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熱新聞的冷思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熱新聞的冷思考

《熱新聞的冷思考》介紹了環境污染、乙肝歧視、氣候變化與國家利益之爭、核電復興與核電安全、新能源泡沫、轉基因之爭、垃圾焚燒與分類之爭、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圍繞這些熱點事件,媒體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聲音,當大多數評論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識形態上做文章時,作者卻另闢蹊徑從科學的角度去挖掘新聞背後真正的原因,不預設,不盲從,親臨事件的第一現場帶來獨立的思考和睿智的見解,趣味盎然的科學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

基本內容

作者:袁越

副標題:熱新聞的冷思考

頁數:331

裝幀:平裝

書名:熱新聞的冷思考

開本:16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3-4

定價: 35.00

ISBN:9787108042583

品牌: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介紹

這是袁越進行科學採訪報道文章的合集,發表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環境污染、乙肝歧視、氣候變化與國家利益之爭、核電復興與核電安全、新能源泡沫、轉基因之爭、垃圾焚燒與分類之爭、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圍繞這些熱點事件,媒體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聲音,當大多數評論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識形態上做文章時,作者卻另闢蹊徑從科學的角度去挖掘新聞背後真正的原因,不預設,不盲從,親臨事件的第一現場帶來獨立的思考和睿智的見解,趣味盎然的科學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不僅是一個記者的職業筆觸,也是普羅大眾所需要的。

作者介紹

袁越,1968年出生於上海,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工程系,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從事分子免疫學研究。1992年初留學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動物學系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物工程中心擔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聖地亞哥市的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製藥研究。2005年8月加盟《三聯生活周刊》,擔任特約撰稿人至今。

作品目錄

前言第一輯 向疾病宣戰抗癌老鼠傳奇乙肝治療的新概念環境污染與兒童健康——銅梁案例分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四個癌症與一個聯盟第二輯 變化的氣候哥本哈根的舞台氣候變化:科學和媒體的新戰場地球之殤:德班氣候談判大會紀實關於陰謀論的陰謀論第三輯 能源之道誰殺死了電動車?核電復興丹麥的環保之旅生物質能源的第二個春天藍色革命第四輯 農業的未來轉基因農業到底有什麼問題?棉花戰爭氮的問題磷的問題農業的未來第五輯 垃圾問題北京市的垃圾僵局:燒還是不燒廢塑料的處理困境垃圾處理的杭州模式垃圾處理的世界經驗第六輯 森林的功能造紙業的雲南夢被一座造紙廠改變的村莊一個「政策性貧困」的小山村生態旅遊之夢砍樹的學問第七輯 動物保護尋找最後的白鱀豚長江江豚命懸一線大熊貓的色彩

推薦

《熱新聞的冷思考》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作者簡介

袁越,1968年出生於上海,199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生物工程系,畢業後被分配至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從事分子免疫學研究。1992年初留學美國,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動物學系獲得生物學碩士學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國俄亥俄州l立大學生物工程中心擔任研究助理,1998年22004年在加州聖地亞哥市的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製藥研究。2005年8月加盟《三聯生活周刊》,擔任特約撰稿人至今。

序言

最近幾年的熱點新聞當中,與科學有關的新聞事件越來越多了。環境污染、乙肝歧視、氣候變化與國家利益之爭、核電復興與核電安全、新能源泡沫、綠色和平對抗金光紙業、轉基因之爭、垃圾焚燒與分類之爭、有機農業與食品安全、野生動物保護……圍繞這些新聞熱點事件,媒體上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意見和聲音。可惜大多數評論文章都在政治制度或者意識形態上做文章,很少有人試圖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這些熱點新聞背後的真正原因。

試舉幾例:

案例一:乙肝歧視聽上去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攜帶者最多的國家,如果乙肝很容易傳染,一旦得病又很難治療的話,那麼乙肝歧視就有了存在的基礎和道理。所以說,要想徹底消除乙肝歧視心理,不能只有道德說教,大打悲情牌,而是必須從乙肝病毒的傳染途徑談起,讓大家明白和乙肝病人握手或者同桌吃飯這些行為是不會被傳染的。如果老百姓掌握了正確的科學知識,乙肝歧視現象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自然會消失。

案例二:從2005年開始,氣候變化成了中國媒體的熱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大多數媒體報道都把關注重點放到了政治角力或者經濟問題上,要麼大肆宣揚陰謀論,把氣候變化渲染成西方國家藉機削弱中國競爭力的陰謀。要麼抱怨中國政府和老百姓缺乏遠見,不知保護地球。事實上,氣候變化首先是一個純科學的問題,其次才是政治和經濟之爭。如果不把氣候變化背後的科學道理講清楚,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有利於自己立場的解釋,這樣的討論註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很難產生有意義的結果。

案例三:最近一段時間,健康領域的新聞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絕對焦點,從PM2.5到三聚氰胺,從核電站(還有變電站)對人體的危害到轉基因農產品是否有毒,每一個話題都被拿出來反覆討論過很多次。可惜的是很多事關人體健康的話題卻缺乏科學視角的分析,出現了不少沒有根據的瞎聯想,以及目光短淺的煽動性宣傳。事實上,任何東西,如果濃度不合適,或者攝入過量,都是會讓人中毒的,討論食品或者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危害,一定要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作為依據,並且必須和其他替代品做對比,否則就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意義。

案例四:有機農業是城市白領階層的新時尚,不少人把它當成了逃避城市生活、追尋健康飲食的最佳渠道。可是,避開文化價值不談,有機農業真的像從業者宣傳的那樣健康又環保嗎?這不是憑直覺就能得出的結論,尤其是當今大多數城市青年都不再種地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誤解。要想真正搞清楚有機農業的真相,首先必須掌握一定的生物學和營養學知識,其次還要學會尋找證據,不能只聽對方的一面之詞就全盤接受,否則很容易上當受騙。 事實上,以我個人的經驗,很多事情並不是非得需要掌握多麼高深的科學知識才能弄明白,只要養成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的習慣,很多騙局是很容易被識破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第四個案例,有機農業界曾經集體吹捧過一位叫做安金磊的農民,聲稱他種的糧食和棉花無需用農藥,只靠生物防治就能抵抗病蟲害的侵襲。很多人相信了他的說法,花高價購買他出產的有機農產品。可是你想一想,如果不用農藥就可以抗蟲,為什麼其他農民還用呢?我帶着這個疑問親自去考察了他種的農田,很快就明白了這裡面的貓膩。

算下來,我已經做了七年科學記者,參與調查了很多與科學有關的熱點事件。其中大部分都和我的專業背景(生物學)相差甚遠。在調查過程中我一直試圖遵循以下幾條原則:一、不預設立場,一切以事實為根據;二、盡一切可能採訪到頂尖科學家,儘量採用主流科學家們的意見;三、永遠多問一個為什麼,先說服自己,再想辦法說服讀者。

為了給自己留個紀念,我把其中幾篇自認為比較滿意的調查性報道挑出來做成這本書,和大家交流。謝謝閱讀。[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