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洲鐵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濱洲鐵路自黑龍江省哈爾濱至內蒙古滿洲里,全長935公里,歸哈爾濱鐵路局管轄。目前為雙線鐵路,全線電氣化。
概況
濱洲鐵路呈東南–西北走向,全線由哈爾濱鐵路局管轄。線路由黑龍江省省會的哈爾濱站出發,經過松花江向西北方向跨越大半個東北平原,在富拉爾基跨越嫩江後進入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線路在翻越大興安嶺後進入呼倫貝爾草原,經過海拉爾後沿海拉爾河抵達終點滿洲里站,並與俄羅斯鐵路西伯利亞鐵路支線在後貝加爾斯克站連接。
歷史
早期歷史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鴻章赴俄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與沙俄簽訂了《中俄禦敵相互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在這個《條約》中規定清俄協防日本和俄國建設東清鐵路的事宜,作為沙俄西伯利亞鐵路在中國境內的一段。東清鐵路從1897年8月動土興建,以哈爾濱為中心,分東、西、南部三線,由六處同時開始相向施工,現濱洲鐵路屬於當初規劃的西線。1898年6月鐵路在哈爾濱和滿洲里兩端同時動工。1900年4月完成哈爾濱至安達站鋪軌任務,1901年3月在烏奴耳站接軌。1902年1月14日開始臨時營業,1903年7月14日,東清鐵路全線通車營業,軌距為俄制的1520毫米。
1917年起中國政府逐步收回附屬地的管轄權。1920年起東清鐵路北段始稱「中國東方鐵路」,簡稱中東鐵路。1922年蘇聯成立後,改由由中國與蘇聯共管長春以北的中東鐵路。北京政府將鐵路沿線11公里內區域劃為東省特別區,接管哈爾濱及鐵路沿線的市政權。1929年因中東路事件,根據事後簽署的中蘇伯力會議議定書,蘇聯恢復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東鐵路的一切權益。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雖然日本占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但鐵路的運營依舊掌握在蘇聯手中。1932年滿洲國成立,中東鐵路改由蘇聯與滿洲國合營。1935年3月,滿洲國向蘇聯花費1億4千萬日圓購買中東鐵路北段全線,改稱濱洲線,並於1936年8月1日將寬軌改成准軌,運營速度提高到60公里/小時。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投降,該鐵路被當時占領東北的蘇聯接收,軌距再次變為寬軌。1946年4月,前蘇聯紅軍撤退回國,東北民主聯軍接管濱洲線,又將寬軌改為準軌[1]。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蘇雙方展開了收回鐵路的談判。1950年2月14日毛澤東在蘇聯莫斯科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根據該條約,1950年5月1日中蘇成立了雙方共管的中蘇合資中國長春鐵路公司。1952年12月31日,包括濱洲鐵路在內的中長鐵路結束兩國共管,全部移交中國政府。
線路改造
1983年開始修建哈爾濱至安達區間複線,由哈爾濱鐵路局工程處負責施工,1985年建成。1990年,行車採用半自動閉塞方式。貨物列車用東風4B型柴油機車內燃機車牽引,旅客列車用東方紅3型內燃機車和人民型蒸汽機車牽引。貨物列車牽引噸數,哈爾濱——三間房站上下行均為3300噸。旅客列車牽引噸數,哈爾濱——安達上下行均為700—900噸。此段線路允許速度90—100公里/小時。年輸送能力為1935萬噸。
濱洲鐵路電氣化工程於2014年10月25日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項目全長933公里,新建17個牽引變電所,全線於2017年12月投入運營[2]。2016年11月3日,哈爾濱和齊齊哈爾區間電氣化鐵路率先投入運營,首發列車為K7108次列車,由哈爾濱鐵路局三棵樹機務段的和諧3D型電力機車606號電力機車牽引。齊齊哈爾至滿洲里區間已於2017年12月11日通電。
視頻
濱洲鐵路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百年濱州橋,整裝換新顏 ,搜狐,2016-08-19
- ↑ 百年濱洲鐵路電氣化全線開通,搜狐,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