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瓦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滇瓦花 |
中文學名: 滇瓦花 |
滇瓦花[1],中藥名。為景天科植物金莖景天SedummulticauleWall.的全草。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西部、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祛風濕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口腔潰瘍,濕疹瘡毒,鼻衄,咳血,咯血,風濕痹痛,風熱頭痛。
異名
瓦松、石花、佛指甲、指甲草、指甲菜。昨葉荷草(《唐本草》),屋上無根草(《經驗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冊》),瓦花(《摘元方》),石蓮花、厝蓮(《福建民間草藥》),干滴落(《東北藥植志》),貓頭草、瓦塔(《河北藥材》),天蓬草(《中藥材手冊》),瓦霜、瓦蔥(《四川中藥志》),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鱉、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遼寧經濟植物志》),瓦寶塔、瓦蓮花、岩松、屋松、岩筍、瓦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歸經
歸肺、腎、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清熱,口腔炎,角膜雲翳,高血壓,風熱頭痛,風濕關節痛;外用治濕疹,瘡毒[2]。
用法用量
3-18g。外用:鮮品搗汁或煎水洗。
注意事項
本品長期服用可導致白細胞降低。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乳蛾疼痛:新鮮瓦松不拘多少,搗爛,加清水攪濁後,澄清,去渣不用。能用酒者,點酒服;不飲酒者,點醋服。(《滇南本草》)
2、治鼻疳爛通其孔,不收口者:瓦松燒存性,研末搽之[3]。(《滇南本草》)
採收加工
春夏季採收全草,莖、葉和根切斷分開,洗淨。鮮用或切斷曬乾。
乾燥的全草,莖呈黃褐色或暗棕褐色,長12~20厘米,上有多數葉脫落後的疤痕,交互連接成棱形花紋。葉灰綠色或黃褐色,皺縮捲曲,多巳脫落,長12~15毫米,寬約3毫米,莖上部葉間帶有小花,呈紅褐色,小花柄長短不一。質輕脆,易碎。氣微,味酸。以花穗帶紅色、老者為佳。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18cm,光滑無毛,着地部分節間生根。莖淡紅色,上有突起的紫紅色細斑點,上部多分枝。葉輪生或對生,無柄,線形,長1-2.5cm,寬1-3mm,先端漸尖,基部近平截,全緣。聚傘花序,疏散,頂生或集於枝端葉腋;花細小,黃色;萼片、心皮、花柱、雄蕊、花瓣均5,分離。蓇葖果,成熟時向外開裂[4]。
分布區域
分布於陝西、甘肅、四川西部、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間林中草地或陰濕瓦檐、岩壁處。
主要價值
佛指甲草植株細膩、花美麗,碧綠的小葉宛如翡翠,整齊美觀,可盆栽欣賞,也可室內吊掛欣賞。當然用得比較多的是把它作為園林綠化,因為它可以吸收灰塵淨化空氣,很多園裡面都有種植。又由於它生長快,擴展能力強,根系縱橫交錯,能夠與土壤緊密結合,能防止表土被雨水沖刷,廣泛用在道路兩旁作護坡草。
佛指甲草不僅有非常大的觀賞價值,還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春夏季常食的營養豐富的野菜。
其肉質較厚,多漿汁,纖維少,幾乎沒有苦澀味,烹飪後脆嫩滑潤,甘甜爽口,味道鮮美。採摘時,以手指容易掐斷為度,趁鮮食用,可清炒或蛋炒、涼拌花生米,也能做垂盆草雞蛋湯食用,或做成餡料包餃子、包子等食用味道非常鮮美。在農村人們還會把采來的佛指甲草放入熱水中稍燙後曬乾備用,可以做成茶,平時用來煮水飲用。因為佛指甲草還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