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江區婦女聯合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濱江區婦女聯合會杭州聞濤中學家長趙志華的孩子腿腳患有殘疾,她感慨:「雖然孩子行動不便,這並不妨礙我愛他。積極、樂觀、向上地面對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只要心中有愛、眼裡有光、飽含對生活的熱情,你就可以戰勝困難。看着他現在陽光、自信和同學相處地很融洽,我非常開心和欣慰……」近日,濱江展開「濱江好家長」評選活動,評選出首批579名「好家長」,趙志華就是其中一位。

簡介

擁有這樣良好家庭教育的家庭,在濱江不在少數。記者從杭州市婦聯獲悉,杭州高新(濱江)區被確立為省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試點以來,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經濟發展總體規劃,濱江區婦聯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面對經濟多元化、人員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的產城人融合新區,整合資源,打造陣地,形成合力,積極打造符合濱江實際家庭教育新藍海。

開展「濱江好家長」評選活動,還要從家長學校工作說起。濱江婦聯主席彭虹告訴記者,「優秀家長」評選活動是促進家長學校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環節之一。通過評選活動給出了「濱江好家長」的一個標準,同時,家長學校總校將好家長的優秀事跡進行廣泛宣傳、報道,並將特別優秀的好家長聘請為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為學校、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指導和幫助。

據悉,為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統一領導和協調,濱江區成立了由宣傳部長任組長的區家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一位基層群眾基礎紮實、工作非常負責的退休校長,專職從事家庭教育工作。

濱江區婦聯與區教育局及相關單位密切聯繫,加強對家庭教育[1]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力度,同時加強家長學校制度建設。目前,在濱江區,社區、學校、幼兒園家長學校建校率達100%,全區家長學校146所,其中家庭教育指導中心4個,家長學校建設均達到示範標準,全國親子閱讀基地1個。

2020年5月16日下午,在明德社區聯合濱江區婦聯、浦沿街道婦聯開展了「親子閱讀輔導進樓廊」主題公益活動中來自博文小學的孔老師為大家講述了「美國繪本之父」湯米·狄波拉創作的繪本《武士與龍》,書中武士和龍發生的關於「戰爭與和平」的有趣故事,一下子吸引住了所有的孩子們。當天共有20餘組親子家庭積極參與了閱讀活動。

據悉,「親子閱讀輔導進樓廊」項目在江南望莊、白金海岸花園、仁苑、盛廬等四個小區試點運作後,效果顯著,目前,已經成為「家門口」親子共讀基地。目前全區共建立親子閱讀輔導進樓廊已有213個,年開展親子閱讀均在250餘次,受益人數13800餘人次。濱江區委組織部把「親子閱讀進樓廊」活動納入區「先鋒濱」樓廊改造行動,真正做到了「黨建帶婦建」。

為探索親子閱讀新載體,延伸家庭教育觸角,濱江婦聯還與網易蝸牛書屋合作成立親子閱讀示範點,創新活動形式,組織更多的家庭分享「親子閱讀」的方法與樂趣。

濱江區是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每年都會吸引許多高知人才成為新濱江人。濱江教育曾經提出了三個何為?其中一個就是「面對每年這麼多的人才加盟濱江,如何教好他們的孩子,教育何為」?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歷來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4月16日杭州市濱江區高新企業家長學校聯盟基地正式成立。基地以「互聯網+[2]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為主題思路,逐步探索出一套「以線下家長學校為主體骨幹,以線上多元互聯網信息服務為補充」的雙線並行模式,擴大高新企業家長學校的覆蓋面。這一舉措順應了高新區(濱江)的時代特徵和區位優勢,進一步擴大了企業家長學校的覆蓋面,抓住高新企業員工需求,給他們提供更多更好的家庭教育指導項目,創造出互相開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家教環境。

聯盟成立以後,從原來的2家企業家長學校發展到現在有海康威視、康恩貝、浙大中控、正泰太陽能等22家高新企業的家長學校。讓企業家長學校成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又一個新的舞台。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的專家隊伍,聘請省市區專家6名,建立區家庭教育骨幹講師團,成員58名,在全區家長學校巡迴宣講。省婦聯、省家庭教育學會、杭州19樓「智慧家長」欄目組專家考察團曾來濱江家庭教育工作參觀指導。省級家庭教育專家首先來到企業家長學校----吉利學堂,體驗了互聯網線上指導家庭教育「在線通」平台的應用,了解濱江家庭教育平台建設、體系網絡構建、特色項目運作等基本情況,當天「在線通」平台連接了錢塘春曉等7家幼兒園,由專家孫蕾娟主講了《了解孩子、成就孩子》的課題,聽課的家長達500餘人。邀請原杭二中校長徐承楠在濱江網易蝸牛圖書館做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樣的》講座,當天晚上線上線下互動人員達到31萬餘人次,達到了良好的效果。舉辦家庭教育工作「十三五」規劃解讀培訓班,培訓班邀請杭州市家庭教育專家組組長沙江和《中國家庭教育》雜誌副主編譚虎給學員們作規劃解讀。讓參會人員對「十三五」家庭教育規劃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