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魯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潘魯生,1962年11月出生,1996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1]。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屆主席[2],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組成員,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中宣部全國「四個一批」人才[3]

快速導航  : 所獲榮譽

中 文 名 : 潘魯生

出生日期 : 1962-11

性 別 : 男

代表作品 : 《零的突破》《匠心獨運》

職 業 : 畫家、學者、院長

出 生 地 : 山東菏澤

國 籍 : 中國

民 族 : 漢族

畢業院校 : 南京藝術學院

主要成就美術學博士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設計藝術院院長 展開

目錄

1人物經歷 : 2任免信息 : 3學術成果 : 4美術作品 : 5所獲榮譽 : 6相關報道 :

人物經歷

潘魯生 1998年申請並獲批准成立民辦「中國民藝博物館」。出版民藝研究著作30餘部,曾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主持或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九五」規劃項目「工藝文化生態保護與調研」、國家「十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中國美術百科全書-民族民間美術卷」、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平度、東昌府卷」、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專題研究項目「山東省臨沂市農村文化產業開發調查報告」等科研項目。

在長期致力於學術研究的同時,潘魯生一直從「民間元素」中探索繪畫藝術的語言。其作品入選首屆中國體育美展,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藝術與科學國際美術作品展,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上海美術大展-設計藝術展等並獲獎,曾在德國、瑞典、韓國及山東濟南等地成功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潘魯生彩墨藝術》、《潘魯生畫集》,2007年應邀擔任52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奧馬爾·加里亞尼畫展學術委員。

2016年6月15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潘魯生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九屆主席。

2016.12--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副主席。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任命潘魯生為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18年3月15日,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主席會議通過,當選為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

學術成果

1992年獲第七次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2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3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成果特別獎

1993年獲山東省教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4年獲第九次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9年獲第十四次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9年獲山東省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

2000年獲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3年獲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4年獲第十八次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4年獲山東省教育廳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4年獲山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獲山東省教育廳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6年獲第二十次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著有《民藝學論綱》、《論中國民間美術》、《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供品卷神像卷》等。

美術作品

1985年入選首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1986年作品被中國奧委會收藏

1987年入選山東省藝術節美術作品展

1989年入選山東省美術作品展,第七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潘魯生

1991年入選全國宣傳畫展

1993年入選山東省體育美術作品展

1994年入選山東省美術作品展,第八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1999年入選山東省美術作品展,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1年入選科學與藝術國際美術作品展並獲提名獎

2001年濟南·舉辦德國水墨日記展

2002年入選北京國際纖維藝術展

2003年入選上海美術大展、設計藝術大展

2004年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舉辦個人畫展

2004年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04年獲首屆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大展銅獎

所獲榮譽

1985年6月,作品《零的突破》入選「首屆中國體育美術展覽」,被中國奧委會收藏。

1985年10月,策劃組織「聯合國國際青年年山東青年奉獻展」。

1989年9月,作品《願每個家庭和睦美滿幸福》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

1990年11月,出版《論中國民間美術》,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1年7月,作品《延安——中國新文藝搖籃》入選全國宣傳畫展覽。

1993年5月,出版《中國民俗剪紙圖集》,獲北京市優秀圖書獎。

1993年11月,主編《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神像卷》《中國民間美術全集?供品卷》,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3年12月,出版《山東曹縣戲曲紙紮藝術》。

1993年12月,出版專著《中國民間美術工藝學》獲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年8月,擔任《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叢書》主編,出版專著《紙紮製作技法》。1994年10月,主編《中國圖案大系——現代卷》,獲第九屆中國圖書獎。

1994年10月,作品《1997·破鏡重圓》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1996年2月,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學位。

1996年8月,出版專著《年畫》。

1997年11月,作品《葵花向陽》被北京大學收藏。

1998年1月,提出「民間文化生態保護」,發起「山東省傳統手工文化生態保護活動」。

1998年2月,評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潘魯生

1998年4月,創建「東方中國民藝博物館」。該館擁有藏品3萬餘件,涉及穿戴祭祀娛教裝飾遊藝

1998年5月,赴台灣參加由「台灣藝術大學」主辦的「傳統藝術研討會」並作主題演講。

1998年10月,出版專著《民藝學論綱》,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8年12月,策劃製作民俗文化片《大過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六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1999年1月,《美術觀察》發表論文《民藝學的學科建設問題》。

