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漫步(李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漫步》中國當代作家李岸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漫步

閒來無事時,我喜歡背着手,邁着大小不一的步子,像無所事事的二流子,晃蕩在田間野畔。如果天氣爽朗,我情願一整天都待在花草灌木林間,這樣我就可以在靜默中更加充分地思考我在人世間的事情。在人世間我還沒有什麼宏圖偉業,我只想像王家墕村的草木一樣簡簡單單,默默地在風雨中完善自己,結出自己的果,儘管這一切很微末,卻是我一生最大的事業。

王家墕村坐落在延綿的石山上,很難找出一塊像樣的莊稼地。所幸的是在村居附近的石山上,有大片的沙土地,這為村人提供了活命的必要條件,儘管條件艱苦,但村裡的近百戶居民,從不抱怨,只是默默地種地過活,默默地生兒育女。在村里隨處可見,身體矯健的農人,六七十歲了,還健壯得像個後生。我喜愛他們,常常和他們攀談,我總喜歡和他們談莊稼、鄉間草木和他們的生活。一位九十多的老奶奶種的菜蔬熟了,自己吃不了,便扛着些去城裡賣,結果沒人買。她說自己捨不得這些辛苦營務的菜蔬壞在地里,浪費掉。這些菜蔬是老人家精心營務所得,就像老人的孩子一樣珍貴無比,看着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我欣然和她買下所有多餘的菜蔬,善良的老人過意不去執意送了我好些菜蔬,我接納了來自老人和土地的善意與聖潔氣息。無疑老人一生都在土地上勞作,從事着天底下最為崇高的事業,她尊享了清風、明月與驕陽,尊享了土地的饋贈與自然的恩賜,她就像我勞苦的父母一樣在土地上獲得孕育自身及子女的力量與財富。很難遇到如此熱愛,並努力呵護自己事業的人了,這位老人無疑是千千萬萬農人的代表和縮影。

某日上午,我拜訪了這位老人後,無意間轉悠至王家墕北部的燕畔小組,原以為在這裡也可以碰見和老人一樣堅韌、祥和與善良的農人,可惜的是這裡早已空無一人。一切都是殘敗的景象,門窗敗壞,泥皮脫落,有的房屋甚至塌落了,在一扇扇殘破的門上還依舊掛着一把把生滿了鐵鏽的鎖,顯然它們曾經的主人仍然不願放棄這裡的主權。事實上這些房產對於離去的人來說已沒有了任何功用,也不會被人相中而購買,對於他們而言這早已變成廢棄之物,可是他們還是緊緊攥住這一切不想放棄。其實在人的一生里,人們何嘗不是費盡心思,賺取一堆堆無用之物。在大地上我們只能過一生,我們需要的很少,只需乾淨的空氣,飽滿的穀粒,溫暖的陽光與可以酣睡的床榻就能輕盈、健在地生活在大地上。因此,我更願意創造更多的閒暇來享受,我要向花草學習堅強、輕盈的生存方式,學習農人的勤勞、善良,總之用一切善的事物來充盈自我。

如今寬敞的院落里,雜草瘋長高過了院牆,曾經在這裡無邪的孩子們一定玩得不亦樂乎吧,他們肯定在院子附近的樹叢里抓過蛐蛐、玩過躲貓貓,當結束了一天勞作的父母歸來後,一縷縷炊煙籠罩下的村落在牛羊的叫喊中一定是熱鬧而有趣的,張三趴在李四的牆上,王五蹲在趙六家的炕楞下大聲地講着白日裡遇到的趣事,尤其是那盤老石磨曾經密切了多少鄰里關係,婦女們會嘰嘰喳喳地在那講述她們的私密事;在張三和李四產生矛盾時,就因磨豆子等待的間隙,雙方達成了諒解,再次熟絡起來;那時這家的姑娘看上了哪家的小伙,也因這石磨雙方一次次邂逅最終締結了良緣。

多麼好的村落呀,家家戶戶,寬門大院,向陽而居,附近就是一排排莊稼地。而今一切早已被自然另作他用,成為草木的新居,而那盤曾經聯絡村人情感的穩固的石磨都被雨水、風沙侵蝕得搖搖欲墜了。這兒的人聽村支書說在城郊集資修建了小區,都搬遷過去了。大概他們還沒有想清楚,貧瘠的土地與堅韌的生活必然會孕育出一種強勁的生命,就選擇了看似舒適,實際上是一種羸弱的生活。

想想看事物變化與衰落的速度是多麼的快呀,就在這倏忽間燕畔小組就落寞了,想想人的一生,更是何其短暫,放眼整個歷史長河,人類乃至萬物又何嘗不是倏忽而過呢?在這渺小而短暫的一生里,我們能力及做些什麼才能不負如此芳華呢?而我唯有能做的就是像王家墕村裡的一株不知名的花草一樣堅韌、輕盈、安靜地度過一生,並且竭盡所能地去尋找那些善的事物來充盈、完善自己。[1]

作者簡介

李岸,本名李強,神木市高家堡鎮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