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漯河(LuoHe)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南,伏牛山東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錯帶,沙河與澧河在此交匯,「沙澧」二字成為漯河的代名詞。漯河是河南省下屬的一個地級市,是京廣鐵路上的重要城市,處於許昌駐馬店之間。

目錄

歷史文化

漯河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老城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裡定居生息。賈湖遺址發現的裴李崗文化刻畫符號距今已有8000年之遙,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年;考古發掘的釀酒工藝,將中國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宗師」。目前已發現的主要古蹟還有:曹丕代漢的歷史實證「受禪台」和「三絕碑」;早於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隋代小商橋等。全市現有各類文物景點200餘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8項,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38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交通發展

漯河是一個區位優越、交通發達的樞紐城市。漯河城市啟於北魏、盛於明清,曾以商貿和水陸交通發達而享譽中原,在明朝永樂年間已是「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的商品集散中心,素有「水旱碼頭」之稱。今天的漯河,更是四通八達,是國家二類交通樞紐城市。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不足一小時車程,石武高鐵、京廣、漯寶(豐)、漯阜(陽)4條鐵路和京港澳高速、寧洛高速、107國道及5條省道貫穿全境,構成全省重要的鐵路和高速公路「雙十字」交通樞紐。

風景優美

漯河是一個鍾靈毓秀、泛舟輕歌的北方水城。淮河的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並在市區交匯,一城春色半城水,寓風景長廊、生態長廊、文化長廊、休閒長廊於一體的沿河美景盡顯城中,是北方少有的水景城市、森林城市。城市綠化覆蓋率、綠地率分別達到40.7%和34.8%,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平方米。憑藉親水融綠、環境秀美的獨特城市風貌,漯河先後摘取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桂冠。

食品名城

漯河是一個特色鮮明、享譽四方的食品名城。漯河食品加工主導產業特色明顯,培育出了亞洲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全國著名的方便麵生產企業南街村集團、全國首家葡萄糖飲料生產企業樂天澳的利集團等一批知名食品企業。全市食品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6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河南省著名商標64個,河南省名牌產品27個。世界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雙匯集團品牌價值高達606.41億元,連續22年名列中國肉類行業第一,母公司萬洲國際成功入選世界500強企業。被評為全國「2018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漯河以食品工業發展的卓著成效,成為全國首家中國食品名城、全國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和保證體系建設雙試點市、全國首家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市、全省食品工業基地市、全省無公害食品基地示範市。

改革創新

漯河是一個改革創新、充滿活力的開放城市。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進展,國有企業改革較早完成轉機建制任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現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投資漯河,美國杜邦美國高盛可口可樂日本火腿株式會社中糧集團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以及韓國樂天香港華懋協鑫台灣旺旺康師傅南京雨潤等一批境內外知名企業在漯河都有較大的投資項目,並獲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漯河是全國綜合改革試點市、全國開拓農村市場試點市、國家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市、中部最佳投資城市。[1]

北舞渡胡辣湯

歷史起源

北舞渡胡辣湯也算是中原老字號了。它起源於清道光5年(公元1828年),當時山西、陝西省的商賈在此創建了一座山陝會館,會館落成後,大宴賓客,此間太原府的一名大廚做一道深受名流紳士稱讚的湯,這道湯就是胡辣湯。經過100多年的發展,現在北舞渡的胡辣湯又分為閃家、丁家、呂家和宛家四個專業大戶,其中又以北舞渡隆源齋閃記胡辣湯最為有名,他們門店外擴,生意紅火,在胡辣湯市場獨樹一幟。 北舞渡胡辣湯由回民發揚光大。據老人講,傳統的胡辣湯是由大銅鍋盛裝的,嵌在一輛紅色推車上,下面用炭火煨着。賣湯人素衣白帽,手持一把大木勺,在湯鍋里攪三攪,「啪」,一碗熱氣騰騰的胡辣湯便盛好,遞在喝湯人手中。技藝高超的賣湯人是不會在碗邊留下湯汁的。如今,在鄭州、漯河、平頂山、許昌、襄城縣等開設的北舞渡胡辣湯店(攤)已成為當地人們早餐的首選。