1999年9月,出版《中國吉祥剪紙圖集》《中國龍紋圖譜》。

1999年10月,作品《保護母親河行動》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

2000年1月,出版《中國鳳紋圖譜》《中國傳統藝術·漢字裝飾》。

2000年1月,主持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中德合作項目「廣告設計師國家職業標準制定研討會」,主編《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叢書。

2001年2月,《山東社會科學》發表論文《民間工藝文化生態保護與調研縱橫談》。

2000年5月,在德國舉辦畫展,作品被國際基金會收藏。

2000年8月,創辦中國民藝網

2001年5月,作品《世紀吉祥》獲「藝術與科學國際美術作品展覽」提名獎。

2001年8月,獲山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稱號。

2001年8月,主編國家「十五」重點項目《中國美術百科全書·民族民間美術卷》。

2002年2月,《山東高教》發表論文《談高校藝術類專業設置》。

2002年10月,擔任「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

2002年11月,論文《藝術與技術並重——關於設計藝術職業技能教育的斷想》,入選《藝術與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2年12月,擔任「從洛桑到北京—2002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評委。

2003年3月,《裝飾》發表論文《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與策略》。

2003年4月,出版《離開鍋灶端起碗——在民藝的門檻上聊天》。

2003年6月,出版《潘魯生畫集》。

2003年7月,擔任「家——從傳統到現代2003上海美術大展·設計藝術展」評委。

2003年10月,作品《保護文化生態》入選「韓中現代美術設計海報展」。

2003年12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項目「工藝文化生態保護與調研」,出版《中國民藝採風錄》《民間文化生態調查》叢書。

2004年4月,作品《線描齊魯》入選「2004首屆全國壁畫大展」。

2004年4月,《裝飾》發表論文《關於設計藝術專業「假期課堂」教學的構想》,並被《新化文摘》轉載。

2004年6月,在瑞典舉辦「潘魯生彩墨繪畫藝術展」。

2004年6月,在瑞典皇家工學院出席「科學與藝術論壇」並作主題演講。

2004年7月,作品《門——走進傳統走出現代》《新韻系列之二·古板新彩》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

2004年8月,擔任「第十屆全國美展·藝術設計展」評委。

2004年8月,作品《門神》獲「首屆中國現代工藝美術展」銅獎。

2004年10月,雕版琺瑯彩工藝獲「2004首屆全國壁畫大展」工藝成就獎。

2004年11月,擔任「從洛桑到北京——第三屆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上海展年)」評委。

2005年2月,主編『設計藝術學科體系及課程結構研究』暨高等院校設計藝術專業系列教」,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5月,應邀訪問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學院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設計學院,並舉辦學術交流活動(講座)。

2005年5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加入「歐洲設計藝術院校聯盟」(葡萄牙里斯本)。

2005年10月,《新華文摘》發表論文《構建高等藝術院校教學評估體系的探討》。

2005年11月,發起策劃「傳承與超越——中國首屆現代手工藝學院展」。

2006年4月,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06年4月,在韓國大邱DusanArtCenter舉辦個人畫展。

2006年6月,出版《潘魯生彩墨藝術》畫冊,德國雅知出版社。

2006年6月,擔任「第二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暨研討會」學術委員。

2006年6月,舉辦「中國·潘魯生彩墨藝術與意大利·奧馬爾藝術聯展」,暨「東西方藝術家對話論壇」。

2006年6月,主持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專題研究項目「山東省臨沂市農村文化產業開發調查報告」。

2006年8月,《新華文摘》發表論文《文化生態保護的三個步驟》。

2006年月,出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國際藝術教育論壇」,並作「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建設教學實踐型設計藝術大學的探索」主題演講。

