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源影寺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源影寺塔[1]位於河北昌黎縣城內西北隅,因塔所在地有一"源影寺"而得名。源影寺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其建築結構精細,造型優美,古樸壯觀。遠望古塔,雄偉壯觀,特別是在晚霞輝映時,更顯得瑰麗多姿。

2001年,源影寺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在碣石古十景中被稱為\"霞暉窣堵\"的源影寺塔位於河北昌黎縣城西北隅古塔寺街,以塔之所在地昔日建有源影寺得名。源影寺塔的始建年代失考,但從塔的建築風格看,屬(916年-1125年)、(1115年-1234年)時期塔型,已被有關專家確定為金代佛塔。

具體介紹

有緣到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下的古城昌黎觀光的遊人,不難發現,城中引人入勝的景色,莫過於那巍然屹立在城西北隅,晚霞滿天時似"倒參彤管"的源影寺塔了。前人把它比喻為倒豎起來在天空書寫着什麼的巨大筆管, 《昌黎縣誌》中還有這樣一首詩形容她:"浮屠高矗筆凌空,搖曳金鈴送晚風。霞影是朱天是紙,淋漓倒寫夕陽紅。"只是,你若不到跟前去,很難想像,那座高高的古塔南面,緊貼塔基鑿有一眼深深的泉井,俯身向井中望去,那美麗而清秀的古塔映在水面的景色更令人嘆為觀止。

源影寺塔,同始建於上千年前的昌黎縣城一樣歷史久遠。它是典型的遼金時代的佛塔建築,高12丈有餘,十三層八面密檐實心磚塔。與不知何年何月開鑿的泉井緊鄰的塔基,築有以須彌座承托着的雕飾秀美的平座,平座上有仰蓮兩層,托起用青磚雕刻的天宮樓閣;天宮樓閣直至塔頂,各層斗檐卷剎飛揚,顯得異常古樸、秀美。塔尖為凌空傲立的風磨銅頂,遠遠望去,分外耀眼奪目。源影寺塔究竟是始建於遼代還是金朝,已很難考證個一清二楚了,迄今只清楚歷經兩朝多次重修,才使其保留至今。

建築結構

源影寺塔塔身平面呈八角形,一共十三層,高約40米,是一座用磚砌的實心塔。全塔由塔基、平坐、蓮台、塔身、密檐、塔剎等組成。平坐的欄板上雕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塔身共一層,上面有用青磚雕刻的"天宮樓閣"。古塔下還有一水井,深約20米,長年有泉水流出,泉水清甜可口。

源影寺塔其建築結構精細,造型優美,古樸壯觀,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塔井相伴

塔下水井

古塔下的水井深有五六丈,終年泉水盈盈,甘甜可口。泉井四周砌有石欄相護,以免有人誤入井中。這眼深井開鑿於建塔之前,還是開鑿於修塔之後,不見任何記載,成為千古之謎。

古塔所在寺院,歷經多次戰亂,到明朝時已荒圮失名,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昌黎知縣楊於陛在主持重修寺院時,以塔下有井,而"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定寺名為"源影寺",塔遂稱"源影寺塔"。

古塔重修

由此可知,塔、井相伴,由來已久,至少已在三四百年以上。源影寺塔以在夕陽西下時有如彤筆書空的壯美景色,被列為碣石古十景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後,塔身嚴重傾斜,頂部坍塌,後於20世紀80年代歷經五個春秋精心施工,方將這座千年古塔重修一新。重新修復的源影寺塔,完全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如今已成為展示古碣石地區的悠久歷史的昌黎縣博物館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後,源影寺塔先是被列為河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歲月流逝,萬象更新。現在,在河北、遼寧等地,完整保留的遼金古塔已為數不多,而這座與一眼深深的泉井相伴千載的源影寺塔,卻依然高聳在舊貌已換新顏的昌黎縣城,真有點不可思議,應當說,這是河北省,乃至整個神州的奇景之一。


