,何不讓洗滌碗碟成為令我身心放鬆的香脂和藥膏呢!當人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某個頑固的事實時,它所有的輪廓和邊緣竟然不可思議、令人稱奇地改變了!一剎那,我的洗碗機開始閃耀着一種哲學的光環,那溫暖的肥皂水成了一味良藥,使我噴張的血脈收縮,讓我發熱的頭腦冷靜,洗滌擦乾這種看似平凡的家常行為成了秩序的象徵,這個不守規矩的世界瞬間變得清潔有序了!」

好吧!既然刷鍋洗碗成了冥想、禪修與整理思路的契機,那還有何抱怨!讀書與廚房的藝術就這樣完美融合了!一切整理得當過後,打開老式留聲機,放上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夾子組曲,或是曼托瓦尼的輕音樂,讀着蒲寧在俄羅斯原野與鄉村里寫的那些無題詩:

「催眠的冬風撒着小曲兒/在原野上撒歡/拉邊套的馬兒向前迅跑/沾一身雪花/和着鈴兒/一同抱怨着打着哆嗦。」

「寒舍窗戶溫柔地透着微紅/北方的夜總是姍姍而來/總是苛刻地添加着自己的威嚴/在凜冽的黑暗里/我獸穴般的住所是多麼美滿、安恬!」

再熱上一盅蘋果汁,輕拍我的小狗「棒棒糖」和小貓「露西」,望着它們承歡膝下,滴水成冰的季節可以是怡然愜意的。[1]

作者簡介

黃笑(1988-),女,安徽銅陵人,復旦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