2006年12月,《新華文摘》發表論文《傳統漢字圖形裝飾》。

2007年5月23日,「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65周年」。

2011年4月,當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相關報道

中央電視台 《焦點訪談》欄目對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山東省文聯主席、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潘魯生教授主持的「手藝農村山東農村 文化產業調研」項目進行了專題報道,積極肯定了手藝農村項目在當下的社會效益與示範效益,充分認可了「農村文化產業」命題的前瞻性和戰略性意義。

「手藝農村」項目為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2006年立項,2008年結題。項目成果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劉雲山同志對「手藝農村」項目給予重要批示:「手藝農村,文化富民。發展農村文化產業也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山東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傳統手藝要傳承必須要適應時代要求不斷創新」。

在該項目中,潘魯生帶領項目團隊深入、系統開展全國農村文化產業項目調研,以山東省濰坊、臨沂、菏澤3個地區為重點,將濰坊楊家埠風箏、年畫和臨沂柳編、紅花鄉中國結以及菏澤曹縣桐楊木工藝、鄄城民間土布等9個品類的農村手藝產業作為典型案例,就手藝產業的資源評估、技藝傳承、手藝人價值、產品創新機制、生產形式、組織結構、市場機制、產業綜合收益等進行調研分析,提出並深入地闡釋了「農村文化產業」的命題,構劃出未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戰略與建議,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政策參考。

「手藝農村」項目調研成果《手藝農村山東農村文化產業調查報告》由山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作為項目深化研究成果,《手藝創造財富》、《手藝調研》、《手藝創意》等論著相繼出版。項目展覽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先後多次在北京、濟南、深圳等地展覽,反響熱烈。

2011年1月9日至18日,「手藝農村」成果匯報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該展覽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主辦,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設計藝術院、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承辦。展覽通過文獻展示、手工藝實物展示、手藝人現場演示、傳統手藝創意設計和學術研討會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山東傳統手工藝生產性保護與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成果。來自中宣部、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文化部等近200位嘉賓出席了展覽開幕式並參加學術研討會。展期歷時10天,累計接待參觀者2.3萬人次,中央、駐京各大媒體首發報道60餘篇,各類媒體轉載報道1200餘篇。

2011年2月至12月,「手藝農村」成果匯報展在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館成功展出。展覽展出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師生以山東傳統手工藝為資源創意設計的時尚生活用品4000餘件,詮釋了傳統手工藝與當代創意設計及生活方式的內在聯繫,展示了傳統手工藝可持續發展道路,對於提升以傳統手工文化為基礎的中國設計水平,探索實現「中國創造」具有不可忽視的積極意義。在一年的展期中,累計國內外參觀者達20萬人次,組織學術研討與交流10餘次。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手藝農村」成果匯報展以「手藝農村創意齊魯」為主題,亮相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展覽重點展現「手藝農村」調研成果對農村文化產業形態的總結與啟示,從實施品牌戰略等8方面對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出戰略性建議,倡導傳統手工藝生產性保護傳承民族造物精神,打造產業創新機制,推動產業整體升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重要媒體對項目及展覽進行了報道。

2012年2月5日至15日,「手藝農村」成果匯報展受邀參加在北京舉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得到中央領導、專家學者和普通觀眾的一致好評。該項目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理論研究、對手工藝產業發展戰略思考以及對農村新型經濟文化發展方式、對農民民生前瞻性的關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也由此成為大展的熱點。大家一致認為「手藝農村」成果顯著,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積極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與當代文化創新體系的背景下,項目的價值尤其重大。展覽歷時10天,累計接待參觀者近15萬人次。

「手藝農村」項目不僅對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途徑,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命力,推動我國當代農村文化產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高校手藝創意引領下「產學研」合作模式的積極探索。

參考資料: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天津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2018-01-25 [引用日期2018-01-29] 2.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各專門委員會委員名單 搜狗搜索 2018-03-18 [引用日期2018-03-18] 詞條標籤: 行業人物 教師 大學教師 人物

視頻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講座《民藝,美的創造》

潘魯生:文化創意人才要接「鄉土中國」的地氣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