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南省益陽市棲霞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南省益陽市棲霞寺,位於湖南省益陽市會龍山麓,始建於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公元4世紀末期),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都所建,原名寶泉寺。據傳明建文帝因宮廷動亂,被逼出走,在此削髮為僧;後人重修時,以其曾為帝樓,故改名為棲霞寺。棲霞寺,1988年至1998年不斷修建,現存大雄寶殿、棲霞閣、南嶽殿、玉佛樓、僧房等建築,玉佛為晉朝古物。棲霞寺,寺內有碑三塊,珍藏《大藏經》一部。

中文名 棲霞寺

始 建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

原 名寶泉寺

地 址 湖南省益陽市會龍山麓

寺廟簡介

棲霞寺,寺內有史略碑刻楹聯記其事:「晉朝古剎滄海桑田存勝境,明代浮雲青山綠水隱名僧」。清末,太平天國敗亡,英王陳玉成之子陳三元出家於此,法名遇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圓寂,葬於會龍山麓,墓碑上刻「生於江南上元縣桂花巷金沙井陳氏子」,並附墓聯:「勘透浮生歸佛國,最難烈士結芳鄰」。清咸豐十年(1860)八月,曾國藩調集湘軍主力水陸八萬餘人,在安慶向太平軍發動猛烈攻勢。老謀深算的曾國藩深知安慶為天京屏障,安慶一日不下,則天京一日無險。他在給其弟曾國璜的家書中寫道:「此次安慶之得失,關係吾家之氣運,即關係天下之安危。」所以不惜血本命令曾國荃率湘軍主力拚死攻打安慶。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雖然英勇,但因湘軍兵多勢眾,太平軍同湘軍多次作戰後,戰士疲憊,彈盡糧絕。安慶終於1861年9月5日被曾國荃攻陷。從此,太平軍軍事形勢逆轉,處境日益不利。安慶失守後,陳玉成精銳盡喪,敗走壽州,為叛徒苗沛霖出賣。被執送清將勝保大營。1862年6月,被殺害於河南延津,時年二十六歲。

主體建築

1988年至1998年不斷修建,現存大雄寶殿、棲霞閣、南嶽殿、玉佛樓、僧房等建築,玉佛為晉朝古物。寺內有碑三塊,珍藏《大藏經》一部[1]

傳奇典故

1864年7月,曾國藩督師攻陷天京。軍入城大肆燒殺搶掠。陳玉成妻子王氏(系江南巨紳王信照之女)亂中攜帶兒子陳三元和《太平天國英王冊封》一件逃出英王府。不幸為鮑超部益陽人徐月捐(左為金字旁)所擄。時三元年方四歲。徐月捐系我縣蘭溪人,他強娶王氏,並攜王氏與三元歸故里。自此,三元為徐家收養,月捐將其認作義子,改名徐山元。三元成人後,幫商於桃江。逾數年後回益陽獨自行商,往返於益陽、漢口之間。後積資漸富,在桃江杉樹圇置田百餘畝。光緒季年,有微知三元身世者,自此,三元心悸神驚,惶惶不可終日。以至「恍惚於世態」,萌出家之念。於四十二歲時,奉會龍山棲霞寺寶牛和尚為師。從此長伴青燈,削髮為僧,法號遇緣。認地方權霸劉夢龍為皈依弟子,並將杉樹囤田產悉交劉夢龍,以求庇蔭。後其田產大部分被劉吞沒。劉夢龍僅變賣其中小部分,修一遇緣寺於杉樹囤,以障世人耳目。三元出家棲霞寺後,在益陽二堡魏公廟側尚置有房屋數椽,以安其家小。其母王氏在徐家生子二,女三。民國時魏公廟廟祝湯某即其外孫。當天京失陷,王氏出逃時,曾將一些珍寶棄置英王府側一井中。亂定後,曾與徐月捐往撈未獲。逾數年再至時,古井已被填平,該地局面全非,不可辨認。王氏晚年隨子三元在棲霞寺後結廬,長年吃齋。死後葬會龍山旁的獅形山。

重大意義

有關陳三元身世,辛亥革命之前一直不為人所知。入民國後,徐家和三元始敢向人吐露。民國十七年,我縣光緒時舉人曾國英獲悉此事後,走訪了陳三元及其子芝生(當時營小貿於益陽)並得見英王冊封[2] 。他認為其事與太平天國史料有關,遂撰其梗概,登於上海《申報》副刊。三元卒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享年七十有五。葬益陽會龍山。其墓碑上鐫有「生於庚申(清咸豐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江南省上元縣桂花巷金沙井陳氏子」字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