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源潭河的前世今生(明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源潭河的前世今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源潭河的前世今生》中國當代作家明白的散文。

作品欣賞

源潭河的前世今生

源潭河,實稱圓潭河。坐落在秦嶺東南數百里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中,鮮為人知而最不起眼的一隅,其實也就是一條不深不淺而又無名常見的小山谷而已。

這陰柔而沒有名字的小山谷,自西向東大約有兩三里,其地勢西高東低。新奇的是整段山谷全以常年裸露着的青石為底,溜滑隱耀而蛇形蜿蜒。凌空鳥瞰這道峽谷恍若無比放大了的女人私處——美妙奇幻而浮想翩翩。跌宕錯落的谷底有一條時斷時續的小溪流淌,時而低吟歡暢,時而又悄無聲息。不知從何時起,繁衍生息在兩岸的人們習慣叫它圓潭河。其實這裡算不上是一條河的,之所以兩岸的人們那樣叫它源於點綴在山谷之中唯一的「圓潭」。

一道山巒谷壑間遺落着的、淒清的小水潭。常常縈繞在思鄉夢裡的一個神秘而難忘的水潭……

留在兒時的記憶里,圓潭河的這孔「圓潭」像是席地而坐的大仙歇息之後留下的偌大「臀印」,骨盆狀的潭形,似圓非圓,直徑約十米有餘,潭水清冽,西深東淺,竟也全石以為底,只是比唐代「河東先生」筆下的小石潭大十多倍罷了。潭勢順着山谷而生,西接上游溪流注入,東低陷出豁口,潭水盈滿而溢並自然流向下游。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潭底曾有一孔筷子粗的弱小泉眼,每到淫雨霏霏之後就會孜孜不倦地射出水面而形成奇觀。

我的童年是在圓潭河北岸的宇泰山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最難忘的事恐怕就是「熬年」了。雖是個窮鄉僻壤而「山高皇帝遠」的山村院落,大年三十的夜晚定會洋溢着熱鬧快樂的時光。前半夜家家戶戶大門兩旁全掛上明晃晃的大燈籠,照耀着新貼的喜慶的火紅春聯,那時候雖然沒有電燈、電話和電視,但空氣里不乏瀰漫着濃濃的酒肉菜餚散發出的香噴噴的味道——那是鄉情的味道,也是團圓的味道。庭院的夜空里充斥着短暫的喜悅。院裡的小夥伴們個個手提自製的小紅燈籠滿院子歡呼雀躍、呼朋引伴着在院場裡盡情喧鬧戲耍,孩子們的吵鬧聲越大則大人們越是開心,要是擱着平常時是會遭到一陣兒煩心呵斥的。夥伴們直鬧騰到後半夜「人困馬乏」了才罷休,偶爾有小夥伴提起歸家的小燈籠,爬在大人們那暖洋洋的腿上——他們正圍攏在熱烈的火塘旁促膝談年,興致正濃。

「熬年」的孩子們是毫無睡意的,一大群精神抖擻的夥伴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攆到二嬸家的大火塘邊,因為這是到了大年夜二嬸講故事的時辰了。二嬸是院裡出名的接生婆,更是孩子們崇拜的「故事大王」,那時候交通不便,山下鄉鎮上的醫院條件極其簡陋,加之離醫院又遠而且僅有崎嶇險阻的一條羊腸小道。院裡的七零後幾乎都是二嬸接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在我的記憶里,二嬸肚子裡裝有十天十夜都講不完的「神話傳說」。這時候我們個個乖巧地眨巴着眼睛靜悄悄地圍坐在二嬸身旁,最愛聽她講「圓潭河的前世」——

相傳天庭里的一花一草都是靈異而有仙氣的,圓潭河的圓潭就是王母娘娘當年動怒而扔下天河之中的一朵蓮花,只因這朵蓮花曾經悄悄給下凡的織女通過風報過信,還幫當年痴情的牛郎循着一朵「蓮花燈」上天找到了深愛的織女。因而此事惹怒了王母娘娘,這朵蓮花便被王母降罪打入凡間,從此落在了圓潭河裡。受罪的這朵蓮花每年只能現身一次——那就是大年三十夜晚的某個時辰,這朵帶着仙氣的蓮花現身時全身的流光溢彩會照亮整個圓潭河,而且圓潭的上空呈現出一片光明。誰能在年三十的夜裡碰上圓潭河的圓潭裡那朵神異盛開的蓮花現身時的火光流螢,瞬間許下的心愿即刻就能實現,而且新的一年會行好運成為天下富貴之人。由此,圓潭河兩岸的人們就世世代代傳承延續着「熬年」的習俗,「熬年」的鄉親們張望着能碰上那道神奇的福光!更期待着來年好運連連……