燉肉糊辣湯

北舞渡的燉肉糊辣湯肉爛湯鮮,香辣綿口,回味無窮,是30幾種中草藥加上燉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製的。從湯色上看,北舞渡的胡辣湯凝重,從味道上講,由於用了較多的胡椒,辣味十足。糊辣湯另有一個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湯,叫八珍自然誇張,不過這也說明糊辣湯「內容」很多。最常見的有麵筋、海帶絲、粉絲、千張絲、花生米、香菜、薑末、榨菜、胡椒粉等。根據節令和地域的不同,還會有牛(羊)肉、黃豆、木耳、黃花菜、菠菜、蘿蔔條、蔥花等。做法很繁瑣,先用淡鹽水和面,揉成麵團,然後不斷加水「洗」出麵筋。水燒開後下麵筋,麵筋熟後將洗麵筋的水,也就是稀澱粉糊倒入鍋內,小火燒至湯汁粘稠,再放入其他配料,旺火燒沸。胡辣湯盛到碗裡後,加榨菜,淋香油、香醋等,喝起來粘乎乎、香噴噴。辣是它主要特徵,但那種辣並不像吃重慶火鍋那樣辣得讓你跳腳,而是辣在嘴裡,美在心中。酸就在其次了,喝這種湯一般都要加點醋,辣中透酸,酸中有辣,再加上各種原料的綜合反應,香、滑、綿、潤,於吞咽之餘又有東西可嚼,十分滿足。糊辣湯還有另外的一種吃法,把半碗糊辣湯和半碗豆腐腦兒摻在一起,叫做「兩摻兒」。賣糊辣湯的常捎帶賣豆腐腦兒。拿小勺稍微攪和一下,豆腐腦兒的細膩、清淡、微苦澀與糊辣湯的粘稠、酸辣、鮮香交替刺激,更增滋味。特別是在冬日的清晨,一碗糊辣湯下肚,額頭上會滲出細細的汗來,身子暖了,胃口也開了 無論是春、夏、秋、冬,中原城鎮的大街小巷,胡辣湯攤點總是星羅棋布。清晨,當各大飯店賓館酒店的大門還是緊閉時,胡辣湯的香味便已四散飄開,吸引着人們的食慾。臨街三間大棚,青磚鋪地,散放着數十隻桌凳。乾淨的碗筷,涌動的食客,火熱的場景。正宗的、有名氣的胡辣湯攤點前,總是擠滿了人,一碗難求啊。難怪有人說:如果能吃上「包子、油饃、胡辣湯」,那真是一種能持久回味的愜意。[2]

舞陽槓子饃

舞陽槓子饃是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的特色小吃。槓子饃產自北舞渡,是舞陽最著名的小吃,槓子饃底焦色澤金黃,厚達半寸,層層相包。可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舞陽槓子饃選用精細白面揉和上百遍,並用粗木槓子反覆擠壓面,使面更加精細,然後用鐵鍋以文火蒸製而成。饃底色澤金黃,厚達半寸;卷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濕潤柔筋,食之勁道,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

做法

食材

麵粉200克、發酵粉適量、食用鹼適量、食用油少許。

做法

1、 麵粉加入酵母,和成軟硬適中的麵團,發酵備用。

2、發酵完畢後,加入少量鹼面揉制麵團。

3、想做出適口的饅頭,必須要要讓面揉發到勁,為了使面更筋道,我使用了最簡便的揉面方法,這個方法做出的饅頭或餅,最大限度激發了面的香味,喜歡的可以試試看,按照圖片所示,不斷的拉扯麵團,像扯麵一樣,一直拉到麵團出筋膜。

4、揉制好的麵團,搓成長條備用。

5、切成大小相同的類似槓子的段餳發10分鐘備用。

6、電餅鐺刷油預熱後,放入餳發好的面段。在面段的表皮刷一層油,蓋上蓋,上下火同時烤制槓子饃。

7、煎餅的時候,等火候達到後自動熄燈,視同餅熟,各家製作,以各家火候為主。[3]

拐張麻糖

歷史

當年,岳飛追擊兀朮,夜宿召陵寨。有哨兵突然發現召陵四周白雪茫茫,一片銀裝素裹,不覺大驚而吼起來,眾軍士被吵醒,出外四顧也不由驚叫不已。岳飛出來詳細查看一番,後向眾軍士解釋說:「此乃天地氤氳之氣相結合而產生的自然現象,此為虛景,無需大驚小怪。」眾軍士這才放心,且均為目睹此景引為終身快事。明代文人謝公翼作詩論之:「參差壁壘列荒郊,殘雪陰雲掛樹梢,千載共言齊小白,無人還與問包茅。」隨後,岳飛在召陵東南約八里的一樹上,以鐵蒺藜大破兀朮拐子馬,該村故名為「拐子張」,即現在的召陵鎮拐張村。提起拐張就想到了芝麻杆,又叫麻糖,拐張麻糖是河南名特產品之一,有着悠久的生產歷史,以香、甜、酥、脆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世,其顯著特點是:香而不艷、甜而不膩、回味無窮。至今民間流傳着一句話:「拐張麻糖,焦香酥脆,好吃不粘牙的美言」。

吃麻糖的好處

1.芝麻杆里含有豐富的芝麻,而芝麻有顯著的醫療保健作用。芝麻中的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延緩衰老,有潤五臟,強筋骨、益氣力等作用。可強壯身體,益壽延年,滋補肝腎,緩解肺陰虛的乾咳、皮膚乾燥。

2.常吃芝麻,可使皮膚保持柔嫩、細膩和光滑。有習慣性便秘的人,腸內存留的毒素會傷害的肝臟,也會造成皮膚粗糙。芝麻能滑腸治療便秘,並具有滋潤皮膚的作用。利用節食減肥的人。

3.由於其營養的攝取量不夠,皮膚會幹燥,無光澤。而芝麻中含有防止人體發胖的物質蛋黃素、膽鹼、肌糖、因此芝麻吃多了也不會發胖。在節食減肥的同時,若配合芝麻的食用,粗糙的皮膚可獲得改善。[4]

視頻

漯河宣傳片《開放的漯河歡迎您》- 中共漯河市委 漯河市政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