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春來社飯香(紀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湘西春來社飯香》是中國當代作家紀昀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湘西春來社飯香
湘西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群居的地方,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很多傳統習俗都是口口相傳,而流行的在春社日吃社飯,更成為一種傳統風俗而流傳下來。驚蟄過後,田間地頭漫山遍野都長滿了野生的蒿菜,而當蒿菜剛剛長岀約二寸的時候,大家都會去野外掐許多許多的蒿菜拿到家裡來,做傳統的蒿菜飯,又叫社飯,古時湘西人民做社飯是為了表達對土地的感恩,用以祭祀社神和土地菩薩,也是祈望菩薩能夠護佑今年的年景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蒿菜是春回人間大地長出的第一種野菜,所以選擇了用蒿菜作為做社飯的主要原材料,雖然湘西各地做社飯的方法不一樣,但唯一共同的地方就是離不開蒿菜。
春天的原野奼紫嫣紅,鳥語花香。我們相約來到野外釆摘下那剛剛二寸左右的蒿菜尖回家,忙乎乎的開始做起了蒿菜飯,首先將蒿菜摘洗乾淨,然後切成碎末用清水漂洗,這個過程很繁瑣,因為在漂洗的過程中,切成碎末的蒿菜很容易隨着水分丟失,必須要用那細細的網紗露勺漂洗約七、八次,直到蒿菜深綠色的苦汁顏色漸漸變淡,沒有蒿菜的苦味,只餘下蒿菜淡淡的清香,所以這個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然後將肥臘肉切成小丁至炒鍋內將油分炸岀來約五分的樣子,再將切成小丁的瘦臘肉、春筍、豆腐乾、及炸好的花生米和漂洗乾淨的蒿菜末摻合在一起炒香,然後將用水浸泡過半小時的糥米合在一起攪拌均勻,隨着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現在己改成了以前用柴火灶蒸蒿菜飯取代了現在用電飯煲來煮了。四十分種後,電飯煲跳閘了,這時煮熟的白白的糯米己被蒿菜染的綠綠油油的,軟軟糯糯,夾雜着白白的筍丁、臘肉和豆腐乾顯得格外的軟穤濃香,令你食慾大增、胃口大開。
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現在做蒿菜飯己經沒有特定的日子必須在哪一天做了,只要哪天有空,就可來到春天的野外釆摘那取之不盡的蒿菜來做,而在春天吃蒿菜飯更是作為湘西很多少數民族的一種特有的風俗和傳統保留了下來,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很多的年輕人己經對傳統的社飯做法漸漸的失去了耐心,所以為了使湘西的這一種民俗風情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能夠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發揚和光大,已經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刻不容緩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作者簡介
紀昀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