被收入《中國名塔》

源影寺塔被收入《中國名塔》

2007-04-24 15:02 文章來源:王恩霖

在遼闊美麗的祖國大地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古塔的蹤影。在城市中有塔,在農村里也有;在山上有塔,在江邊、河邊、海邊也有塔;在充滿神秘色彩的佛教寺廟、道教宮觀里有塔,在富麗堂皇、莊嚴神聖的皇宮、王府里也有塔。這些千姿百態的古塔,其造型之美,結構之巧,雕刻、裝飾之華麗,均堪與我國其他種類的古代建築相媲美。

筆者為了比較系統地了解與認識塔文化,多年來一直努力尋購一本由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編著的《中國古塔》一書,但始終未能如願以償。最近,家居北京的昌師老同學孟秀娟女士給我寄來了兩本書:一本是著名考古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和專業考古作家保羅·巴恩所著《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一本是我國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與劉之淵劉春英三位先生合著的《中國名塔》 。據孟秀娟電告,為了買這兩本書,她的老伴王信在偌大的王府井書店整整尋覓了一個半天,最後書是買到了,但脖子卻疼得像落了枕。在我電話向王信先生致謝時,他竟興奮地說:"應該感謝你呀!要不是秀娟讓我為你買這本書,我還真不知道我們房山良鄉的多寶佛塔已躋身於中國名塔之列"。接着他又滔滔不絕地向我談起他們家鄉的塔和兒時在塔下玩耍與讀書的情形。由他的充滿激情的話語中,我感到:他與我一樣,也被家鄉的古塔深深地陶醉了。《中國名塔》雖非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古塔》,但由於二者內容基本相同,甚至更加充實,特別是其中收錄了我縣的源影寺塔,所以我更加喜歡。於是,當天晚上就通讀了一遍。《中國名塔》於2006年6月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這對於廣大的"塔迷"了解、認識、研究塔文化,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福音。

《中國名塔》一書中有兩處提到了咱們縣的源影寺塔。一處是在第四部分中,介紹密檐式塔時最後總結到:"從密檐式塔的發展歷史來看,遼金以後,我國北方建造的密檐式塔較多,而南方仍以樓閣式塔為主。我國現存著名的密檐式塔有北京天寧寺塔,河北昌黎源影寺塔、遼寧北鎮崇興寺雙塔等等。"另一處是在第六部分中,專門介紹源影寺塔:"位於河北昌黎縣城內,屬於密檐式塔。塔為八角十三層,磚砌,通高約三十六米。此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第一層塔身的雕刻裝飾與一般密檐塔迥然不同。它不以密檐塔常用的佛像、菩薩、天王、力士和飛天、華蓋等作為題材,而是以重樓城闕,飛廊閣道共同組成好似天宮樓閣的圖案。這種形式尚不它見,是一個十分珍貴的實例。"1983年3月至1987年6月,我縣對源影寺塔進行了歷經四年零四個月的一次大修。據主修張鵬起先生講,在這期間,羅哲文先生曾多次來昌黎考察源影寺塔並指導維修施工工作。因此,先生對該塔的形體結構和藝術特點及其在中國古塔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都有着很深刻的了解與認識。因此,書中對該塔的表述極為精深。在文字介紹之下,還專門配發了該塔的黑白照片。我們研讀其文字,欣賞其照片,完全會體悟出源影寺塔在古建太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屹立在我國大地上的古塔,何止成千上萬。僅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中就有和尚墓塔250餘座;山東長清縣靈岩寺的塔林中有和尚墓塔167座;河南汝州風穴寺塔林中有和尚墓塔80餘座……如果把全國各地所有古老佛寺中的和尚墓塔數字加在一直,那就相當可觀了。至於散布於各地城鄉的名塔,尚未收入本書的也不少,例如北京的迦陵禪師塔妙嚴法師塔法均大師塔四川都江堰市的奎光塔重慶長江南岸的文峰塔寧夏青銅峽黃河岸邊的108塔等等。可見本書所收的200餘座古塔,僅是我國古塔百花園中的鳳毛麟角。然則,我縣的源影寺塔就名列其中,那麼其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就不言而喻了。


參考來源

  1. 源影寺塔 , 新浪,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