圓潭河兩岸的連山並不高大,山勢大多狀若半截連綿豎立着的蓮花瓣,自西向東蜿蜒伸展,山中草木茂盛,一片蔥蘢:四季常青的柏樹簇簇點綴其間,落葉喬木的花栗樹成片倔強的成長其間,聽聞早些年長有許多合抱粗的大花栗樹,後來在「大煉鋼鐵」的年月被伐倒了。貧瘠的山崖處毛竹青翠,蘭花飄香。要是到了霜降過後,兩岸滿山遍野是一團團低矮簇擁着的「黃龍木」伸展着火紅火紅的葉色,蛋圓的紅葉若花團錦簇,遠處的朦朧,近處的輕盈,爭相映照在水平如鏡的圓潭裡,好一幅圓潭河的天然油畫映入眼帘!山澗偶現一截懸崖峭壁上鑲嵌着大小不一而形態各異的自然洞穴甚是有些神秘莫測,敦厚坦然的山樑堅韌溫和。橫掛在山腰的一道道梯田,一茬茬莊稼裝扮着春夏秋冬的霓裳。早年只有一條迂迴曲折的山間小路沿着圓潭河兩岸伸向村外。

記得少時的夏天,圓潭河裡格外熱鬧:驕陽下,水波蕩漾的圓潭倒影着兩岸的青山綠樹,林間山雀百靈歌聲婉轉動聽,遠處清幽的山谷偶爾迴蕩着幾聲牛羊的歡叫。一群浣女村婦沿着山間小路呼喚嬉笑着向圓潭飄然而至,圍擁着水清見底的圓潭洗衣搓衫,已而圓潭裡影影綽綽,蕩漾的漣漪格外得激動歡快,一次次忘情的拍打和狂吻着水邊的岩石罅隙,激盪的水聲泛起一串串淋漓玉滴。頃刻間,潭邊不遠處的陽光下清亮淨滑的大石皮上鋪滿了花花綠綠的衣衫被單,仿佛「織女」下了凡。

多年後,應該是我去村外上學的年月。其間偶聞一幫遠道而來的人在圓潭河的南岸發現了寶貴的礦藏,離可愛的「圓潭」近在咫尺。於是山谷里晝夜機器轟鳴,開山鑿洞,肆意地取礦泄渣,不多時日就掩埋填平了清靜安寧的圓潭,也死死堵住那孔弱小神秘的泉眼……

而如今的圓潭河趕上了新時代的曙光,生態保護中的圓潭河不再被肆意破壞砍伐,兩岸植被日益蔥蘢繁茂起來,再現着「留得青山在」的希冀。

「要想富得先修路!」

勤勞質樸的鄉親們在圓潭河兩岸鋪修出一條寬闊的水泥公路。在跨越兩岸的谷底,在當年的「圓潭」身邊架起一道獨拱美觀的公路橋。交通便利之後,伴着「鄉村振興」吹響的號角,兩岸的鄉親們種烤煙、搞養殖和發展民宿旅遊,日子過的滋潤紅火起來。如當年那幅難忘的油畫。

陽光明媚的初春,當我驅車駐足在圓潭河的那座獨拱橋上,面前雖不再有「圓潭」的影蹤,但滿眼卻有了「熬年」傳說中的福光……

源潭河是我想給取的另一個名字,以紀念她是生命的起源地,更是理想和幸福的發源地。孤寂而平凡的源潭河汩汩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一路奔騰在我思鄉的睡夢中,源遠流長!

源潭河的前世今生是漂泊的遊子永遠抹不去的鄉愁和記憶。 [1]

作者簡介

毛加明,筆名明白,陝西商洛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省詩詞學會與散曲學會會員,商洛市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