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灰水薙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灰水薙鳥
Sooty Shearwater

Don Loarie拍攝
圖片來自flickr

基本資料

學名     Puffinus griseus

目/科/屬  鸌形/鸌/水薙鳥

遷徏狀態   海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40-51cm/650-978g

別名:灰鸌,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嘴細長鉛灰色帶鉤,鼻管約佔嘴長1/4。腳灰褐色。

  • 整體大致黑褐色,尾羽呈短楔形。停棲時,翼尖超過尾羽。
  • 飛行時,翼下覆羽有呈波浪型銀灰色區,初級飛羽偏白。腳略微超過尾端。

棲地&習性

在寒冷的近海和中上層水域中,屬大洋性海鳥。在海洋漂泊覓食,除在繁殖期外很少接近陸地。

多單獨或極小群活動。擅潛水。

主要是小型淺灘魚頭足類(Onychoteuthis,Gonatus,Loligo opalescens)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繁殖

從9月下旬/ 10月初開始,返回繁殖地。從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產卵。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目前被視為瀕臨滅絕。

鳴聲

在海上大多沉默。主要是在地面或洞穴發聲。

外觀相似性

短尾水薙鳥嘴較短,額頭較陡峭,腳色深。飛行時翼下覆羽淡色區羽色較灰暗,以中覆羽最淡。頭、臉與喉、胸有較明顯色差。

長尾水薙鳥暗色型腳粉紅色。停棲時翼尖不超過尾羽。飛行時雙翼常弓起,鼓翅動作較慢。腳未長過尾羽端。翼下覆羽較暗,尾羽較長呈楔型。

肉足水薙鳥嘴粉色較厚短,腳肉紅色,尾羽較長且圓。飛行時,翼平,翼下初級及部分次級飛羽的羽色較周圍色淺。

穴鳥體型較小,腳粉紅色有黑色蹼。飛行時,翼平伸,翼上覆羽有粗翼帶。

分佈

除南印度洋以外的所有主要海洋都在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的S智利福克蘭群島繁殖,以及SE澳大利亞新西蘭地區。[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Sooty Shearwater, 21 August 2014, Scilly
Noisy sooty shearwaters or titi.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