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原圖鏈接來自 吉林廣播網 的圖片

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簡稱南洞庭湖保護區)位於湖南省西南部的洞庭湖,距益陽市 25km,距沅江市 5km,行政區域包括沅江市、資陽區、赫山區、大通湖區。保護區屬內陸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湖泊、永久性河流、人工濕地等,符合國際重要濕地指定標準的 2、3、5、6,該濕地擁有易危、瀕危和極危物種以及受到威脅的生態群落[1]。1997年建立了省級自然保護區,2002 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

地理氣候

南洞庭湖保護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溫度 17℃,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300~1400mm,每年3~8月為多雨季節,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總量的70%,9月至次年2月降雨較少,僅占全年的30%。年降水日數為135~160天,雨日的季節分配為春、夏多,秋、冬少。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1600h。

歷史及形成

南洞庭湖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中生代後期,燕山運動發生斷陷出現斷裂帶,在長江及湘、資、沅、澧四水沖積作用下,地槽地殼逐漸為河湖物覆蓋,形成平坦的湖盆。濕地西高東低,整體地貌為起伏很小的淺盆狀平原。土壤為泥沙沉積而成,土層極厚,土質肥沃,透水性較高,pH值為6.0~7.0,質地從輕壤到重壤,石礫含量低,中細粉粒所占比重大。濕地內河網交錯,季節性水位變化大,水漲為湖,水落為洲。濕地的地表徑流量平均為9.73億立方米,年平均過境水量2245.49億立方米。濕地豐水期時周邊社區都要防汛,嚴重的洪澇災害為十年三遇。豐水期最深水處15.6m,積水面積8.9萬公頃,占濕地面積的65.4%;枯水期最深水處僅2m,積水面積3.8萬公頃,占濕地面積的27.9%。保護區濕地能調蓄長江洪水,降解過境水中的有毒物質,沉積水中的泥沙,改變區域性氣候,提高水產養殖產量等。

洞庭湖跨湘、鄂兩省,是長江中游一個重要的水利調節樞紐。據史料記載,清朝初年,洞庭湖還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水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1949年,洞庭湖面積尤為4350平方公里;1997年,湖面積已不足2700平方公里!「勤勞」的人們建造堤垸,圍湖造田,向洞庭湖「征要」了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

昔日浩淼無邊的洞庭湖,已被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等多個部分,調蓄洪水的功能也隨之削弱。為了索回它曾經的領地,洪水也經常向人類發動兇殘的攻擊。僅1998年的洪水季節,就有數十萬人的家園被一洗而空!

歷經1998年的洪澇災害之後,人類終於向自然妥協,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工程[2]。十年來,洞庭湖區域退田還湖面積達800平方公里,昔日「浩浩蕩蕩、橫無際涯」的洞庭湖有望重現其壯闊如的風光。

視頻

湖南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南洞庭湖
南洞庭湖國際重要濕地候鳥保護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