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澤當沙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澤當沙蜥
圖片來自easyatm

澤當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zetangensis)為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1]

中國大陸,分布於西藏等地,常生活於雅魯藏布江下游的荒漠-半荒漠環境以及海拔約3950m。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澤當。

形態特徵

體形及大小與西藏沙蜥極為相似,成蜥頭體長46.7-52. 3mm,尾長44.1-51. 2mm,約占全長的46.8%,吻端鈍回,鼻鱗單枚,鼻孔前側位,開口於棄鱗中央,鼻孔間有縱列鱗4-5行,鼓膜消失。頂眼突出而明顯,位於頂眼鱗的正中,四周圍有8枚較大的環頂眼鱗,從頂眼鱗至鼻鱗之間有鱗12 -15枚。眶上鱗小,上睫鱗9-10枚,略呈方形,覆瓦狀排列。顱後部有數枚略為擴大而呈多角形的枕鱗。上、下瞼鱗較大,上、下瞼緣鱗呈錐狀突起,均為12-14枚。上唇鱗近似矩形,16-18枚,下瞼鱗與上唇鱗之間有縱列鱗4行。

下唇鱗較大,呈長方形,16-1$枚。從頦鱗至喉摺的一縱列鱗為39-43枚。自頸後緣到左、右後肢連線中央有稍微擴大的脊部中線麟79-84枚,由喉褶至肛孔前沿有腹中線鱗82- 90枚。蜥體背、腹鱗平滑無棱,均呈覆瓦狀排列。四肢的被鱗光滑,但跗蟅部腹面具強棱鱗。前肢貼體前伸僅指尖抵達吻端,後肢貼體前伸趾尖不及腋下。尾的前半部鱗片無棱,尾基在肛孔兩側有突出成叢的錐狀鱗,尾的後半部至尾梢被棱鱗。

體背灰黃褐色,雜有灰白色斑點,沿背脊兩側有6-8對對稱或互不對稱排列而略呈方形的深棕色斑,方斑邊緣鑲以灰白色不規則的線狀紋。胸、腹部灰白色,有些蜥體具黑斑,但在室內飼養2-3周後黑斑會逐漸自行消失,這一現象充分表明黑斑是產後形成的形態特徵,與棲居高寒環境的生態適應有關。尾背沿中線兩側有棕色和灰褐色相間的斑塊,斑塊的前、後鑲有黑色的不規則線紋,腹面白色,無黑色橫斑或環紋,雄蜥尾梢黑色,雌蜥及幼蜥灰白色。

生活習性

在運動過程中停歇時,有甩尾到背部上下卷繞的習性,似有可能以此向同類展示不同尾色的性別標誌。不需飲水,可直接從捕食的大量蟻類和昆蟲中獲得生理所需的水分。食物主要是各類小昆蟲,例如螞蟻、鼠婦、瓢蟲、椿象等等。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澤當沙蜥.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