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目前開辦有法學和社會工作兩個本科專業,2012年法學專業與湖北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2015年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研究生。法學專業為湖北省「十二五」省級重點培育學科,湖北省「楚天學者」設崗學科,2014年獲批湖北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2016年獲批省級本科教學工程類項目——「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湖北湖泊生態保護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社會工作專業為校級重點培育學科。學院現有在校本科學生人數556人。

目錄

教學團隊

法學院秉承「本科教育創一流,研究生教育辦特色」的宗旨,貫徹「實踐、實用、實幹」的「三實」建設思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國際視野、以及良好職業道德和較強務實技能的應用型、複合型專門人才。學院於2017年11月加入世界自然保護同盟環境法學院,成為其會員單位。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34人,特聘教授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6人,具有博士學位[1]教師25人,擁有碩士以上學位32人,出站及在站的博士後4人。具有海外留學,訪學背景教師超過1/3。50%以上教師為雙師型教師,3名教師獲得國外博士學位,4名教師受邀擔任世界自然同盟等國際組織的培訓教師。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法學家、2014年中國年度法治人物呂忠梅教授為學科帶頭人,湖北生態文明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全國著名行政法學家方世榮教授、美國俄亥俄大學著名社會學家李捷理教授、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政與安全監督局局長滕建仁高級工程師為特聘教授。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門,國際化課程3門,開設了《法律英語》(外教)課程,定期邀請國外法學院教授為本科生講授《美國法》、《國際商事合同法》等英文課程。學院建有模擬法庭實驗室、心理實驗室,環境政策法律模擬實驗室,擁有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武漢博雅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大量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科研平台

法學專業現有可持續發展法制、地方經濟法制、刑事與訴訟法制、社會工作等四個學科發展方向,已建成湖北水事研究中心、湖北行政複議研究院、湖北生態文明建設[2]協同創新中心、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等「政、產、學、研、用」研究平台。省級人文社科基地——湖北水事研究中心2012年榮獲首屆湖北環保政府獎集體獎,同年在水事研究中心基礎上,協同經濟學、管理學等其他學科,成立湖北生態文明建設協同創新中心。學院與湖北省政府法制辦共同設立湖北行政複議研究院,是全國首家行政複議研究院。學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項,一般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6項以上,省部級以上教學和科研課題50餘項,出版專著和教材20餘部,公開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在《中國社會科學》、《求是》、《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法學院重視社會服務,積極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長江法》、《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等30餘項國家和地方立法的起草、調研和論證工作。多項研究成果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湖北省委、省政府採納,用於各級立法和政府決策。

法學院重視學生的溝通能力、實踐能力、專業技能的培養。通過專業實習、模擬法庭、小組活動、社會調查、大學生創新創業等課程與項目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學院還積極拓寬學生深造渠道,現與美國佩斯大學等國外大學簽署國際合作協議,湖北經濟學院法學學士(含法學、社會工作專業)在校學習3年,英語達到相應標準,經推薦可獲得獎學金前往合作大學學習1年。修完雙方規定的課程並取得相應的學分後,獲得湖北經濟學院法學學士和國外合作大學法律碩士學位證書。

人才培養

法學院重視人才培養質量。學院近五年畢業生平均就業率98%,司法考試平均通過率35%,考研錄取率30%,每年有多名畢業生考取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名校法學院和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30餘人通過司法考試和社會工作師考試,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和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200餘人就職於各地各級檢察院、法院、政府部門。就職於金融機構、公司、社會工作機構的畢業生適應工作迅速,成長晉升快。

視頻

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 相關視頻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經濟學院圖書館專題片

參考文獻